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了!茶店從早到晚都沒人,為啥不倒閉?真相原來是這樣

2025年05月27日01:20:19 歷史 3696

走在城市的街頭巷尾,你或許會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許多茶葉店門可羅雀,店員閑坐聊天,但店鋪卻常年屹立不倒。

揭秘了!茶店從早到晚都沒人,為啥不倒閉?真相原來是這樣 - 天天要聞

茶老闆們究竟靠什麼盈利?

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個行業的神秘面紗。

揭秘了!茶店從早到晚都沒人,為啥不倒閉?真相原來是這樣 - 天天要聞

在浙江湖州南潯區的荻港村,有一家名為「聚華園」的老茶館,當地人更習慣叫它「一元茶館」。

茶館的老闆潘平福已經81歲,經營這家店超過半個世紀。

茶館的茶水價格從最初的5毛漲到1元,即便自帶茶葉只收熱水費,一天最多也只能賣出三四十杯茶,收入連成本都難以覆蓋。

但潘平福的茶館不僅活了下來,還成了村裡幾代人的鄉愁寄託。

他的秘訣是什麼?

答案藏在茶館角落的一把老式剃刀里。

年輕時學過理髮的潘平福,將茶館一角改造成理髮區,為村裡的老人提供傳統剃頭、修面服務,每次收費15元。

靠着這門手藝,他不僅補貼了茶館的虧損,還維繫着與老茶客的情感紐帶。

茶館裏泛着歲月痕迹的長凳、搪瓷茶缸和煤爐銅壺,成了吸引遊客的「活招牌」,甚至有人專程來體驗這種復古的生活方式。

這種「副業養主業」的模式,正是許多傳統茶店的縮影。表面賣茶,實則靠手藝、情懷甚至空間租賃維繫生存。

揭秘了!茶店從早到晚都沒人,為啥不倒閉?真相原來是這樣 - 天天要聞

在潮州,茶葉被當地人稱作「茶米」,喝茶如吃飯般日常。

這裡的茶葉店密集到「茶鋪多過米鋪」,但店裡往往只有老闆和熟客閑坐品茶,少有新客光顧。

揭秘了!茶店從早到晚都沒人,為啥不倒閉?真相原來是這樣 - 天天要聞

一位經營茶葉店20多年的潮州老闆梁先生坦言:「生意冷清是假象,我們的客戶根本不需要上門。」

潮州茶葉店的核心競爭力是「熟人經濟」。

客戶大多是幾十年的老街坊,或是通過電話、微信下單的老主顧。

店家與顧客之間形成了一種近乎家族式的信任關係:客人喝慣了一家店的茶,便很少更換,甚至代代相傳。

逢年過節,這些店鋪還會推出定製禮盒,企業客戶一次性採購上百份茶葉作為員工福利或商務禮品,訂單金額輕鬆過萬。

揭秘了!茶店從早到晚都沒人,為啥不倒閉?真相原來是這樣 - 天天要聞

更隱蔽的是「代購經濟」。

在鳳凰單叢茶的核心產區,代購團隊每天穿梭於各山頭,從茶農手中收購優質茶葉,再通過供應鏈平台明碼標價賣給全國採購商。

揭秘了!茶店從早到晚都沒人,為啥不倒閉?真相原來是這樣 - 天天要聞

一家代購平台每天流動茶葉量達3000斤,傭金固定5%,既解決了茶農分散、採購商奔波的問題,又讓茶葉店無需囤貨即可賺取差價。

你以為茶葉店只靠賣茶賺錢?

那就大錯特錯了。

現代茶店的盈利模式早已突破傳統框架,衍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組合拳」。

湖南長沙一家1000平方米的茶館,將閑置的總經理辦公室改造成多媒體會議室,出租給周邊企業,每月增收2萬多元;

江蘇常州的天語雅閣茶館,面積超1000平米,不僅提供茶飲,還設有桌球桌、麻將房和自助餐區,包間按小時收費,周末一座難求。

這種「空間集合店」模式,讓茶館變身社交中心,吸引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

揭秘了!茶店從早到晚都沒人,為啥不倒閉?真相原來是這樣 - 天天要聞

浙江一家茶館在母親節舉辦「我為母親泡一杯茶」活動,30位老顧客帶來78位新客,其中50多人當場消費;

廣東某茶店每月為顧客舉辦生日派對,憑消費券享折扣,既維護老客又刺激復購。

更「卷」的是,江蘇天語雅閣甚至組織會員港澳游,途中提供定製茶歇,把喝茶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還有北京一家茶企與周邊餐館達成合作:免費提供3個月茶葉給餐館使用,條件是在菜單註明「本店茶葉由xx品牌獨家供應」,並承諾顧客憑餐館小票到茶店消費可抵現。

