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張自忠|「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2020年06月16日19:45:39 歷史 1579

來源:環球網

2010年5月16日,重慶北碚的梅花山上,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顫抖地揭開了一座高大的青銅雕像上的紅綢布,這位87歲高齡的老人叫張廉雲。70年前,當她還是一名花季少女時,她的父親張自忠便被安葬於此。

民族英雄張自忠|「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 天天要聞

張自忠將軍墓

張自忠將軍故去80載,他的衣冠冢坐落在層疊的山巒中,前往弔唁者依舊絡繹不絕。作為二戰時期反法西斯陣營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分別送了「盡忠報國」、「為國捐軀」、「取義成仁」的輓詞,習近平總書記曾高度評價張自忠,稱他和其他英雄們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傑出代表。」

民族英雄張自忠|「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 天天要聞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贈輓詞

青史如鑒,將軍的豐碑矗立在青松翠柏的陵墓前,更長留在歷史的長河和人民的心中。

投筆從戎,儒將風采

民族英雄張自忠|「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 天天要聞

張自忠照片

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出生在山東臨清的一個官宦家庭。張自忠6歲就入私塾就讀,自小受儒家教育,忠孝仁義的道德理念從小就在他內心紮下根。1910年,張自忠中學畢業,第二年,他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這是當時中國北方有名的法律學校,在這裡,他第一次接觸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資產階級革命政綱。這些振聾發聵的進步思想宛如一束強光,穿透在他原本只知孔孟的腦中。

當辛亥革命的浪潮激蕩全國,腐朽的清政府已是搖搖欲墜,1911年底,張自忠秘密加入了同盟會,親身投入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投筆從戎後的張自忠,加入了馮玉祥的西北軍,他從排長干起,由於治軍嚴厲、帶兵有方,軍功卓著官至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士兵們總稱呼他「張扒皮」,這不免使人誤以為此公是個無義無情、粗暴蠻橫的武夫,實則不然,這諢號又是從何而來呢?

早年張自忠在學兵營當營長時,部隊開始冬季大練兵,當時天寒地凍,許多官兵產生畏難情緒,張自忠將全營官兵集合起來大聲問:「下雪天,敵人發起進攻怎麼辦?」官兵們回答:「堅決抵抗!」張自忠接着道:「現在下了一場雪,你們就不想操練了,還談什麼打仗!」說完他馬上脫掉了自己的棉衣,全營官兵都愣住了,然後也紛紛脫下棉衣,跟着張自忠在雪地上跑步。從此,「張扒皮」的稱號就不脛而走。

但在生活中,張自忠愛護部下,因而深受將士們的愛戴和擁護。

將不畏死,兵不惜命

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部隊,對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發起了猛攻,企圖一舉攻佔宜襄,直搗山城重慶,這便是棗宜會戰。

戰區司令李宗仁準備和日軍在棗陽決戰,而此時,負責阻截日軍去路的,正是張自忠麾下的33集團軍,張自忠平日衣着總是簡便,但此次出戰,卻一反平日所為,穿上了黃呢軍服,戴上了領章。作為總司令,張自忠親自率部渡河作戰,總部夜宿距宜城縣東北六公里的南營,架好電台後,張自忠的命令通過摩爾斯電碼飛向各部隊,但同時也飛進了監聽我方電台的日軍的電訊偵查部隊的耳機里。日軍電訊部隊破譯了張自忠總部電台密碼後,把情報報告了11軍軍長常園部和一郎,敵酋立令13師團和39師團儘快會合,殲滅張自忠主力。

民族英雄張自忠|「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 天天要聞

棗宜戰役

5月15日,日軍分南北兩路夾擊張自忠率領的部隊,激戰到16日拂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在杏仁山上堅守待援。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槍炮齊鳴,大地震顫,戰況也更加惡化。12時40分,38師師長黃維綱發出「十萬火急增援」的電報,「援」字尚未拍出,電台被炮火擊中,從此33集團軍總部和其他部隊失去了聯繫,接着日軍發起波浪式衝鋒。

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身中5彈,仍鎮定自若指揮戰鬥,下午兩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名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此時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隨後,掏出筆向戰區司令部寫下近百字的報告,交給馬孝堂說:「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當部下勸說張自忠轉移,他卻說:「今日是我報國時矣!」

日軍戰史資料記載了張自忠犧牲的時刻:第四分隊的藤岡元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敵方最高指揮官模樣的大個子軍官衝去。此人從血泊中站起,威嚴的目光竟然使藤岡止步,驚愕地愣在那裡。第三中隊長堂野君隨即開槍射擊,擊中張自忠的頭部,清醒過來的藤岡端起刺刀,猛然刺去,那軍官高達的身軀轟然倒地。

張自忠殉國當日,他的部下夜襲南瓜店,拚死搶回張自忠將軍的遺體,經查驗,張自忠全身八處負傷,右肩、右腿為炮彈傷、腹部負刀傷,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額各中一彈。

醫療隊將張自忠遺體重新擦洗,作藥物處理,着上將禮服,入殮楠木棺材。

將軍殉國 只留戰書未見家書

曾為張自忠守陵十年的副官朱增源回憶說,將軍每次作戰前都留下遺書,打完仗就燒了,最後一仗他寫了兩封信,給他的副總司令一封,給各位將領一封。在犧牲前的最後日子裏,張自忠沒有給家人留下隻言片語。卻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他在告將士書中寫道:「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要再來碰一下釘子。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要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致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民族英雄張自忠|「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 天天要聞

張自忠遺書

早在5月6日晚,集團軍副總司令馮治安便收到了來自總司令的一封信紙——正是張自忠將軍的臨陣遺書。遺書里寫道:「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在出陣前,張自忠將軍就早已知曉此行的歸途,他抱定只求一死的決心,激戰沙場。

孫中山先生曾說「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以吾人數十年必死之生命,樹國家一萬年不死之根基。」這句話,張自忠曾引用過許多次,最後一戰,他用生命實踐了孫先生的遺訓。

當張自忠將軍的遺體運往重慶安葬時,十萬宜昌軍民不懼日軍飛機盤旋,恭送靈柩至江岸。住在重慶的張自忠夫人李敏慧,聞將軍戰死,悲痛絕食7日而亡,夫妻二人合葬於重慶梅花山麓。周恩來總理曾親筆撰文,稱讚張自忠「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民族英雄張自忠|「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 天天要聞

「張自忠路」路標

重慶梅花山麓的墓碑前滿眼草木蔥蘢。梅花傲骨,大義參天,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現在在北京、天津等地都有「張自忠路」。將軍多年來用生命守戰的這片山河川土,腳下踩的每一寸都是家國,而他的名字,也終究是冠在了這片家國的街頭巷尾。(文/鮑宇雁)

參考資料:

1、馬崇俊. 張自忠將軍殉國始末[J].世紀行,2015

2、計超. 中國戰神張自忠 [J].勞動保障世界,2017

3、吳先斌. 張自忠:慷慨赴死易 從容負重難[J].協商論壇,2017

點擊活動專題頁面了解詳情:

「追尋先烈足跡」短視頻網上徵集展示活動環球網專題頁面:

http://opinion.huanqiu.com/special/Vcliparchives/index.html

「追尋先烈足跡」短視頻網上徵集展示活動宣傳片: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rb39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