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一把修腳刀,他從鄭州8平米小店做成68億產業丨深讀

2025年04月13日16:33:03 歷史 1705



4月9日,以「強盛豫商,邁向第一」為主題的2025行動教育校長EMBA河南校友會校長節在鄭州舉行,河南校友會會長、彭世修腳創始人彭有兵致歡迎辭。

成立於2017年的校長EMBA河南校友會,匯聚百家中原頭部豫商企業,始終致力於豫商企業家提升管理智慧、拓展商業邊界,推動豫商品牌走向世界。

作為公推的校友會會長,彭有兵幾乎集齊了樸實、厚道、堅韌等豫商企業家的優秀品質。但從公開資料看,低調的彭有兵鮮在媒體上露面,甚至很難找到他完整的創業報道,《鑒聞》有幸與彭有兵先生對話,聆聽他從8平米小店打造68億修腳產業帝國的創業故事。

這是一個企業家搏擊人生的流年碎影,也是一個傳統國術重煥生機的滄海桑田。




熟悉彭有兵的人,都知道他有個習慣:早上8點前就到辦公室。他延續了父親的習慣:相信「一勤天下無難事」。

他也記住了母親的話:你看那家門口的小河,一點一點流,幾十年幾百年有多少水?那跟掙錢一樣,小錢掙着掙着就是大錢,反而有些看着是大錢,就像漲潮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

25年前,彭有兵從湖北襄陽出發,帶着一把修腳刀,來到河南紮根,把一個8平方米的修腳店,做成了68億元的連鎖大產業,覆蓋全國,延伸海外,在修腳產業中佔據了頭部。

他感謝了很多人,父母,客戶,妻子,員工,還有河南人:「如果沒有河南人,我做不到今天。」


憑一把修腳刀,他從鄭州8平米小店做成68億產業丨深讀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




01那命運轉變後的翻雲覆雨手


彭有兵在他那間大辦公室里等我們。

中等身材,一身板正的中山裝,說話語速很快,低調、謙遜。他講起企業文化,招呼沒聽過的員工也來聽聽,還特意加上一句:「想聽的來,不想聽的就算了。」

彭有兵生於1978年,湖北襄陽。兄弟姊妹6個,他排小,在他的印象里,父親特別勤勞,常年開荒勞作,「大年初一初二,他也沒見閑着」。

在種地之外,父親還有個拿手本領,就是給人修腳。農村活兒多,腳有毛病的也多,父親得空就幫人修,從不收錢。

修腳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1300多年前,算是中醫外治的一個組成部分,與中醫的針灸、按摩,並稱為中國的「 三大國術」。據傳周文王在河南安陽, 因趾甲病行走困難,被一位叫「冶公」的人用「方扁鏟」給修治好了。方扁鏟就是扁扁的修腳鏟刀,也因此,修腳學徒在出師前,都會被送一把方扁鏟作為紀念。

和現在很多人印象中的足療不同,修腳重在治療,比如去老繭、挖雞眼、修厚甲、處理甲溝炎和灰指甲等。發展至現代,修腳行業逐漸形成兩大流派,以揚州為中心的「南派」在處理足病之餘還講究美觀性。揚州鹽商多,坐擁天下繁華,時間長了人更是會享受,澡堂子和修腳極為著名,修腳師傅還會為客人打磨甲形,修腳因此有「肉上雕花」之稱。那時候修腳講究「對君坐」,就是說哪怕你是皇帝,修腳師也是和你面對面坐。

然而在彭有兵小時候,修腳仍是彎腰討食的足下之活,不受重視,雖然有這手藝,但是父親不敢讓彭有兵干這個,用他的話說,「媳婦不好找」。

彭有兵早早替父母分擔起了家庭重擔。他干過傢具廠,賣過箱包,販賣過西瓜,打過工,都沒掙到錢,過年最怕的就是別人問,「今年掙了多少錢」。

2000年,22歲的彭有兵,帶了母親煮的20多個雞蛋,以及全家湊出的4000元錢,坐上綠皮火車踏上了來河南的路。來河南一是因為他朋友的親戚在鄭州做生意,二是他隱隱約約記得一句老話,「得中原者得天下」。

臨走前,他給父母說:「如果這次不成功,死都不回來」,母親眼淚「刷」地往下掉,父親轉過頭去抹了抹鼻子。


02無意中的飢餓營銷


彭有兵來到鄭州,先住在朋友親戚那兒,然後在附近豐樂路上,找了個8平方米的門面房。一個月房租800塊,交完押金和三個月房租,做個招牌「彭氏修腳屋」,4000塊錢剩下的沒多少了,他去二手市場買了把15元的椅子,僅有的800塊買了個消毒櫃,一件白大褂。

