公元223年,漢昭烈帝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及李嚴入永安託孤,劉備任命諸葛亮為丞相,李嚴為尚書令,兩人均為託孤重臣,但以諸葛亮為主,李嚴為副,蜀漢政權進入諸葛亮時代。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重,徵召司馬懿及曹爽託孤,曹睿任命司馬懿為太尉,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任命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軍事,錄尚書事,曹爽與司馬懿的官職地位幾乎是差不多的,唯一不同的是曹爽有假節鉞的權力,而司馬懿只有假節權力。
託孤大臣的選擇歷來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由於手握重權,又擔心威脅到皇權,因此託孤最重要的就是維持權力的平衡,劉備與曹睿的託孤都是兩個人,而且這兩個都是能力差距較大,而能力的不平衡,導致最終託孤結局的不同,只不過幸運的是劉備,因為他選擇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而倒霉是曹睿,他選擇了一個心狠手辣、謀權篡位的司馬懿。
劉備託孤諸葛亮
託孤大臣之間歷來就是充滿了政治鬥爭,所以很快諸葛亮就扳倒了李嚴,成為唯一的託孤大臣,也成為了蜀漢真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握軍政大權的權臣,諸葛亮在成為唯一的權臣之後,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北伐,以報效劉備知遇之恩和實現當初共同的理想。
同樣,北方的曹魏的兩大託孤重臣司馬懿與曹爽之間也爆發了權力鬥爭,只不過司馬懿與曹爽之間的鬥爭維持的時間相當長,從曹睿託孤兩人,到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搶奪權力時,過了整整十年時間,而在諸葛亮那邊,李嚴從劉備去世之後就一直處於權力的邊沿,直到李嚴犯錯後被諸葛亮貶為庶人。
諸葛亮之所以能夠輕易扳倒李嚴,除了李嚴的能力不如諸葛亮之外,還因為諸葛亮得到滿朝文武百官的支持,這些幾乎涵蓋了所有朝廷中的重臣,同樣的道理,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扳倒曹爽,除了兩人之間能力的差距之外,還因為司馬懿得到曹魏朝廷主要大臣的支持,甚至還有太后的支持。
司馬懿高平陵政變
但問題是:同為託孤重臣,為何司馬懿會篡魏,而諸葛亮沒有篡漢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的政治理想不同。
諸葛亮是三國少有的有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他的理想就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雖然蜀漢國力弱小,但從隆中對開始,諸葛亮輔佐劉備一步一步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就從一個客居荊州沒有任何地盤的小軍閥,一躍成為天下第三大的政治勢力,這一個過程,劉備只用了十年,但是,劉備沒有完成隆中對的規劃,於是這個理想由諸葛亮繼續來完成。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人,有像諸葛亮這樣的為了理想堅持奮鬥的人,也有像司馬懿那樣為了現實而不斷改變的人,諸葛亮是一個理想的政治家,包括他的北伐,在一定程度他不是不知道北伐能否成功,他是知道不能成功也只得這麼做,這種無可奈何是諸葛亮為了理想的犧牲。
曹睿託孤司馬懿
但司馬懿與諸葛亮完全不同,司馬懿是一個務實的人,他在意的是自己眼前的利益,家族未來的利益,唯獨不在意的是朝廷的利益,我們看不到司馬懿身上有什麼理想可言,只知道司馬懿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只要能獲取利益,他什麼事都會幹,包括篡位。
所以當諸葛亮不斷把一生拿去實現理想的時候,司馬懿卻一生都在隱忍,然後伺機奪取政權,獲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第二個原因就是:兩人的性格、出身有着巨大的差異。
諸葛亮出身沒落士族,他三歲喪母,八歲喪父,17歲時連唯一的叔叔也去世了,17歲的諸葛亮就得撐起整個家族的生活,他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姐姐要養活,平常除了耕讀,就是研習天下形勢,諸葛亮的偶像是管仲和樂毅,一個是輔佐齊桓公成就春秋第一代霸主的名相,一個是輔佐燕昭王幾乎要滅亡齊國的名將,注意了,諸葛亮的理想就是像管仲和樂毅一樣出相入將。
諸葛亮與後主劉禪
但是,司馬懿就完全不同,你根本不知道司馬懿想的是什麼?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只知道司馬懿為人低調,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這種人很可怕,當一個皇帝不能完全看透一個人的內心,是絕對不能讓這樣的人成為託孤重臣的,很明顯,曹睿的識人能力不如劉備。
諸葛亮對待政敵的方法就是將李嚴貶為普通老百姓,而司馬懿對待政敵的辦法就是屠殺,光是高平陵政變,司馬懿就屠殺了曹爽及其黨羽五千多人,這就是兩個人的差距,諸葛亮比司馬懿不知善良仁慈了多少倍,司馬懿篡位一點心理負擔就沒有,而諸葛亮就完全沒有想過篡位的事。
司馬懿和諸葛亮同受儒家經學影響,但在兩人身上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性格,司馬懿出身河內大家族,他的家族不僅人口眾多,而且人才濟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相反諸葛亮家族就沒有這樣的利益集團,也就不會進行篡位的政治謀逆。
司馬懿與幼主曹芳
第三個原因就是:曹魏與蜀漢的政體不同。
曹魏政權在當時是天下正統,自從曹丕建立魏朝之後,實行了九品中正制,這是一種以出身來論做官的制度,實際上曹丕與士族集團進行了妥協,以換取支持稱帝,然後曹丕又實行了打擊直系宗親的政策,像曹植、曹彰等宗親就是嚴厲打擊的對象,到了最後,曹氏宗親的勢力越來越弱,而曹魏實現的又是官僚政治,權力都控制在官僚手中,當皇帝的能力越來越弱,或者年齡很小時,權力就掌握在權臣手中,而一旦被人控制權力,朝廷很容易被權臣控制。
所以當司馬懿扳倒了曹爽之後,基本上就沒有人能制衡司馬懿的權力,所以司馬懿把權力傳承給自己的兒子,當司馬懿世襲權力的時候,就說明了司馬家開始了篡位的進程,因為這是篡位的標準程序,而所有這一切最重要的就是九品中正制,當司馬家掌握權力時,又拉攏了世家大族,包括高平陵政變司馬懿能成功,就是因為獲得了世家大族的支持。
蜀漢的政體與曹魏不同,蜀漢是外來政權統治益州,作為外來政權的蜀漢,只能依靠外地人作為統治階層管理益州人,因此蜀漢內部的主要矛盾是統治階層與益州本土豪強之間的矛盾,因為本土豪強沒有政治權力,卻要承擔最多的納稅,人口、糧食、錢財的上繳,如果諸葛亮要篡位,那麼就會遭遇巨大的阻力,首先益州本地豪強就會反對。
司馬懿與諸葛亮
其次,蜀漢的立國之本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個人盡皆知,諸葛亮如果篡位,那豈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沒有法統性,也沒有篡位基礎,就連暫時支持諸葛亮的外來荊州派都不會支持,諸葛亮就會成為一個孤家寡人,這種蠢事諸葛亮是不會做的。
當然,最重要的,諸葛亮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北伐實現理想的任務上,對內依法治國,對外連年北伐,凝聚蜀漢向心力,他根本不可能篡位,而司馬懿只想不斷地獲取實際利益,他擊敗曹爽後,發現整個天下沒有任何人能夠支援自己的權力,結果慾望馬上就上來了,權力這種東西就像毒品,會上癮的,最終司馬懿世襲權力,到孫子輩司馬炎時成功篡位建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