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覺、歷史主動與天下為公的鮮明品格,具備明確的政治導向、社會動員力量與精神文明功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以偉大建黨精神滋養時代新人,既要立足中國實踐,又要置身世界歷史與人類文明的宏闊坐標,推進宣傳闡釋的思想縱深。
面向國家發展新征程,系統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理根基
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其意義比以往更加廣泛和深刻。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但意識形態領域形勢愈加錯綜複雜。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潮此起彼伏,以理念、主義、話語博弈為表現形式的思想交鋒更加頻繁,社會思想意識呈現出多樣化、碎片化的顯著特徵,深刻影響着青年學生的集體共識。如何喚起、重申社會主義基本價值並提供共同的思想焦點,如何使馬克思主義信仰在青年中鞏固和加強,成為立德樹人工程的一項重大課題。偉大建黨精神在中國共產黨先驅們尋求真理、救亡圖存的不懈鬥爭中生根發芽,在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改革與發展的偉大實踐中賡續發展,構築起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動力。其既體現着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精神風貌與崇高情懷,又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夠承載起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任。
理論上清醒,思想上才能堅定。其一,以「兩個結合」為基本遵循,整體性系統性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理根基。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所有這些體系都是以本國過去的整個發展為基礎的,是以階級關係的歷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學的以及其他的後果為基礎的。」堅持「兩個結合」深化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理建構,既要堅守好馬克思主義的魂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整體把握其所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深入闡釋思想內涵、方法內涵和價值內涵,又要結合時代發展、實踐需要與青年特徵創新學術表達,把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學術導向統一起來。其二,以理論思維為著力點,體系化學理化推進偉大建黨精神的知識生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中國,如果墨守成規、思想僵化,沒有理論創新的勇氣,不能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僅黨和國家事業無法繼續前進,馬克思主義也會失去生命力、說服力。」堅持理論思維,既要在偉大建黨精神的研究闡釋中提出並回應新時代湧現出的新問題、真問題,又要在問題導向的探索過程中不斷凝練出具有學理性的新命題、新成果。面向國家發展新征程,要準確把握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政理、哲理與原理,以系統化學理敞開其廣闊的精神圖景,從而有效引導青年不斷增強運用馬克思主義洞察時代大勢、分析時代問題、推動時代發展的理論自覺。
面向世界歷史新變局,全面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生成
應對世界歷史加速演進、國際局勢深刻變化的時代境遇,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具有緊迫的現實針對性。回顧建黨以來的百餘年奮鬥歷史,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歷史清醒,把握歷史大勢,不斷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不斷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深刻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然而,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不時出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觀念不斷消解青年的擔當意識、鬥爭意志。如何喚醒、活化歷史記憶並凝聚共同的行動願景,如何激發青年的歷史自覺與積極作為,成為推進立德樹人工程走深走實的關鍵一環。偉大建黨精神鍛造於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百年實踐中,體現着中國共產黨人「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堅強定力,發揮着奠基性、驅動性、引領性的精神旗幟作用,能夠增強青年一代的歷史底氣,涵養歷史主動的實踐品格。
以歷史映照現實,方能遠觀未來、把握主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觀察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需要有一個寬廣的視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國發展大歷史中去看。」全面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生成,必須堅持「大歷史觀」。縱向上,延展深邃視野,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的比照中,深刻揭示中國共產黨人如何立足「現實的人」回應「人類向何處去」「世界向何處去」的世界歷史問題,如何堅持人民至上、人民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橫向上,拓寬宏闊場域,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國際政治經濟力量對比、新世界秩序建構中,全面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世界歷史意義與鮮活生命力,敞開其蘊含著的破解發展困境、關心人類命運的世界意識。同時,宣傳、闡釋的過程,應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這啟發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思想觀照百年奮鬥的歷史主線,深刻揭示共產黨人如何敏銳捕捉、創造性破解世界歷史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釐清偉大建黨精神內蘊的歷史主動、歷史創造的「生成性歷史觀」。面向國際局勢新變局,要從「世界歷史」視角全面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動態延展,激勵青年一代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把握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從而有效引導青年在認知歷史規律、踐行歷史宏願的歷史自覺中贏得歷史主動。
面向人類文明新形態,深刻揭示偉大建黨精神的文明內涵
面臨人類文明發展新挑戰、新需求、新圖景,為個體精神生活建構、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人類文明發展提供全新選擇是使命型政黨義不容辭的責任。百餘年奮鬥,不僅構建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主線的精神圖騰,也助推中華文明升華到一個全新的精神高度,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新時代新征程上,偉大建黨精神的文明內涵、文明形態、文明價值不斷豐富發展,強化了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邏輯聯結,彌合了單一文明發展歷程中面臨的內生性演化與開放性發展之間的張力,具有全人類共同價值旨歸。偉大建黨精神既是現代文明發展的重要精神成果與內容構成,也是支撐現代文明發展的精神動力之一,能夠成為精神生活新建構的鮮活源泉。
偉大的精神總與輝煌的文明交相輝映。其一,聚焦「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中華文明歷來把人的精神生活納入人生和社會理想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義利觀念、人文精神、人格理想與道德規範,構成了偉大建黨精神的倫理基礎與規範支撐,共同發揮着重要的感召、引領和激勵作用。面對諸如情感困惑、精神迷茫、意義虛無等現代性精神危機現象,面對狹隘民族主義、網絡民粹主義等潛在風險,要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法治、民生、生態等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全面挖掘和展現偉大建黨精神的倫理品格。同時,着力於文明內涵的多維敘事與場景表達,豐富價值形態,幫助青年在精神史詩中感受信仰力量、在精神坐標中明確自我方向。其二,聚焦「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立足偉大建黨精神的當代實踐,深刻闡釋其胸懷天下、立己達人的追求,激勵青年超越狹隘的地域性、民族性,深刻洞察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積極回應人類普遍關切與現代文明建設的時代訴求,涵養建設美好世界的全球倫理與天下情懷。
「為學之實,固在踐履」。當代青年正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強烈的使命擔當,承擔起強國建設的歷史使命。闡釋好、發揮好偉大建黨精神的鑄魂育人功能,既要用理論引領實踐,着重以理論思維育理論自覺,以歷史思維育歷史主動,以天下思維育天下情懷;又要讓現實趨向思想,積極引導青年知道、理解、認同並踐行黨的創新理論,不隨波逐流、不盲目迷信、不人云亦云,在越辯越明的思想碰撞中領悟真理力量、堅定理想追求。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晨暉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