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縱隊是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和推動下,由薄一波、續范亭等同志負責的山西犧盟會組織起來的一支抗日武裝。它包含了決死隊、工衛旅、政衛旅等多個革命武裝,是山西最早的一支人民武裝力量。
1937年8月,為了配合八路軍東出抗戰,續范亭、雷任民、薄一波等在山西太原地區組建了山西決死第一縱隊。隨着抗戰的深入,至1938年2月,山西犧盟會又先後成立了二、三、四縱隊,如此,山西新軍遂正式成立。
那麼,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縱隊成立時,各縱隊的主官都有誰?
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縱隊是山西新軍的主力,除了這支部隊,山西新軍還包含政衛旅、工衛旅、212旅、213旅、暫1師等五支抗日武裝,總人數超過了萬人。
一、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縱隊序列
山西新軍總部:總指揮續范亭,政委羅貴波,副總指揮雷任民、張文昂,參謀長張希欽少將。
山西決死第1縱隊:縱隊長魯英麟、梁述哉、李聚奎,政委薄一波,政治部主任牛佩琮、王鶴峰,參謀長郭天民、李成芳,政治部副主任劉有光。
第1縱隊1團:團長徐吉璋、台耀西,政治處主任周仲英、劉有光;
第1縱隊2團:團長賈毓芝、潘雲祥,政治處主任梁膺庸、傅雨田;
第1縱隊3團:團長李成芳,政治處主任王鶴峰;
第1縱隊游擊1團:團長白書棋,政治處主任閻定礎;
第1縱隊游擊2團:團長鄭軍,政治處主任邢宇洪、宋巨瀾、高德西;
第1縱隊保安5團:團長黎錫福,政治處主任郭守貞、李志敏。
山西決死第2縱隊:縱隊長陳慶華、韓鈞,政委張文昂、王逢原,政治部主任廖井丹,副縱隊長劉德明、侯俊岩,參謀長艾子謙、李敏,政治部副主任徐榮。
第2縱隊4團:團長王英青,政治處主任郝德青;
第2縱隊5團:團長郭熙青,政治處主任廖井丹、吳振剛,副團長鍾仁舫;
第2縱隊6團:團長張開基、陳雉卿、熊鈞,政治處主任廖魯言、李曙森,團政治處副主任劉英;
第2縱隊游擊3團:團長曹誠,政治處主任李文炯;
第2縱隊游擊12團:團長郭慶祥,政治處主任張范;
第2縱隊游擊15團:團長楊育才,政治處主任李明成,副團長李懷忠;
第2縱隊保安11團:團長張龍韜,政治處主任金村源;
第2縱隊保安12團:團長李子法。
山西決死第3縱隊:縱隊長陳光斗,戎子和,政委董天知、傅雨田,政治部主任車敏樵,參謀長顏天民、劉昌毅、高體乾,副縱隊長李壽軒。
第3縱隊7團:團長王子玉、張濟、余倫勝,政治處主任馬適安、郭鴻璜、高治國,副團長黃定成;
第3縱隊8團:團長白英傑、孫瑞琨、譚友夫,政治處主任紀忠,副團長吳鳳高,參謀長陳瑞符;
第3縱隊9團:團長趙世鈴、鄒善芳,參謀長王毓淮,政委郝培苗;
第3縱隊游擊10團:團長雷震,政治處主任戴雲程;
第3縱隊游擊11團:團長李卜玉,政治處主任楊紹曾;
第3縱隊保安9團:團長於文化,政治處主任高體乾、張恆業;
第3縱隊保安10團:團長盧有年、李綮之,政治處主任陳學文、宋之春。
山西決死第4縱隊:縱隊長梁浩、雷任民,政治部主任李力果、劉玉衡,副縱隊長孫超群。
第4縱隊19團:團長馮基平,孫桂亭和楊葉澍擔任團政治處主任;
第4縱隊20團:政治處主任劉仰嶠,團長王夢祥;
第4縱隊35團團長李寶森,副團長李克林,政委劉振堂。
政衛旅:旅長張韶芳,政治部主任廖魯言、張一琦。
政衛旅1團:團長郭生彬;
政衛旅2團:團長白鵬年,政治處主任喬明甫;
政衛旅3團:團長賈耀祥,副團長孫為,政治處主任景人傑。
工衛旅:旅長郭挺一,政委侯俊岩,政治部主任李明,參謀長鄭治章、張新華;
暫編第1師:師長續范亭,政治部主任饒興,參謀長張希欽。
212旅:旅長孫定國,參謀長塗則生,政委馬英,政治部主任李成林、朱佩瑄、張天珩。
213旅:旅長郝玉璽,政委程國梁,政治部主任牛佩瑄。
二、山西青年決死縱隊主要領導人簡介
1、續范亭
(1893年—1947年),山西崞縣人,參加過中國同盟會。曾任山西革命軍遠征隊隊長、西安軍事政治學校校長、國民軍第三軍第2混成支隊參謀長、國民軍軍政學校校長、甘肅新編陸軍第1軍總參議等職。
續范亭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他早年曾參加辛亥革命,一度擔任西北護國軍的參議。
辛亥革命後,續范亭受邀到馮玉祥的西北軍任職,當時,他主動與魏野疇、雷晉笙交往,又幫助馮玉祥創建國民軍軍政學校,成為了西北國民軍政學校的校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續范亭出山指揮反擊日寇侵略的戰鬥,後山西犧盟會成立,他擔任晉西北軍政民聯會委員會副主任和山西新軍總司令,成為了晉西北僅次於賀龍、關嚮應的第三號人物。
1947年9月12日,續范亭病逝于山西臨縣都督村,終年54歲。
2、梁膺庸
(1913年—1998年),山西繁峙人。畢業於太原國民師範。曾任太原國民師範黨支部書記、山西犧盟會執行委員、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4總隊政治主任、山西民族革命大學辦公廳副主任、晉綏分局宣傳部宣傳科長等職。
