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最窩囊的日本「軍神」:拍照顯擺被狙殺,如今墓碑仍在廬山!

2020年05月08日14:52:09 歷史 1900

1914年的一天,法軍陣地遭到了德軍的猛烈炮擊,一名法軍的炊事兵急中生智,立刻便將做飯用的鐵鍋頂在了頭上。炮擊過後,陣地上的許多士兵都中彈而亡,唯獨這名炊事兵只受了點輕傷。法軍指揮官亞德里安將軍得知緣由後大受啟發,立即命有關專家研製出了金屬製成的頭盔。新裝備的應用,果然使法軍因頭部受傷而導致傷亡的比率大幅度下降。到了一戰中期,各主要參戰國基本上都裝備了鋼盔。於是,鋼盔就此成為了戰場上必備的單兵防護裝備。

死得最窩囊的日本「軍神」:拍照顯擺被狙殺,如今墓碑仍在廬山! - 天天要聞

頭戴亞德里安鋼盔的士兵

歐洲列強對新裝備的開發和應用引起了日本觀戰武官的注意,他趕緊向國內報告了此事。隨後,日本國內也開始了鋼盔的自主研製。畢竟日本當時沒有介入戰事,所以對鋼盔的研製一直不太上心。1931年「九一八事變」,面對馬占山在江橋和齊齊哈爾的頑強抵抗,傷亡慘重的日軍這才開始大規模裝備鋼盔。結果表明,日軍的傷亡率的確降低了。誰知,一個問題卻隨之而來:東北的氣候過於寒冷,日軍士兵在出汗後,頭上的鋼盔經常會和腦袋凍在一起。因為這是日軍首次大規模使用鋼盔,許多士兵都沒有處理經驗,所以用暖水澆鋼盔而導致頭皮剝離的情況時常發生。後來,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有的日軍士兵在鋼盔內部墊上了紗布和棉布,算是多少解決了凍傷的問題。不過,關於日軍鋼盔的趣事還未完結。1939年諾門罕之戰,日軍又因為鋼盔的問題搞了一次大烏龍。

死得最窩囊的日本「軍神」:拍照顯擺被狙殺,如今墓碑仍在廬山! - 天天要聞

頭戴鋼盔的日軍指揮官

當時,日軍鋼盔的前部正中有一個很大的紅色星星。蘇軍使用的步槍雖然彈道穩定,穿透力大,但想要將日軍一槍爆頭還是很困難的。因為鋼盔是一個弧面,不是被正面擊中的話很容易彈飛子彈。這下好了,這顆紅星直接給蘇軍做了標記。其實,在戰史記載里,還有比「紅星鋼盔」更荒唐的,它就是日軍大佐飯冢國五郎被中國老兵狙殺事件。

死得最窩囊的日本「軍神」:拍照顯擺被狙殺,如今墓碑仍在廬山! - 天天要聞

飯冢國五郎

飯冢國五郎是日本群馬縣人,1909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同年即被授予步兵下士官軍銜。1937年10月,與中國軍隊鏖戰淞滬的第101師團步兵第101聯隊長加納治熊大佐陣亡,已經晉陞步兵大佐的飯冢國五郎旋即填補了空缺。此後,飯冢國五郎又隨軍參加了南京會戰。1938年8月,飯冢國五郎所在的第101師團奉命參加武漢會戰。按照崗村寧次戰略規劃,101師團的主要作戰任務是打通德星公路,配合第106師團截斷中國軍隊第9戰區的後方補給線。其對手先是25軍之52師,後是參加過南京保衛戰並強行突圍的66軍。能及時替換防守部隊,這就說明當時國軍的預備隊十分充足,這也直接導致了101師團在廬山以東的緩慢推進。據戰史記載,飯冢國五郎指揮的101聯隊是前沿部隊,雖然曾連續發動過多次衝鋒,但都未能衝破中國軍隊的防線。一時間,雙方在東孤嶺陷入了拉鋸狀態。

死得最窩囊的日本「軍神」:拍照顯擺被狙殺,如今墓碑仍在廬山! - 天天要聞

中日鏖戰德星公路這時,日本著名的戰地記者小悞行男來到了廬山前線。此時的飯冢國五郎因為連日苦戰,不但曬得黝黑,而且鬍子也多日未刮,顯得十分猙獰。但小悞行男卻感覺飯冢國五郎的形象有獨特的魅力,很適合拍攝戰地宣傳照。於是,在小悞行男的請求下,飯冢國五郎便找了一塊符合戰場氣氛的高地,揮舞着指揮刀擺了幾個姿勢。見上鏡效果不錯,小悞行男又給飯冢國五郎扣上了一頂鋼盔。