「那個時候就覺得,穿個白大褂更像回事,再沒錢消毒櫃也不能省。要把『修腳』這個行業做得像樣點。」

那時候,沒有人把修腳做成專門的門店,要不就在澡堂子里,要不就是門不透明、燈光曖昧的街邊足浴店。「我就是讓大家明明白白看到,為什麼非要穿白大褂?為啥非要一個玻璃門從外頭看到裡邊?就是一定要在陽光下,才能長久。」

開了門,彭有兵在門口磨刀待客。有位大叔從門口過,問:「這小伙幹啥的?」

彭有兵不會說普通話:「修腳(jio)的。」

來回問了幾遍,大叔終於明白小夥子是修腳的。問多少錢?答:5塊。

大叔同意修:「先給我打個水泡泡。」

店裡沒水,彭有兵只好說:「叔,現在頭髮都乾洗了,修腳也干修,管得時間長。」

他這麼說,一是真沒水,二是對於修腳來說,干修確實效果更好,不需要泡發皮膚,不過更考驗技術。

這個腳,彭有兵修了120分鐘。正常來說半個小時就可以了,他這麼做,就是為了「等客戶」,終於一個阿姨過來了,問修得好不好,大叔直接接話了:「修得好!」

第一天營業,彭有兵賺到了80元。

修腳5元,辦卡的話只要2.5元。靠着客戶口碑,很快,「彭氏修腳屋」門庭若市,每天早上8點開門就有人排隊,一直排到晚上8點,無意中造成了「飢餓營銷」。甚至有客戶從廣州坐飛機到鄭州專門找他修腳:「小彭啊,修腳5塊,你知道我坐飛機多少錢?」

那段時間,彭有兵忙到腳不沾地,中間上廁所都得一路小跑。一年下來,一盤點,掙了差不多兩萬來塊錢,在那個年代,這不是一筆小數。

彭有兵過去最怕別人問掙了多少錢,這個年回家,他巴不得別人問,掙了多少錢。


03咬斷自己的尾巴


第二年,彭有兵的愛人從中醫按摩學院畢業,到鄭州來幫忙。修腳加上足部按摩,生意更好了。

排隊的客人太多,彭有兵萌生了再開一家店的想法。錢不夠,他去遊說岳父,讓他們把房子賣了支持自己。

「當時真是敢想,誰家會讓岳父母賣房子呢?」

岳父母還是同意了,把家裡的兩層洋樓,便宜賣了4萬多元,給了彭有兵。

新店完全是按照彭有兵理想的樣子裝修:裝了空調,有大沙發,有電視。

第二年,彭有兵拿着賺的錢,給岳父再買了套更好的房子。

有人看到彭有兵的生意這麼好,就在旁邊也開了一家「*氏修腳」,雖然生意不怎樣,但是引起了彭有兵一位客人「軍哥」的注意。

軍哥多次給彭有兵說,你得去把「彭氏」這個商標註冊了。

彭有兵當時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姓彭,別人又不姓彭,再說就算有個姓彭的,他也不會正好乾修腳?」

軍哥說,這和你姓不姓彭沒關係,別人只要註冊了,人家就算不姓彭,別人能用「彭氏修腳」,你就不能用。

彭有兵去問了代理公司,說是註冊需要3000元,時間大概得一年,但是也不包過。

3000多塊,按辦卡2.5元一個算,就得修1000多個腳,還不包過審,彭有兵有些捨不得。

過段時間,軍哥再問,彭有兵說沒錢。軍哥說:「這個錢我給你出了。」註冊的時候,把「世代相傳」的意思放進去,用的是「彭世修腳」。

2005年,「彭世修腳」商標註冊完畢。這是彭有兵事業版圖,以及修腳產業步入正規化、規模化的起點。

多年以後,彭有兵提起軍哥依然說:「這是我的貴人。」

很多客戶,就這樣成了彭有兵的貴人。

生意太好,再加上當時店裡學成的技師已經飽和,彭有兵也想為他們找個出路,就鼓勵他們分散出去,自主開設分店。有一位客戶,兒子的朋友就是做連鎖諮詢的,在他的協助下,2011年起,彭世修腳直營店面超過100家,在此基礎上,彭有兵相繼成立了培訓中心、商學院、技術學院等修腳技能培訓機構,又開始嘗試開發自有產品。

高達12萬從業人員的人才輸出,自產人才與產品的模式,為品牌源源不斷地輸血,讓「彭世修腳」徹底邁進了產業的億元俱樂部。如今,遍布全國的4000多家門店,讓彭世修腳的產業,已達68億元。


04上帝活在細節里


2019年,「彭世修腳術」榮獲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彭有兵了解了更多關於修腳的來歷,據《史記·扁鵲傳》記載,黃帝時期河南新鄭的一位民間醫生:俞跗(yú fū),不用湯液藥酒,用「針石撟引,案杌毒熨」的方法,為患者治療腳病。

「兜兜轉轉,我似乎是為修腳而生,真的來到了中醫的起源地河南,也是修腳的起源地鄭州。」他認為,沒有河南人的厚道,沒有河南客戶,彭世不會走到今天,「河南人是那種能把家裡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招待人的人,可以說我的根兒在河南。」