梁膺庸是山西新軍的創始人,決死第2縱隊組建後,他率部參加了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役,因功晉陞為八路軍的縱隊長。
1948年,梁膺庸出任山西土改工作團團長,不久,山西全境獲得解放,他擔任中央華北局辦公廳副主任和國家建設委秘書長,位居副部級。1998年12月13日,梁膺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3、閻定礎
山西祁縣人,曾任中共祁縣縣委書記、公安部財務保衛局局長等職。閻定礎是山西新軍游擊1團的創始人,山西解放後,他擔任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位居副部級。
4、李志敏
(1907年—1990年),山西原平人,參加過唐山工農暴動。曾任中共介休縣委書記、八路軍129師教育科長、運城地委書記、國務院工業部副部長等職。
李志敏長期負責山西的行政工作,山西決死縱隊組建後,他促成第2縱隊歸建,為八路軍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李志敏擔任山西省委副秘書長和山西省政協副主席,位居副部級。1990年3月27日,李志敏因病在太原逝世,享年83歲。
5、張范
(1913年—1947年),山東東營人。畢業於濟南省立第一師範,歷任山西青年決死第2縱隊6團政委、八路軍129師團政委等職。1947年,張范在山西省曲沃縣高顯鎮反頑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34歲。
6、馬適安
(1901年—1958年),湖北襄陽人。曾任中共襄陽縣委書記、工農革命軍鄂北總隊黨代表、中共奉天特委宣傳部長、中共華北局宣傳部長、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等職。
馬適安是我黨鄂北黨組織的創始人,在革命年間,他曾領導過山西犧盟會的創建,是山西新軍的核心領導。
晉西事變後,馬適安隨從山西主力部隊歸建八路軍,這一時期,他組織中共太行區教育工作,成為了太行軍分區的六號領導。
1958年10月17日,馬適安受邀到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進行訪問,在途經蘇聯上空時,他不幸因飛機失事遇難,年僅57歲。
7、黃定成
(1913年—1951年),福建上杭人。歷任紅12軍36師排長、少共國際師連長、紅1師3團代理營長、決死第3縱隊9團團長、晉冀魯豫野戰軍8縱23旅旅長、太行軍區獨立旅旅長等職。
黃定成是從中央蘇區走出來的名將,山西新軍成立後,他以團長的身份參加反頑戰爭,晉陞為八路軍的分區司令。
解放戰爭時期,黃定成長期在徐向前元帥麾下任職,這段時間,他參加了臨汾、太原等戰役,為山西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0年,黃定成再任川北軍區副司令員。1951年9月21日,他因病病逝,年僅39歲。
8、鄭治章
(1909年—1981年),陝西寧強人。1931年參加紅軍,歷任紅一方面軍總指揮部文書、紅四方面軍前敵指揮部偵察科長、紅30軍偵查科長、八路軍120師工衛旅參謀長等職。
鄭治章是一位參加過長征的名將,在革命年間,他曾領導過我軍宣傳和後勤工作,一度擔任晉西北運輸部部長。
新中國成立後,鄭治章出任西南公路總局副局長和成都鐵路局第一副局長,位居正廳級。1981年,他因病逝世,享年72歲。
9、孫定國
(1910年—1964年),山東牟平人。曾任山西隨營學校訓育教二總隊總隊長、閻錫山政衛一支隊隊長、八路軍太岳軍區五分區司令員、太岳兵團後方司令員等職。
孫定國原是閻錫山晉綏軍的骨幹,因為不滿閻錫山專政,他遂於1939年加入我軍,成為了八路軍的分區司令。
解放後,孫定國擔任中央黨校哲學教研室副主任,位居正廳級。1964年12月19日,他病逝於西安,終年54歲。
10、張天珩
(1916年—1998年),山西臨汾人。參加過太原左翼作家聯盟。歷任山西猗氏縣抗日民主縣縣長、山西新軍212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太岳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天水地委第一書記、甘肅省委財貿部長等職。
張天珩是山西新軍212旅的創始人,晉西事變後,他率部參加八路軍,成為了八路軍太岳軍區的分區司令。
解放後,張天珩擔任中華全國手工業合作總社副主任。當時,甘肅省出現饑荒,為挽救民眾性命,他不顧省委書記張仲良的反對,毅然從外省調撥糧食,最終緩解了甘肅的饑荒。
1982年,張天珩再次出任山西新軍史徵集指導小組組員。1998年12月3日,他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三、結語
山西青年決死抗敵縱隊是山西第一批人民抗日武裝,它保證了中國共產黨對山西新軍的領導,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為後來八路軍擴建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支部隊也將永為人民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