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楊勇被要求表態,他說及彭總的缺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2025年05月05日00:22:07 歷史 1212

1959年,是很多開國將帥命運被改變的一年,以一封信為源頭掀起的軒然大波,讓歷史走向都被撥動了。

作為漩渦中心的彭老總自不用說,從此離開軍隊、多次遭遇磨難。還有黃克誠、鄧華、洪學智、萬毅、鍾偉等人也受到牽連,往後生涯起起伏伏。

那次會議上,高級幹部幾乎人人要表態,越是親近的人就越得出聲。原紅三軍團的楊勇當時也說了話,言辭很玩味,有批評也有維護,不過仔細琢磨其實挺有道理,是很多人的心聲。

1959年楊勇被要求表態,他說及彭總的缺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 天天要聞

一、淵源很深的將帥

1930年,楊勇經瀏陽縣委選派,進入平江黃金洞紅5軍隨營學校政治隊學習,結業後就進入紅5軍工作,從此開始跟隨彭老總征戰。

整個土地革命時期,楊勇都是彭總的部下,彭總見證了楊勇的成長。隨後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兩人分開到了不同戰場。抗美援朝他們都擔任過一個職務——志願軍司令員。

不過楊勇入朝時,彭老總已經在國內主持軍委工作,直到楊勇率最後一批志願軍回國、被任命為北京軍區司令員後,兩人的交集又多了起來。

1958年,彭老總領導的軍委掀起了一場反「教條主義」運動,南京軍事學院、總參謀部、訓練總監部都挨了批。

1959年楊勇被要求表態,他說及彭總的缺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 天天要聞

在這場運動中,楊勇的感覺很不好,因為軍事學院院長正是原二野司令員劉伯承。

力主批判的,是楊勇的老領導,挨了狠批的,也是楊勇的老領導。夾在中間,楊勇頗感為難,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遵從本心:

「劉院長工作很不容易,學院那麼多蘇聯專家,中央一再強調向蘇聯學習、尊重專家的意見,這本身也是聽從中央命令。1951年冬由劉院長負責的演習,就是一場「以我為主」的實際體現。

當時的環境下敢這樣說話的人確實不多,好在大家都知道楊勇的品性,且北京軍區司令員的位置重要,就沒什麼人借題發揮。

可還沒等楊勇喘口氣,次年一場更大的風波又來了。

1959年楊勇被要求表態,他說及彭總的缺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 天天要聞

二、秉承本心的批評

1959年那場會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最初的「神仙會」,與會人員級別都非常高,且處於一種比較放鬆的狀態,暢所欲言。

但彭總遞交那封信後,情況急轉直下,會議規模隨之擴大,楊勇便是在此時收到通知要上山的。等他抵達廬山,就被安排聽了一遍先前會議的錄音、大致捋清事情的經過。

楊勇心裏更偏向彭總的觀點,但風向已經明朗,他沒辦法去強硬支持,就想着能含糊過去就含糊過去,儘可能不說話。

只是在這種形勢下,不表態是不行的,作為紅三軍團的舊部,楊勇也被點名發言。無奈之下,楊勇只好撿些不太重要的批一批。

1959年楊勇被要求表態,他說及彭總的缺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 天天要聞

楊勇說:「我很尊重彭德懷,怕他,有時候又不怕他。對他的思想和工作作風有意見。平時他很粗暴,喜歡罵人。我認為他有兩大自以為是:自以為忠心耿耿,自以為功勞大。」

這番話說得很有水平,客觀來講,彭總在工作作風上是有些粗暴,身邊人沒幾個不挨罵的。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的,是會感覺很委屈,這點大家公認,楊勇並沒有上綱上線。

而兩個「自以為」就有明貶實褒的意思。誰敢說彭總功勞不大?從土地革命開始就一直是人民軍隊副總指揮,還率領志願軍打贏了抗美援朝,純軍事領域,誰敢說自己貢獻大過彭總?

至於忠心耿耿,彭總為參加革命,拋棄了舊軍隊的高官厚祿,此後都堅定站在中央一邊,甚至入朝之前也是得到他的支持才將事情敲定。這樣的一個人,能說不忠心耿耿嗎?

1959年楊勇被要求表態,他說及彭總的缺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 天天要聞

楊勇迫於形勢,不得不批,但他還是堅持了原則,總結時說:彭德懷確實有着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人無完人。但要說他反黨,可能是我水平低,沒看出來。

在場大多數人聽後都默默點頭,為楊勇這份勇氣動容。奈何楊勇此時的分量沒那麼重,他的話沒起到決定性因素,最終彭總還是遭到了處置。

會議結束後,楊勇感覺山雨欲來風滿樓,他立即去一線部隊實地調研,很快製作成報告呈遞給中央。

他希望用這些實際情況來警示,儘快將部隊風氣糾正過來。同時也是在用行動支持彭總,表明彭總的擔憂都已現趨勢,並非要跟誰對着干。可惜,這些舉動還是沒改變局勢。

1959年楊勇被要求表態,他說及彭總的缺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 天天要聞

三、實事求是的作風

從這些事中,我們能看出楊勇將軍的性格——只從實際出發,絕不趨炎附勢。但在特殊年代,他不是對方的人,就容易遭到對方的攻擊,所以運動時期還是被「打倒」了。

1971年初華北會議後,楊勇被接回北京治療身體,此時那些打擊他的人自身處境微妙,有老部下就建議他立即揭發。但楊勇拒絕了,他說:

