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擒于禁的是張飛,將發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國歷史也可能改寫

2020年08月14日22:04:26 歷史 1525

關雲長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他怒斥降將于禁的時候,也是豪氣干云:「吾殺汝,猶殺狗彘耳,空汙刀斧!」

于禁兵敗投降而不自盡以謝曹操,固然有不足取之處,但是在後漢三國亂世,戰敗投降後封侯拜將者比比皆是,為什麼只有于禁受此羞辱?細看之後我們也有點為于禁關羽乃至劉備惋惜:如果擒于禁的不是關羽而是張飛,那麼將會發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國歷史也可能改寫。

如果擒于禁的是張飛,將發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國歷史也可能改寫 - 天天要聞

讀者諸君都知道:五子良將中的張遼、張郃、徐晃都曾與曹軍作戰,投降後都受到了極高的禮遇,關羽本人也曾短暫降曹,如果不是曹操爭取,關羽還真未必能得到漢壽亭侯的爵位。

既然戰敗投降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情,老戰友于禁向自己叩首請降後,關羽為什麼不「親解其縛延之上座」?從這個問題,我們又想到了另外一些事情:如果關羽善待于禁,于禁能不能成為關羽得力助手?如果擒于禁的不是關羽是張飛,荊州能否不丟?三國歷史能否改寫?

關羽水淹七軍這件事,《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記載基本一致,而《三國演義》的記載更為精彩,所以咱們今天討論的時候,主要是以《三國演義》為依據。

如果擒于禁的是張飛,將發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國歷史也可能改寫 - 天天要聞

我們細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關羽對於禁和龐德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被周倉在水中生擒後,龐德十分囂張:「橫眉怒目,立而不跪……罵不絕口。」

面對射傷自己的龐德,關羽十分客氣,甚至還耐心地做了一番說服工作。但是看着「拜伏於地,乞哀請命」的于禁,關羽卻冷嘲熱諷之後將其關進了監獄。

如果擒于禁的是張飛,將發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國歷史也可能改寫 - 天天要聞

這時候我們就發現於禁做錯了一件事:上面高坐的是老戰友老上級關羽,只要于禁稍微強硬一點,哪怕是沉默不語,關羽也會走上前來給他鬆綁,沒準兒還會擺上一席酒宴,跟他聊一聊當年並肩作戰的感情,順便談一談他投降後的優厚待遇。

關羽給於禁當過上級,這一點在《三國演義》中有描述。

當年關羽斬顏良誅文丑之後,還想再替曹操辦幾件漂亮事兒,以便心安理得地離開。恰好這時候汝南黃巾舊部劉辟龔都起事,曹洪屢戰屢敗飛書求援,於是關羽主動請纓:「關某願施犬馬之勞,破汝南賊寇……關某久閑,必生疾病,願再一行。」

關羽再三請戰,曹操也不好不給面子,於是「曹操壯之,點兵五萬,使于禁、樂進為副將,次日便行。」

如果擒于禁的是張飛,將發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國歷史也可能改寫 - 天天要聞

畢竟有過並肩戰鬥的袍澤之誼,關羽根本不可能對於禁太過絕情,更不會二話不說就下令推出斬首。也許關羽此時已經想了好幾套預案,準備把曹營這位假節鉞的左將軍拉到自己陣營——在此之前,還沒有人收降過這麼高級的軍官,這可是一件大功勞。

但是于禁一見面就磕頭求饒,把關羽氣得鬍子都飄起來了:沒想到你小子這麼慫,往後別跟人說你當過我的副將!

如果擒于禁的是張飛,將發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國歷史也可能改寫 - 天天要聞

關羽怒極反笑,下令將于禁關進了大牢:不說用,也不說殺,就是要讓于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表現有多丟人。

于禁一招失措滿盤皆輸,不但自己顏面掃地,也讓關羽興緻索然:張飛義釋「斷頭將軍」嚴顏,贏得「有國士之風」的美名,我收留主動叩首請降的于禁,還真沒啥成就感。

于禁之所以主動叩首請降,可能是因為關羽曾經當過他的主將,所以他對關羽有一種「天然怕」,但是面對沒啥交情的張飛,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第一件有趣的事情:張飛義釋于禁。

如果擒于禁的是張飛,將發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國歷史也可能改寫 - 天天要聞

如果擒于禁是張飛,那麼于禁起碼可以堅持三分鐘,有這三分鐘時間,就足夠張飛「下階喝退左右,親解其縛,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頭便拜」了——張三爺就是這樣感動嚴顏的。

張飛和于禁這一番表演,肯定會贏得一片喝彩之聲,于禁投降有台階也有面子,張飛更是會名利雙收:既贏得了寬宏大量禮賢下士的美名,麾下又多了一員大將,那落水被擒的三萬曹軍,也可以為自己所用了。

如果擒于禁的是張飛,將發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國歷史也可能改寫 - 天天要聞

在張飛感召下真心歸附,那麼第二件有趣的事情就會跟着發生:曹仁把領着敗兵的于禁接入樊城,就會發現於禁身邊的副將不是龐德,而是一個越看越眼熟的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的傢伙。

正在寒暄之際,那豹頭大漢環眼一瞪,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在轉瞬之間就把曹仁撂倒了。

