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安詳辭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對徐志摩的嘲諷

2025年05月20日19:53:09 歷史 1943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在美國紐約安詳離世,她的墓碑上刻着「蘇張幼儀」四個字。

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卻藏着她對前夫徐志摩一生的態度,有人說這是她對徐志摩無聲的嘲諷。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安詳辭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對徐志摩的嘲諷 - 天天要聞

從包辦婚姻到徹底決裂

張幼儀1900年出生在江蘇寶山一個富裕人家。家裡有錢有勢,爺爺當過清朝知縣,父親張潤之是當地有名的富商,哥哥張嘉璈後來還成了民國時期的大人物。

她小時候日子過得挺滋潤,12歲就考進了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算是接受了新式教育。不過,那個年代女性的命運多半還是捏在家族手裡。

她15歲,哥哥張嘉璈給她安排了一門親事,對方是18歲的徐志摩。

徐志摩是浙江海寧人,家裡也是富商出身。他長得帥,又有才華,寫詩寫文章都是一把好手,但對這樁包辦婚姻打心眼裡不樂意。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安詳辭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對徐志摩的嘲諷 - 天天要聞

據說他第一次見張幼儀就嫌棄她是「鄉下土包子」,覺得她沒文化,跟不上自己的思想。不過,家裡壓力太大,他也沒轍,只好硬着頭皮答應了。

1915年12月5日,兩人在浙江辦了婚禮,場面挺熱鬧,可新郎心裏一點也不開心。

婚後,徐志摩對張幼儀冷得像塊冰。兩人說話不超過幾句,他壓根不想搭理她。1916年,他跑去天津讀北洋大學,後來又轉到北京大學,把張幼儀一個人扔在家裡。

她傳統觀念深得很,覺得嫁了人就得守本分,默默操持家務。1918年,她生下大兒子徐積鍇,結果徐志摩還是那副愛搭不理的樣子。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安詳辭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對徐志摩的嘲諷 - 天天要聞

孩子剛出生沒多久,他就跑去美國留學,先在克拉克大學,後來又去了哥倫比亞大學,把張幼儀和襁褓里的兒子丟在國內。

1920年,徐家父母看不下去了,催着張幼儀去英國找丈夫。她滿懷希望地坐上輪船,漂洋過海到了倫敦。可到了那兒才發現,徐志摩對她還是老樣子,冷淡得不行。

1921年,張幼儀又懷孕了,她以為這回能有點轉機,誰知徐志摩直接讓她把孩子打掉,還甩出一句要離婚。

傳統觀念里,離婚是天塌下來的事,她完全沒法接受。可徐志摩鐵了心,連個解釋都不肯多給,直接跑了。她沒辦法,只能找二哥張君勱幫忙,先去了法國,後來又輾轉到德國柏林。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安詳辭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對徐志摩的嘲諷 - 天天要聞

1922年,張幼儀在柏林生下二兒子彼得。孩子剛出生,她就收到徐志摩寄來的離婚協議。她不甘心,堅持讓他當面說清楚。

徐志摩匆匆趕到柏林,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說:「林徽因要回國了,我得趕緊離!」原來,他在英國劍橋認識了林徽因,覺得那才是他的真愛。

張幼儀這時候才算徹底死心,簽了字,結束了婚姻。她也因此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按西式法律離婚的女性。

這段婚姻,從頭到尾都是徐志摩的不情不願和張幼儀的忍氣吞聲,最後散夥的時候,他眼裡只有新歡,根本沒顧及她的感受。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安詳辭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對徐志摩的嘲諷 - 天天要聞

從陰影里爬出來,活出自己的精彩

離婚後的張幼儀在柏林報了裴斯塔洛齊學院,學幼兒教育。那時候她帶着剛出生的彼得,租了個小公寓,白天上課,晚上哄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但很充實。

1925年,彼得三歲的時候得了重病,沒能救回來。她抱着孩子的衣服哭得撕心裂肺,可生活還得繼續。她收拾心情,帶着大兒子徐積鍇回了上海,決心重新開始。

回國後,張幼儀靠着八弟張禹九的幫忙,開了一家叫「雲裳」的公司,專做高端女裝。

那是上海第一家這種類型的公司,她親自操刀設計,把西式剪裁和中式刺繡結合在一起,做出來的衣服特別受歡迎。上海灘的名媛都搶着買,南京路上穿着雲裳旗袍的女人成了一道風景線。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安詳辭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對徐志摩的嘲諷 - 天天要聞

1928年,她又在哥哥張嘉璈的引薦下,當上了上海女子儲蓄銀行的副總裁。她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領導,辦公桌直接擺在大廳,跟員工一塊兒幹活,業務親自上手,特別接地氣,口碑好得不得了。

雖然跟徐志摩離了婚,她對徐家卻沒撒手不管。她一直以義女的身份照顧公婆,每天去看他們,家裡大小事都幫着操持。大兒子徐積鍇也被她養得很好,教育沒落下,後來還出國留學。