不行。他們最近幾年的所作所為,我不清楚。如果他們確實有問題,組織上一定會查清的。不能因為他們曾不負責地整了我,我就不負責地去整他們。

這個態度讓老部下肅然起敬,更欽佩他的浩然正氣。

1959年楊勇被要求表態,他說及彭總的缺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 天天要聞

1977年夏,楊勇正式復出工作,北京軍區在清理歷史問題時,發現有份材料記錄楊勇曾在一次會議上被某個幹部從背後踢了一腳,特來諮詢。

楊勇其實知道就是那人所謂,但不想落井下石,就回答:那次確實有人從背後踢我。可是,我當時被人按着頭,沒辦法回頭看,這件事我不能作證。

不久後那個材料中提及的幹部受到調查,託了很多關係找到楊勇,希望楊勇幫忙作證不是自己踢的。楊勇聽後當即火了:

「我不能作證你踢過我,同樣的也不能作證你沒踢過我。踢還是沒踢,你自己最清楚,不必找關係託人走後門。」

1959年楊勇被要求表態,他說及彭總的缺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 天天要聞

後來楊勇住院,每天都會有北京軍區的人來看他。

碰巧一個原北京軍區的高級幹部住在同層,此人當時跟風整過人,包括楊勇也因他吃過苦,所以此人每次來楊勇病房,大家都轉頭當看不見。還是楊勇怕他尷尬,主動打招呼解了圍。

楊勇想着畢竟曾共事多年,不忍心對方被孤立,就跟妻子商量有空時也去對方病房裡坐坐。妻子不解,病房裡的護士也不解,楊勇卻笑着指了指額頭說:

「過去的事我不是不清楚,我頭上的這塊疤就是他主持的一次會上被人打的。可他主動找上門,是覺得自己做錯事了。他現在的日子不好過,我們不要疏遠他嘛。」

有如此心境,確實令人敬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毛主席重塑民族脊樑,消弭國恥之痕 - 天天要聞

毛主席重塑民族脊樑,消弭國恥之痕

1900(庚子年),清政府和國際列強開戰,最後被八國聯軍打敗攻進北京,慈禧和光緒皇帝出逃西安,之後全權委託李鴻章和奕劻與侵華八國以及參與和議的比、西、荷共十一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及其附件。其中第六項規定大清國需向諸國賠償軍費、損失
《人生若如初見》梁鄉身邊三個女人都不幸福,朵梅最慘 - 天天要聞

《人生若如初見》梁鄉身邊三個女人都不幸福,朵梅最慘

《人生若如初見》梁鄉身邊有三個女人卻沒一個是幸福的,朵梅對梁鄉一見鍾情,梁鄉去日本留學三年朵梅等了他三年。而她不知道的是梁鄉在日本對菽紅一見鍾情,還在離開日本前強佔了菽紅。梁鄉回國不久便與朵梅結婚,不是因為愛,而是朵梅可以幫他在官場混的更自
馬卡波羅透露出的秘密,阿薩辛刺客靠什麼威震中東? - 天天要聞

馬卡波羅透露出的秘密,阿薩辛刺客靠什麼威震中東?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謝絕轉載」正所謂,我與賭毒不共戴天。黃賭毒,沒有一個好東西。不過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與黃賭不共戴天,毒是隻字不提不提,但卻縱橫歐亞,打得阿拉 伯世界和小半個歐洲哭爹喊娘,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裏,令人聞風色變。
明成皇后閔茲映:她時代初體驗(十一) - 天天要聞

明成皇后閔茲映:她時代初體驗(十一)

在公公李昰應集團還在排除異己的時候,閔茲映的團隊就已經暗中集結成了一股新的勢力,這股勢力的存在就是為了瓦解大院君集團在朝廷中的勢力範圍,然後取而代之。
爬不動成歷史 機械人助力登長城做好漢 - 天天要聞

爬不動成歷史 機械人助力登長城做好漢

作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八達嶺長城每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慕名前來。出於曾經的軍事考慮,「因地形,用險制塞」是八達嶺長城修築的重要特徵。對許多遊客,特別是一些高齡和行動不便的遊客來說,攀爬陡峭....
鄭氏家族竟是「海上帶貨頂流」 - 天天要聞

鄭氏家族竟是「海上帶貨頂流」

台海網5月2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曾宇姍/文 陸軍航/圖)5月24日,「圕圕圍茶派」第六期在廈門市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館區電影閱讀空間舉辦,以《血拚的海路——解碼廈門與海的百年之緣》為主題,暢....
李小龍:《冥報記》敘考 - 天天要聞

李小龍:《冥報記》敘考

一、冥報記三卷(博文堂影印高山寺本)日本明治間博文堂珂羅版印本《冥報記》【敘錄】《冥報記》三卷,唐唐臨著,日本高山寺藏唐經生抄本,明治四十三年(1910)大阪油谷博文堂用山城高山寺藏寫本珂羅版景印本。博文堂本依原樣分裝三軸,外有木匣,每卷幅高27厘米,由若干紙粘接而成,每紙長22.5厘米,十三至十五行不等,上...
【三國季漢秘史274】南中虎將孟琰:渭水孤軍斷洪流 - 天天要聞

【三國季漢秘史274】南中虎將孟琰:渭水孤軍斷洪流

【南中豪族歸漢營】建興三年春,孟琰跪在諸葛亮軍帳前,青銅甲胄的寒氣滲入膝蓋。這位朱提孟氏嫡子記得,半月前族人孟獲第七次被擒時,曾用南中土語對他嘶吼:"孟家的刀劍只向仇敵!"但此刻,帳中羽扇輕搖的聲音讓他繃緊脊背。"孟將軍可知,此戰過後,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