讀者諸君都知道,在劉備陣營中,第一個會用計的是軍師諸葛亮,第二個就是張飛張翼德了。如果張飛生擒並勸降于禁,就完全可以用于禁詐開樊城城門。

于禁詐開樊城,那麼就會發生在張飛看來很有趣而張遼徐晃看來很悲催的事情:大家晝夜兼程累得上氣不接下趕到樊城,卻看見城樓之上,張飛和于禁真左手雞腿右手酒碗,正喝得不亦樂乎。

如果擒于禁的是張飛,將發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國歷史也可能改寫 - 天天要聞

我們還要看到另外一點:襄樊之戰早日取得完勝,孫權根本來不及下手偷襲。荊州不丟,跨有荊益的劉備就可以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策,兩路大軍分進合擊對曹魏發動猛攻了。

如果擒于禁的是張飛而不是關羽,三國歷史肯定要改寫:張飛會用計,而關羽只知道一味猛攻,結果頓兵堅城之下,直到徐晃大軍趕到,岌岌可危的樊城還搖搖晃晃着沒有倒掉。

于禁遇到曾經有過降曹經歷而又十分驕傲的關羽,於是于禁悲劇了,關羽悲劇了,連劉備也悲劇了。

如果擒于禁的是張飛,將發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國歷史也可能改寫 - 天天要聞

至於有人說關羽囚禁于禁是出於保護目的,這好像有點不靠譜:在後漢三國年間,梟雄們都是「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將領戰敗投降而誅滅三族的事情極少發生。比如蜀漢的黃權投降曹魏,他的家人留在成都還照舊領工資,他的兒子黃崇繼續為蜀漢征戰,最後跟隨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一起犧牲於綿竹。

在於禁請降關羽嘲諷這個過程中,是于禁有錯在先,關羽接下來的處理方式似乎也不夠完美。錯上加錯,導致於禁和關羽的結局都令人嘆息。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展開設想了:如果于禁像龐德一樣威武不屈,是否會贏得關羽的尊敬?如果于禁真心歸附,張飛敢用他賺取樊城嗎?于禁會不會把張飛騙進樊城逮住?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大暴雨!或破歷史極值!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特大暴雨!或破歷史極值!緊急提醒

南方人做好準備!今年以來強度最強暴雨、大暴雨範圍最大的新一輪降水於昨日(5月27日)夜間開始登場部分地區日雨量或破5月極值!接下來兩天將橫掃南方大部地區此次降水單日降雨量大局地降雨具有極端性且強降雨落區與上一輪高度重疊致災風險高,需高度警惕!此輪強降雨究竟有何特點?強度強!暴雨或大暴雨成過程「標配」昨日...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憶「永不消逝的電波」 - 天天要聞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憶「永不消逝的電波」

吳儂軟語的評彈、鏗鏘有力的解說,一同講述着革命先烈壯烈而感人的故事。今天是上海解放76周年,李白烈士故居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電波從這裡發出」專場活動,以獨特的方式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活動伊始,虹口區黃渡居民區黨總支與虹口區評彈協會黨支部簽署了共建協議,在文化傳承、紅色教育等方面的合作邁出堅實...
台媒:賴清德當局強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蔣萬安批「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 - 天天要聞

台媒:賴清德當局強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蔣萬安批「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

【環球網報道】賴清德當局在島內大搞「去蔣化」,全台的「中正路」醞釀改名。據台灣《聯合報》5月27日報道,台「內政部」負責人劉世芳稱,希望島內各縣市地方政府推動改名,被台中市長盧秀燕反嗆「吃飽太閑」。台北市長蔣萬安今日(27日)也批評稱,民進黨當局「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當地民政局長陳永德也說,...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就在今天,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回家」了!5月27日上午,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區舉行歷史見證物回搬暨上海解放76周年紀念活動,歡迎一座見證上海解放烽火歲月的碉堡以及彭浦新村歷史紀念浮雕,在歷經三年多的保護性遷移後正式回遷原址。「彭浦新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傳奇經歷、光榮夢想的地方,見證了彭浦新村人民不屈...
女子遇刺身亡  兇手 「精神分裂」 一審改期 - 天天要聞

女子遇刺身亡 兇手 「精神分裂」 一審改期

2025 年 5 月 27 日,成都陰雨連綿。備受關注的成都 27 歲女子在家門口遭精神分裂者捅刺身亡案,原定於今天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但庭前會議後,法院決定延期開庭。案件發生於2024 年 6 月 9 日下午 1 點多,在成都市某小區,35 歲的梁某某來到受害人家門口,無故敲門滋擾並對家門吐口水。受害人發現後讓母親通知...
紀念錢學森歸國70周年——僑心築夢同上「科學報國課」 - 天天要聞

紀念錢學森歸國70周年——僑心築夢同上「科學報國課」

「僑心築夢·科學報國」——紀念錢學森歸國70周年專題活動,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行。本次活動由徐匯區委統戰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統戰部聯合主辦,旨在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廣大僑界人士的愛國熱情,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激勵廣大留學人員傳承家國情懷,勇擔時代使命。上海市僑聯黨組書記、主...
古代巨型船隻是怎麼建造的? - 天天要聞

古代巨型船隻是怎麼建造的?

古代巨型船隻的建造,不僅是當時技術和智慧的結晶,更承載了時代的雄心壯志,古人為什麼要建造如此巨大的船隻?古代的造船技術遠不如今天先進,但正是在這種條件下,古人依靠智慧與創新,建造出了令後世驚嘆的巨型船隻,那麼古代人是如何在條件極為簡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