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趙雲死後葬哪了?千年後此地建學校引軒然大波

2020年07月03日14:36:03 歷史 1223

提起三國的名將,趙雲是個不得不提的牛人。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他有三大特點。

三國名將趙雲死後葬哪了?千年後此地建學校引軒然大波 - 天天要聞

一是長得帥。趙子龍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是一位美男子。二是本領高。趙雲武藝超群,手擼一桿長槍,無人能掠其纓,被後世尊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是為人忠。他起初是公孫瓚的部將,建安五年,遇到明主劉備後,選擇了不離不棄。他首戰便在新野生擒夏侯蘭,並勸降之。建安十三年,趙雲在長坂坡一人獨闖曹軍,連戳曹營五十餘將,保護了後主劉禪和劉備的甘夫人,威震華夏。建安十六年,截江奪阿斗,捏爆東吳陰謀,力保劉備長子沒有落入虎口。

三國名將趙雲死後葬哪了?千年後此地建學校引軒然大波 - 天天要聞

四是品行好。趙云為人正直,品行端正。平定桂陽郡時,拒絕趙范的美人計;劉備佔領益州後,欲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力諫應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使百姓安居樂業;箕谷退兵時,謝絕諸葛亮賞賜,將賞賜的物資納入府庫,寒冬的時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

三國名將趙雲死後葬哪了?千年後此地建學校引軒然大波 - 天天要聞

勇猛、英俊、忠誠,正直,也正是因為這樣,趙雲成了百姓心目中最喜愛的英雄人物。他的「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也成了三國的曠世之言。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病逝,蜀漢有「賜葬大臣於生地或主要活動地」的葬制,後主劉禪便「敕葬趙雲於成都錦屏山之東」, 也就是四川省大邑縣東郊的錦屏山,

三國名將趙雲死後葬哪了?千年後此地建學校引軒然大波 - 天天要聞

同時追封其為「順平侯」。據悉,趙雲不但有很多陪葬品,而且還有他的貼身兵器——「龍膽槍」。

因為趙雲是知名人物,其墓地一直香火不斷,直到明朝末年時,因為戰亂而導致了趙雲墓被毀。趙雲墓雖然曾多次被毀,但是據後世考古學家研究,趙雲墓並沒有被盜過墓的跡象。一直沉睡於地下。

為什麼趙雲墓沒有人盜過呢?

三國名將趙雲死後葬哪了?千年後此地建學校引軒然大波 - 天天要聞

民間曾留下了一個詭異的傳說。當年有人曾打趙雲墓地的主意,認為裏面肯定有價值連城的陪葬品,然而盜墓賊剛想動手發掘墓地時,突然出現了許多蛇,嚇得他們落荒而逃。此後民間便流傳趙雲墓有靈蛇守護的傳說。此後,就再也沒有人來挖趙雲的墳墓。

三國名將趙雲死後葬哪了?千年後此地建學校引軒然大波 - 天天要聞

上世紀50年代,百廢待興的新中國為了教育的需要,在這裡建了一所中學,到了80年代改為大邑縣職業高級中學。而在辦學的過程中也拆除一些老建築,當時人們就想把趙雲的墳墓一併給挖出來。然而,就在大家圍繞着趙雲墓附近大肆挖掘時,天空突然下起磅礴大雨,剛挖出的土很快就又被衝到地下,就這樣,挖了三天三夜也沒挖出什麼來。第四天,當眾人選擇放棄時,大雨也停了,這個現象令人驚嘆不已。

其實,現在之所以沒有對趙雲墓進行開發,主要是其距離現在年代太過久遠,考古難度巨大。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考古學家不會隨便對其進行挖掘,怕造成影響和損失。因此,趙雲墓中究竟是什麼情況也不得而知,其「龍膽槍」在不在墓也成了謎團。

三國名將趙雲死後葬哪了?千年後此地建學校引軒然大波 - 天天要聞

現如今,新修復趙雲墓位於四川省大邑縣東郊的錦屏山。其墓前建有一座子龍廟,正中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上面刻有「漢順平侯趙雲墓」七個篆體大字,兩側刻有填金對聯「赤膽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5月14日,國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陳斌華資料圖記者提問: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性失憶。對此有何評論?陳斌華:今年是日本侵佔台灣130周年,...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 天天要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王敦其人王敦,字處仲,出生於公元 266 年,琅琊臨沂(今山東費縣)人 ,是東晉時期極為重要的大臣與丞相,同時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治書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導的堂兄。他出身於頂級士族琅琊王氏,這個家族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中擁有着極高的地位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4日午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主持本次新聞發佈會。環球網記者: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 天天要聞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六六鱗編輯|六六鱗前言1942年2月的一個漆黑夜晚,河北平西某日軍戰俘營內,一名被囚禁在不足兩平方米木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