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狂飆》裏面,孟德海與趙立冬的路線鬥爭若隱若現,初露端倪。
孟德海是京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而趙立冬是京海市市長,兩人之間的職場矛盾衝突由來已久。
高啟強作為紅頂商人,外表看似是光鮮亮麗卻是在夾縫中求生存,京海市二十多年的風雲變幻,留下了些許鬥爭痕迹。
平心而論,相比趙立冬的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吃肉不吐骨頭,孟德海還是想干一番事業的,內有雄心壯志,無奈壯志難酬。
孟德海對曹闖的知遇之恩,讓他從一名碼頭港口派出所的小民警,成長為京海市公安局刑偵大隊隊長,足以說明他的人文關懷,對底層庶族的厚愛。
更有甚者,孟德海和安長林數十年如一日對安欣的悉心照料,沒有長期主義的耐力,更是難以做到。
趙立冬授意他人暗殺失足婦女黃翠翠,指使曹闖對徐江殺人滅口,足以窺見他的冷血無情。
一、工作手法:孟德海務實,趙立冬擅權
趙立冬擔任京海市市長,京海市市委書記的存在感卻很弱,像極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只知高育良不知劉省長。
直到後來李書記現身,在趙立冬面前,依舊是一樹梨花壓海棠。
面對趙立冬的霸道強勢,連一向咋咋呼呼的龔開疆都要噤若寒蟬,趙立冬手中似乎拿着一把寒光閃閃的隱形利刃,其他人都要退避三舍。
這樣的技術官僚,非常擅長權術鬥爭,背後還有更高級別的政治資源站台背書,可謂是高枕無憂。
孟德海則是本土成長起來的職場大咖,咖位雖然不及趙立冬,但是勝在深耕京海市的厚積薄發。
孟德海紮根京海市官場,樹大根深,門生眾多,一呼百應,他想要辦成的事情,不用等他親自出馬,麾下的嘍啰們自然是聞風而動。
因此,孟德海為了阻止趙立冬的決定落地實施,一度試圖利用京海市人大常委會對京海市政府的監督職責,來一個殺雞儆猴,形成權力掣肘。
趙立冬這樣的人肆意妄為,無法無天,一手遮天蔽日只會損害京海市的長遠發展,作為本土派勢力翹楚的孟德海,當然不能坐視不管。
京海市郊莽村的開發建設,就是兩人矛盾衝突的爆發點。
趙立冬支持高啟強強勢介入開發莽村,而孟德海更傾向於走合規合法的程序,進行公開招投標。
雙方圍繞利益分配激烈博弈,在開發主導權上劍拔弩張,激烈纏鬥難捨難分。
孟德海顧忌莽村開發帶來的長遠效應和遺留問題,而趙立冬只貪圖眼前利益積累政績,一路高升後,直接拍屁股走人。
二、立場觀念:孟德海守成,趙立冬冒進
楊健追求孟鈺,攀附岳父孟德海,從京海市公安局禁毒支隊跨入供電局,瘋狂斂財。
由此,孟德海受到了女婿楊健的拖累,最後不得不刀刃向內清理門戶,大義滅親揮淚斬馬謖。
可以看出,孟德海對楊健為非作歹的容忍度是很低的,包括對高啟強的戒備之心,也一直沒有放下。
高啟強肆無忌憚,勢力不斷膨脹,孟德海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出手對高啟強圍剿。
可是,孟德海對高啟強的絞殺行動還沒有完全放開手腳,就遭遇了趙立冬的干擾。
對於趙立冬而言,高啟強是投其所好,是他積累政績的工具人,趙立冬默許高啟強採取暴力手段在莽村攻城略地開疆拓土,就是明證。
說到底,高啟強就是趙立冬的白手套,完成黑白兩道的利益交換。
孟德海對此深惡痛絕,但受制於證據不足和趙立冬的滔天權勢,難以直接對抗,只能選擇忍氣吞聲。
當徐忠和紀澤率領掃黑除惡督導組殺入京海市後,孟德海選擇配合調查,而趙立冬則千方百計阻撓,試圖掩蓋內幕,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大是大非面前,孟德海的愛憎分明,間接推動了趙立冬的倒台。
孟德海投案自首,雖然沒有免於問責處理,但是最後一絲清醒,依舊挽救了京海市於水火之中,不至於徹底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