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三把火!這才2月1日,他就簽署了一項讓全世界目瞪口呆的行政令:對所有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
這進一步加劇了兩國之間的貿易緊張關係,面臨著巨大爭議,不僅中國人覺得受到了不公的待遇,世界各國更是指責:這隻會加劇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讓全球為了經濟的不確定性買單,美國理應對此負責!
那麼,作為美國重點針對的國家,我們究竟會做出什麼樣的反制呢?

美國的保護主義為何再度抬頭?
特朗普的這一決策,並非突如其來,而是他在第一任期內一貫貿易政策的延續。在他的邏輯中,關稅是一種「公平」的經濟手段,通過加征關稅,可以迫使中國在知識產權、市場准入等方面做出讓步。美國試圖通過關稅這一工具,重新平衡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然而,實際上,這樣的政策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化的經濟決策,而非純粹的經濟理性分析。回顧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他曾對中國商品加征了高額關稅,試圖以此「逼迫」中國讓步,特別是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
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四年間,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總額已經達到了數千億美元。然而,這樣的貿易戰並未給美國經濟帶來明顯的好處,反而導致美國消費者承擔了更高的商品價格,也使得美國企業面臨生產成本上升的壓力。

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NAM)統計表明,2019年美國製造業受關稅政策影響,損失超20億美元。而特朗普此次再次加征關稅,其背後顯然不僅僅是對中國的經濟打壓,更是其「美國優先」政策的一部分。
從關稅的加征力度來看,雖然沒有之前那麼極端,但這種「保護主義」的姿態依然存在。事實上,美國對中國商品的依賴並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因此,特朗普此舉的真正目標,很可能是以此向國內選民展示其「保護美國利益」的決心,而非單純通過經濟手段改變貿易逆差。

關稅戰的升級與盟友的「背叛」
與特朗普第一任期時對中國的貿易戰相比,這一次的關稅政策更為複雜和多元。除了對中國加征10%的關稅外,美國還決定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加征高達25%的關稅,其中加拿大的能源產品關稅更是高達10%。
這一舉措無疑是對美國傳統盟友的「背叛」,特朗普不僅向全球發出了美國單邊主義的信號,還破壞了美加墨三國之間長期的貿易合作基礎。尤其令人驚訝的是,特朗普此次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加稅幅度,甚至超過了對中國的關稅。

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加征的25%關稅,比針對中國的10%關稅還要高出兩倍多。這一策略令美國的傳統盟友感到震驚,許多曾經與美國共享經濟利益的國家,似乎開始意識到,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正在轉向更加「自我中心」的方向,甚至將美國盟友視為「輸血」的對象。
此舉無疑會加劇國際社會對美國未來貿易政策的不信任,全球貿易格局可能因此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特朗普之前,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一直保持着較為緊密的經濟合作關係。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在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破裂後,特朗普提出並最終簽署了USMCA(美墨加協議),以進一步加強三國之間的經濟聯繫。

然而,特朗普在實施這些協議的同時,卻又頻頻加征關稅,對盟友加以打壓,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美國對盟友加稅的做法,既讓人質疑其全球戰略,也讓人擔憂美國在國際上的信譽和領導地位是否將因此受到削弱。
中國經濟,不再懼怕外部壓力
當特朗普再次加征關稅時,他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中國的經濟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從經濟數據來看,中國已經不再依賴於外部市場的單一出口推動,而是通過內循環推動了國內經濟的增長。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GDP的增速為5.0%,其中消費貢獻率佔到了60%以上。這一變化意味着中國已經擺脫了過去過度依賴出口的模式,轉而注重消費市場的培育和創新驅動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做出了積極調整,以應對外部壓力。中國通過「十四五」規劃提出了加快高科技領域的自主創新,包括半導體、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關鍵領域,減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

此外,中國還在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推動多邊貿易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正如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所言,「中美貿易戰沒有贏家,關稅政策只會讓雙方都付出代價。」
事實上,中國經濟的獨立性和抗壓能力在過去幾年間得到了顯著提升。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了130多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第三產業的比重已經超過50%。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特朗普再次加征關稅,恐怕也難以對中國經濟產生致命的打擊。

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動
特朗普這一輪加征關稅政策的背後,似乎透露出一個新的戰略方向——「美洲優先」。這一理念的核心是,通過強化美洲內的經濟合作,減少對其他地區,特別是亞洲和歐洲的依賴。事實上,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就曾提出過類似的想法,試圖通過「孤立主義」政策讓美國重新控制全球經濟的主導權。
然而,隨着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這種政策帶來的效果並不顯著。如今,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內,他更傾向於通過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稅的方式,加強對美洲的經濟控制。

這一政策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美國地緣政治的一部分,意在通過減小對中國及其他大國的依賴,使美國更加專註於自身利益。美國政府的這一做法無疑會激化與美國盟友的矛盾,未來不排除特朗普會將更多美國的盟友當成向美國「輸血」的「血包」,以支撐美國日益擴大的財政赤字和經濟壓力。
結語
回顧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貿易戰,雙方的關稅措施確實造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

中國不僅在應對特朗普關稅的過程中,增強了經濟自給自足的能力,也更加註重國內市場的穩定和長期發展。而如今,再面對類似的關稅威脅時,中國顯然不再如當初那般「手忙腳亂」,相反,中國的經濟結構更加多元,內循環更加穩定,因此無論特朗普如何施加壓力,恐怕也難以改變中國經濟的走向。

總體來說,特朗普的這一政策可能更多是出於政治考量,試圖通過「保護主義」來滿足國內選民的訴求。然而,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經濟,特朗普的關稅手段已經不再具有決定性的威懾力。
中國的經濟「免疫力」得到了有效增強,特朗普若想通過這一方式遏制中國經濟的崛起,恐怕只能是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