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2025年05月24日13:54:03 歷史 1769

安史之亂(755—763年)後,唐朝國力大損,西北邊防空虛,吐蕃趁機大舉東侵,最終於763年攻陷長安,迫使唐代宗李豫倉皇出逃。這一事件不僅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性轉折,也暴露了唐廷內政與軍事的深層危機。

一、吐蕃東侵的背景

安史之亂期間,唐廷將河西、隴右等地的駐軍東調平叛,導致西北防線形同虛設。吐蕃趁機蠶食唐朝領土,至763年已佔據青海、河西走廊及隴右大部分地區,並推進至陝西鳳翔一線,直接威脅長安。加之宦官程元振專權,隱瞞軍情,代宗對吐蕃的攻勢毫無防備。

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聞

二、長安淪陷與代宗出逃

1. 吐蕃長驅直入

廣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大將馬重英率20萬大軍(含吐谷渾、党項等部族聯軍)攻破涇州(今甘肅涇川),叛將高暉引吐蕃軍直逼長安。吐蕃軍沿渭河南岸東進,迅速攻佔奉天(今陝西乾縣)、武功(今陝西武功縣西),距長安僅百餘里。

2. 代宗倉皇出逃

面對吐蕃兵鋒,代宗急命郭子儀為副元帥組織抵抗。然而郭子儀因宦官排擠,此時僅能召集20餘騎倉促迎戰。吐蕃軍迅速渡過渭水便橋,代宗於十月初七棄城逃往陝州(今河南陝縣),百官潰散,長安陷入混亂。

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聞

3. 傀儡政權的建立

吐蕃入城後擁立章懷太子李賢之孫李承宏為傀儡皇帝,劫掠府庫、焚燒民居,長安「士民避亂,皆入山谷」。

三、郭子儀力挽狂瀾

1. 虛張聲勢退敵

郭子儀退至商州(今陝西商洛)收攏散兵,集結四千餘人。他派部將長孫全緒在長安周邊白天擊鼓張旗、夜間燃火造勢,並散布「郭令公率大軍入城」的謠言。

吐蕃軍因不明虛實,加之城中百姓夜間擊鼓呼應,最終於佔領15天後倉皇撤出長安。

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聞

2. 追擊與善後

吐蕃退至鳳翔時遭鎮西節度使馬璘截擊,死傷千餘人。代宗於十二月返回長安,郭子儀伏地請罪,代宗嘆道:「沒有能及早用卿,以致落到這種地步!」

四、吐蕃未能長期佔領的原因

1. 氣候與後勤限制

吐蕃人因高寒體質難以適應中原炎熱氣候,作戰周期僅限秋冬,春季易爆發疫病。史載吐蕃「入寇恆以秋冬,及春則多遇疾疫而退」。

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聞

2. 軍事策略局限

吐蕃以劫掠為主,缺乏長期統治計劃。佔領長安後,其目標僅為「搶劫士女工匠」,並未建立有效治理。

3. 唐廷的局部反制

唐朝設置「防秋兵」制度,調集河北、河東士兵秋來春去,針對性防禦吐蕃季節性攻勢。

五、歷史影響

1. 政治權威的崩解

長安淪陷暴露了唐廷的虛弱,宦官專權(如程元振)與藩鎮割據問題進一步加劇。太常博士柳伉曾痛陳「將帥叛陛下」「四方叛陛下」,直指統治危機。

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聞

2. 經濟與文化的衝擊

吐蕃控制河西走廊後,唐朝依賴江淮漕運維繫國運,加速了經濟重心南移。敦煌等地在吐蕃統治下成為唐蕃文化交融的中心,佛教藝術與制度互鑒尤為顯著。

3. 後續邊疆危機

吐蕃此後多次聯合回紇進攻長安(如764年、765年),直至長慶會盟(821年)才實現長期和平。唐朝為制衡吐蕃,被迫倚重藩鎮與回紇,埋下中晚唐困局伏筆。

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聞

結語:吐蕃攻陷長安雖僅15天,卻標誌着唐朝「天可汗」體系的徹底瓦解。代宗出逃的狼狽與郭子儀的力挽狂瀾,折射出帝國在安史之亂後的內外交困。

這一事件不僅是軍事失敗,更是政治、社會多重危機的集中爆發,為後世「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邊疆失控」的惡性循環寫下註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聞

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安史之亂(755—763年)後,唐朝國力大損,西北邊防空虛,吐蕃趁機大舉東侵,最終於763年攻陷長安,迫使唐代宗李豫倉皇出逃。這一事件不僅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性轉折,也暴露了唐廷內政與軍事的深層危機。
回紇與安史之亂:雪中送炭背後的趁火打劫 - 天天要聞

回紇與安史之亂:雪中送炭背後的趁火打劫

在安史之亂這場決定唐朝命運的內戰中,回紇(後稱回鶻)的介入如同一把雙刃劍——其精銳騎兵為唐廷提供了關鍵戰力,但每一次「救援」背後都暗含高昂代價。 從洛陽城的劫掠到「絹馬貿易」的壓榨,回紇的參與深刻暴露了唐王朝的虛弱,也埋下了中晚唐財政崩潰的
跨越時空 AI讓81歲老人和她19歲的哥哥「重逢」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 AI讓81歲老人和她19歲的哥哥「重逢」

在安徽蕪湖市南陵縣有個家發鎮,是以志願軍特等功臣李家發烈士的名字命名的。1953年,李家發在朝鮮戰場上英勇犧牲時,年僅19歲。如今,70多年過去了,李家發最小的妹妹李家英,希望再走進李家發烈士曾經所在的部隊,在哥哥的營房裡,與記憶中那個保家衛國的身影,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前段時間,總台記者陪同老人完成了...
四川雅安漢闕百年歷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 天天要聞

四川雅安漢闕百年歷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上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下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1914年謝閣蘭拍攝的高頤闕照片部分截圖高君頌碑 1914年網絡圖 碑拓印目前國內歷史上對雅安漢闕拍攝(研究)較為出名的人物,一位是1914年第二次來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內蒙古一副市長任上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內蒙古一副市長任上被查!

內蒙古紀委監委5月23日消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孟曉冰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公開信息顯示,孟曉冰,男,蒙古族,1971年10月生,大學,公共管理碩士,中共黨員。1991年以來,孟曉冰一直在赤峰市工作,曾任共青團紅山區委書記,共青團赤峰市委副書記,...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探訪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 - 天天要聞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探訪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

在遼寧省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街道,三座深灰色粗糲質感的建築依山而建,這便是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 建館至今,這裡已累計接待645萬人次參觀,已成為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場所。 記者:楊青、姜兆臣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痛悼!新中國第一位女大法官,因病去世,致力於推動男女平等 - 天天要聞

痛悼!新中國第一位女大法官,因病去世,致力於推動男女平等

據新華社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黨組成員馬原同志,因病於2025年5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馬原 資料圖 圖源:中國婦女報馬原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馬原,女,1930年6月生,遼寧新民人。1951年1月參加工作,195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9月至1963年1月任北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