死得最窩囊的日本「軍神」:拍照顯擺被狙殺,如今墓碑仍在廬山! - 天天要聞

飯冢死後被晉陞為少將,圖為前來弔祭的日軍將官

當時的華中地區正處於炎熱季節,日軍鋼盔上的綠漆剝落後,鋼底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日軍陣地上的反光引起了中國軍隊的注意,遠程觀測完畢的國軍士兵雖然不知就裡,但看着飯冢國五郎的囂張氣焰也十分彆扭。正巧,幾個老兵背着三八大蓋走了過來。這種步槍射程遠、射擊精度高,加之飯冢國五郎反光的鋼盔做標記,一聲槍響過後,對面日軍陣地上的飯冢國五郎應聲而倒。本來,按照三八大蓋的超強穿透力,挨上一槍就送命的概率並不高,但這一槍打得十分巧,正好擊穿了飯冢國五郎的心臟。飯冢國五郎兇悍狡詐,作戰即兇猛又靈活,曾被華中方面軍畑俊六冠以「猛將」的稱號。他的死,對前線日軍的士氣打擊很大。因為戰事緊張,日軍只好將飯冢國五郎就地火化。2013年1月,飯冢國五郎的墓碑在廬山景區被發現。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哈工大訃告:王魁業不幸逝世 - 天天要聞

哈工大訃告:王魁業不幸逝世

哈爾濱工業大學近日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原副校長王魁業同志於2025年5月8日4時8分在哈爾濱不幸逝世,享年92歲。
淮陽這祖孫倆人都曾在唐朝做過吏部尚書的高官 - 天天要聞

淮陽這祖孫倆人都曾在唐朝做過吏部尚書的高官

淮陽,又稱陳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古代諸多名人賢達、王侯將相或曾來淮陽為官,或曾來淮陽遊歷,或永遠駐留在淮陽,而淮陽本地亦不乏出類拔萃之人,比如陳姓始祖陳胡公,官至太師的符彥卿,清朝武榜眼崔聯奎等,而今天筆者要為大家講述的是唐朝時期祖孫兩
母親節的來歷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的來歷

母親 節的傳統起源於古希臘。在一月八日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瑞亞(英文:Rhea、Cybele,希臘文:Ρέα,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 耳、赫拉和赫斯提亞的母親,故稱眾神之母)致敬。到古羅馬時,這些活動的規模就變得更大,慶祝盛
為發期刊,高校學者偷販涉密敏感數據!國安部披露間諜案細節 - 天天要聞

為發期刊,高校學者偷販涉密敏感數據!國安部披露間諜案細節

近年來,部分境外機構和個人為攫取利益,對我經濟、民生、科技等重要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與此同時,部分境內人員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達到個人目的,違規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境外,相關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境內某高校學者李某主動聯絡境外某非政府組織,以內部數據為籌碼,意圖換取在國外知名...
西施謎蹤:浣紗女的血色傳奇與千年猜想 - 天天要聞

西施謎蹤:浣紗女的血色傳奇與千年猜想

公元前473年的太湖水面上,暮色如血浸染雲靄。一艘烏篷船劈開粼粼波光,船頭立着個白衣女子,三千青絲在風中翻湧如浪。她回望漸漸模糊的姑蘇城輪廓,耳畔似又響起吳王夫差臨終前的怒吼。這位被後世稱為「沉魚」的美人,此刻正走向一個被歷史迷霧籠罩的終章
秦 能夠統一六國,得益於四位君王 - 天天要聞

秦 能夠統一六國,得益於四位君王

秦朝統一六國,很多人記得的只有秦始皇、秦二世,實際上秦還有秦三世,秦始皇叫嬴政,秦二世叫嬴胡亥,秦三世叫嬴子嬰。嬴子嬰其實還是一個相當有能力的人,秦二世胡亥登基後,欲殺蒙恬兄弟,子嬰加以勸阻,認為誅殺忠良會使大臣不信任,戰士渙散鬥志,但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