2015年,彭世修腳率先為客戶免費使用一次性刀具。當時門店多,客戶也越來越多,彭有兵認為,一次性刀具勢在必行。當時行業沒有人做過,他找了很多廠,一聽修腳的,都不搭理。彭有兵最後找到廠商,「我說我掏錢,我們合夥干,賠了是我的。」

當時一套一次性刀具,收費10元,有的客戶高興,覺得乾淨衛生,但是也有很多老年人,覺得太貴了,10塊錢都夠買幾斤雞蛋了,後來降到5塊,還是有人不用。

彭有兵下定了決心:「全免費。你本來就是給客戶創造健康價值的。」

利潤連續下滑了兩個月,第三個月,彭有兵在看報表的時候,發現利潤反而增長了,原來客戶來修的頻次多了,還有些客戶主動轉介紹,說彭世用的刀具是免費一次性的。

「利他、幫助他人,其實就是成就自己,這種價值觀的威力真的是非常大。」

不久前,彭世修腳的店裡還遇到一個有意思的事:有位客戶拿着十幾年前的卡找上門了,當時是2.5元一次,客戶早就不記得這張卡,翻出來的時候,抱着試試看的態度找上門,結果店裡說:還按當時兩塊五一次給你用。客戶一感動,又充了3000塊的卡。

彭有兵經常記得母親的話,母親是個農村婦女,但是能幹,會招呼事兒,會給別人說媒,沒有條件敢創造條件,能招呼一群人呼啦啦就把房子給蓋了。母親說,「你看那個小泉水很細,但它能持續地流,你知道它十年、二十年、一百年里流多少水嗎?反而是那種發大水的,來得快去得也快。」

在彭有兵看來,這和掙錢,和人生,都是一個道理。


05當幸福來敲門


在彭世修腳的25年間,他們換了8次門頭。

彭有兵回想起來,覺得當年「還是有點飄了」,那時候掙了點錢,感覺全世界都應該知道「彭世修腳」,為了顯得自己高大上,一會兒在門頭上加上英文,一會兒加上自己照片,還有直接去掉「修腳」兩個字的。

現在,彭世所有門店的招牌,乾乾淨淨的只有「彭世修腳」四個字。「修腳就是修腳,你自己真正認可這個行業了,沒有任何必要遮掩。」

在讓彭世集團發展的過程中,彭有兵仍然沒忘了自己的修腳刀。


憑一把修腳刀,他從鄭州8平米小店做成68億產業丨深讀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的「彭」字,用父親的話說,偏旁自帶「三把刀」:一把修身,一把修心,最後一把才是修腳。

過去他不理解,修個腳,和修身、修心有什麼關係呢?

但是,當真的全身心去做,才發現,腳是有生命的。

「比如修甲溝炎,多一點會疼,少一點會修不掉,我可以閉着眼睛,找到恰到好處的力道,似乎感到『嘭』的一聲在大腦里,其實沒有聲音,那就是種手感。」

那種手感,彭有兵提到的時候,依然臉上有光。「就像是給自己的父母修腳,給自己的孩子修腳,這個腳是有生命的。」

在他看來,如果你自己都很滿意、很感動的時候,你不要問客戶滿不滿意,他一定很感動和滿意;如果這個腳你修出來的就是敷衍了事,那客戶一定不滿意。

他對修腳珍視,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同樣,他對自己的員工,對這些同樣從事了修腳這個古老行當的人,也很珍視。

這些年,很多員工跟着彭有兵,買了房子、買了車。

曾經有員工投資店面,趕上特殊時期,店關了。彭有兵給這些員工退還了所有的投資款,僅這一項前後支付了幾千萬元。「並不是我有錢,而是我覺得,錢是能掙來的,但做人一定要厚道、做事一定要地道。」

2020年,彭世修腳創辦20周年的時候,在河南電視台8號演播廳舉辦了千人大會,300多名演職人員,全部是他們員工。

彭有兵打趣到,或許干修腳這行早已命中注定,就像他的名字叫彭有兵,這輩子就是「兵」多。

但在彭有兵的眼裡,這些不是兵,而是和他並肩作戰的戰友,當那些50歲、60歲,被職場邊緣化的人,能夠在彭世有着較為可觀的收入,彭有兵認為這才是企業最大的價值。

「看着大家笑啊跳啊,這大概就就是『幸福的聲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
老杜女兒剛一回國,就向小馬科斯發難 - 天天要聞

老杜女兒剛一回國,就向小馬科斯發難

老杜女兒莎拉剛一回國就現身,呼籲民眾變革。面對馬科斯家族的全面打壓,莎拉民調支持率卻逆勢飆升、斷層領先。當杜特爾特家族凝聚民心,菲律賓這場政治豪賭將如何改寫? 【莎拉剛一回國就現身「勇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