兩個月後,茶店新增1000多名顧客,成功將吃飯流量轉化為買茶需求。

揭秘了!茶店從早到晚都沒人,為啥不倒閉?真相原來是這樣 - 天天要聞

這些案例,逐漸為我們揭開了茶店的神秘面紗:

茶店早已不是單純的茶葉銷售點,而是融合了社交、服務、文化甚至資本運作的複合體。

多數傳統茶店面積小、裝修簡單,老闆往往身兼數職(泡茶、銷售、客服),人力成本極低。

福州茶商陳老闆曾吐槽:「底薪一千多包住都招不到人」,側面反映行業對低成本勞動力的依賴。 

揭秘了!茶店從早到晚都沒人,為啥不倒閉?真相原來是這樣 - 天天要聞

茶葉作為非標品,價格體系極不透明。

潮州鳳凰單叢茶因「一樹一香」的特性,常被茶商以「稀缺性」為由抬高價格,毛利率可達60%-70%。

即便是平價茶葉,通過分級包裝(如散茶變禮盒),利潤也能翻倍。

許多茶店看似冷清,實則通過會員儲值、企業團購、期貨交易(如預售明前茶)獲得穩定現金流。

福建廈門一家紅茶館轉型「投融資服務平台」,通過眾籌吸引創業團隊入駐,項目成功後抽取股權傭金,單筆融資高達10億元。

如今的茶行業,早已過了「開門等客」的時代。

那些看似冷清的店鋪,或許正在微信群里接單,在直播間賣貨,或者籌備下一場品鑒會。

揭秘了!茶店從早到晚都沒人,為啥不倒閉?真相原來是這樣 - 天天要聞

正如潮州茶商柯澤龍所說:「單叢茶要想走出去,光靠『熟人經濟』不夠,必須標準化、品牌化。」

當傳統茶店遇上現代商業思維,生存不再是問題,如何活得更好才是新課題。

—end—

參考資料:1.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榕茶葉店遭遇「用工荒」》

2.南方日報:《破解有產業無市場困局潮州鳳凰單叢獨闢蹊徑》

3.茶友網:《茶葉賺的錢不在茶身上》

編輯:藍橙

作者:老a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北宋銅錢~太平通寶版別詳解 - 天天要聞

北宋銅錢~太平通寶版別詳解

太平通寶為北宋鑄幣,鑄行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至公元984年),是北宋年號錢的開端。自此以後宋朝每當更改年號時幾乎都會鑄造新的年號錢,這是當時文化風貌、經濟快速發展的綜合體現。
古錢幣里的「吉祥三寶」-北宋篇(二)——三元及第 - 天天要聞

古錢幣里的「吉祥三寶」-北宋篇(二)——三元及第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大家好,我是你們距離2025年高考只有45天了高三的學子們,現在處在水深火熱、晝夜不分、懸樑刺股、手不釋卷、程門立雪、囊螢夜讀的努力中。
特大暴雨!或破歷史極值!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特大暴雨!或破歷史極值!緊急提醒

南方人做好準備!今年以來強度最強暴雨、大暴雨範圍最大的新一輪降水於昨日(5月27日)夜間開始登場部分地區日雨量或破5月極值!接下來兩天將橫掃南方大部地區此次降水單日降雨量大局地降雨具有極端性且強降雨落區與上一輪高度重疊致災風險高,需高度警惕!此輪強降雨究竟有何特點?強度強!暴雨或大暴雨成過程「標配」昨日...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憶「永不消逝的電波」 - 天天要聞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憶「永不消逝的電波」

吳儂軟語的評彈、鏗鏘有力的解說,一同講述着革命先烈壯烈而感人的故事。今天是上海解放76周年,李白烈士故居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電波從這裡發出」專場活動,以獨特的方式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活動伊始,虹口區黃渡居民區黨總支與虹口區評彈協會黨支部簽署了共建協議,在文化傳承、紅色教育等方面的合作邁出堅實...
台媒:賴清德當局強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蔣萬安批「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 - 天天要聞

台媒:賴清德當局強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蔣萬安批「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

【環球網報道】賴清德當局在島內大搞「去蔣化」,全台的「中正路」醞釀改名。據台灣《聯合報》5月27日報道,台「內政部」負責人劉世芳稱,希望島內各縣市地方政府推動改名,被台中市長盧秀燕反嗆「吃飽太閑」。台北市長蔣萬安今日(27日)也批評稱,民進黨當局「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當地民政局長陳永德也說,...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 天天要聞

76年彈痕依舊!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區!居民含淚撫摸:感覺特別親切

就在今天,這座見證上海解放的碉堡「回家」了!5月27日上午,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區舉行歷史見證物回搬暨上海解放76周年紀念活動,歡迎一座見證上海解放烽火歲月的碉堡以及彭浦新村歷史紀念浮雕,在歷經三年多的保護性遷移後正式回遷原址。「彭浦新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傳奇經歷、光榮夢想的地方,見證了彭浦新村人民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