1931年,徐志摩坐飛機失事死了,留下一堆爛攤子。陸小曼那時候手足無措,張幼儀站出來,幫着辦喪事,整理遺物,還把他的詩集編好出版,讓他的文學作品沒被埋沒。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安詳辭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對徐志摩的嘲諷 - 天天要聞

墓碑上的四個字,到底啥意思

1988年1月23日,張幼儀在紐約曼哈頓的家裡去世,享年88歲。她的墓碑上刻着「蘇張幼儀」四個字,這幾個字後來被很多人拿來解讀,尤其是跟徐志摩的關係聯繫起來。

「蘇」是她第二任丈夫蘇紀之的姓,1953年,張幼儀在東京認識了蘇紀之,他是個中醫,兩人聊得投緣,後來結了婚。蘇紀之對她很好,婚後日子過得踏實幸福。

1972年,蘇紀之去世,她被兒女接到美國,晚年一直住在紐約。墓碑上用「蘇」開頭,說明她選擇了跟蘇紀之的婚姻身份,而不是徐志摩留下的任何痕迹。

有人說,這四個字就是對徐志摩的嘲諷——你當年嫌棄我,拋棄我,可我後來活得比你好,找了個比你靠譜的人,過上了你給不了的日子。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安詳辭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對徐志摩的嘲諷 - 天天要聞

徐志摩一生追着浪漫跑,34歲就因為飛機失事沒了。他跟林徽因沒成,跟陸小曼的婚姻也亂七八糟,最後落得個早逝的下場。

而張幼儀,活到88歲,事業家庭兩手抓,晚年兒孫滿堂,安穩幸福。這麼一對比,「蘇張幼儀」這四個字就像在說:你看,我沒你也能過得這麼好,甚至更好。

張幼儀從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到獨立自強的女性,走了多遠的路啊。她用這一生告訴所有人,女人不是誰的附庸,活出自己才是硬道理。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安詳辭世,墓碑上的4字都是對徐志摩的嘲諷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張幼儀:她的人生從被拋棄開始,倔強的人格卻贏得了一致好評 搜狐娛樂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 天天要聞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中國日報7月7日電,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標誌着"我心中的樂園——世界兒童文學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宣傳部主辦,江蘇大縱湖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鹽都,這片位於長三...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天天要聞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明明比長江短,為何被稱為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像中國一樣,獨佔兩條河流究竟有多難?黃河vs長江數據顯示,黃河全長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長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長江年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是黃河574億立方米的16.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天天要聞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不可一世的日軍進逼山西「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義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軍指揮部向115師下達了作戰命令。於是,朱德電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八路軍第115師主力由紅一軍改編,在平型關戰鬥中投入...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聞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據云南玉溪市紀委監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華寧縣委副書記、縣長戴吉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戴吉國(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戴吉國,男,漢族,1982年8月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戴吉國歷任江川縣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團江川縣委副書記、書記、青聯主席,共青...
第三次世界大戰?《紅色警戒:世界戰火》震撼登場,32個國家開戰 - 天天要聞

第三次世界大戰?《紅色警戒:世界戰火》震撼登場,32個國家開戰

大家好,我在遊戲荒的時候,經常會打開那些經典遊戲,玩上一局感覺非常爽。尤其是《紅色警戒2》,即時戰略玩法緊張激烈,多人戰鬥和戰役都十分出色,現代戰爭手段也相當豐富。可由於年代久遠,很多玩法已經爛熟於心了,打來打去沒有新鮮感。最近,有網絡大佬基於《紅色警戒2》開發了全新的PC版《紅色警戒:世界戰火》MOD,...
國手+2!貴州兩名文物匠人摘全國文物技能獎 - 天天要聞

國手+2!貴州兩名文物匠人摘全國文物技能獎

全國文物職業技能最高獎頒獎了!貴州兩名「手藝人」憑實力當「國手」!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7月6日,由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的2025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結果揭曉。來自貴州的選手吳勝成獲木作文物修復師一等獎,滕昭玉獲金屬文物修復師三等獎,這也是...
死亡失蹤超百人:美國得州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 天天要聞

死亡失蹤超百人:美國得州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美國得克薩斯州中部地區因暴雨引發洪災,截至當地時間6日,已造成至少82人死亡、約40人失蹤。美國總統特朗普6日表示,得州洪災是「百年一遇」「沒人預見到」。得州向來洪水多發,然而為何這次災情如此嚴重、傷亡如此巨大?在這場悲劇後,美國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這次洪水造成如此大傷亡,有天災更有人禍。特朗普簽署「重大災...
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 天天要聞

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前言正值二戰結束後80周年,應蒙古國邀請,日本天皇德仁首次對蒙古國進行訪問,蒙古國對此給予高規格接待,邀請日本天皇夫婦出席「那達慕大會」的開幕儀式,並參觀多個景點和日本投資項目。祭奠亡靈背後7 月 9 日清晨,天皇夫婦的車隊悄然駛入烏蘭巴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