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嫪毐的崛起
在戰國末期的秦國,呂不韋與趙姬關係複雜。趙姬本是呂不韋的寵妾,後被送給秦異人,秦異人成為秦莊襄王之後,趙姬成為王后。秦莊襄王去世後,嬴政年幼登基,呂不韋把持朝政,同時與盛年守寡的趙姬繼續廝混。然而,隨着嬴政逐漸長大,呂不韋開始擔憂自己與趙姬的私情會惹禍上身。
此時,呂不韋聽聞嫪毐有 「大陰人」 的特殊能力。於是,呂不韋將嫪毐收為門客,不時讓他表演轉輪之術,即把那玩意兒當作輪軸來轉動車輪。這個消息很快傳播給了趙太后,趙姬聽聞其能後大喜。
為了讓嫪毐入宮侍奉趙太后,呂不韋與趙姬合謀,讓嫪毐假受宮刑,剪眉除須後,以宦官身份入宮。嫪毐入宮後,深受趙太后寵愛。不久後,趙太后懷孕,為了掩人耳目,趙太后遷至雍地居住。在這裡,嫪毐與趙太后更加肆無忌憚,宛如夫妻一般。趙太后對嫪毐更加依賴,給嫪毐不少賞賜,甚至將嫪毐封為長信侯,有了自己的封地。
二、嫪毐的權勢巔峰
嫪毐被封為長信侯,獲封地,享受秦國宮室等賞賜。他居住在山陽之地,宮室、車馬、衣服、園林、打獵都聽憑他的意願。國家事情無論大小全由嫪毐決定。又把河西太原郡改為嫪毐的封國。嫪毐封侯之後,所得賞賜豐厚異常,權力欲也更加膨脹,宮中及雍城的一應事情都決於嫪毐,家中童僕賓客多至數千人,投奔嫪毐求官求仕的賓客舍人也有千餘人。
趙太后對其越發倚重,嫪毐開始豢養童僕、門客,內心膨脹。嫪毐自視和趙姬的關係,隨意僭越禮制建造宮殿,使用車馬冠服,還以秦王 「假父」 自稱。嫪毐的勢力逐漸發展成了能與呂不韋抗衡的勢力,他與呂不韋勢同水火。嫪毐門客雖多,卻沒有出類拔萃的軍師型智囊人物出來出謀劃策,主持大局,也沒有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及合理訴求。在這種情況下,嫪毐仍不知收斂,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
三、嫪毐的覆滅
1. 東窗事發酒後失言自稱秦王 「假父」 被人告發。與趙太后的醜事及生子之事被秦王嬴政得知。
嫪毐在一次與侍中左右貴臣博弈飲酒時,醉意之下與他人發生爭執,竟瞋目大叱,自稱是秦王的假父。眾人驚恐,紛紛逃至嬴政處報告。此前嬴政對嫪毐與太后之事已有所耳聞,礙於母親顏面隱忍未發,此次嫪毐如此囂張,嬴政決定徹查此事。很快,嬴政便得知嫪毐並非真正的閹人,且與太后私通並生下兩個兒子。
2. 起兵謀反盜取太后和秦王御璽調兵,發動叛亂。被秦王嬴政派兵鎮壓,黨羽被誅,門客受罰。
酒醒後的嫪毐感到大禍臨頭,於是鋌而走險,陰謀發動叛亂。他盜取太后和秦王的御璽,調動縣卒和宮衛士卒宮騎,準備攻擊秦王所居的蘄年宮。秦王嬴政得知消息後,派遣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率兵攻擊嫪毐及其黨徒。雙方在咸陽展開激戰,有數百嫪毐集團的黨徒被殺死。嫪毐見大勢已去落荒而逃。嬴政傳令國中,凡生擒嫪毐者,賜錢百萬;殺死嫪毐者,賜錢五十萬。很快,嫪毐及其黨徒全都被捕獲。嫪毐的黨羽被誅,門客罪輕者被流放蜀地。
3. 悲慘結局被判車裂之刑,宗族被連坐,與趙太后所生二子被殺。
嫪毐最終被擒獲,嬴政毫不手軟,對嫪毐處以車裂之刑,誅殺三族。他和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裝到袋子里摔死。受嫪毐牽連,四千多家被削除爵位趕往蜀地,相國呂不韋也因嫪毐之亂而受牽連,被嬴政罷相。趙太后被幽禁於雍地行宮。
四、嫪毐的歷史評價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嫪毐的記載較為豐富,用 「大陰人」 三個字形容嫪毐,突出了他在男女之事上的特殊能力。同時,也記載了嫪毐從市井之徒成為太后男寵,後又封侯拜官,最終因野心膨脹而發動叛亂被車裂的人生軌跡。後世史學家對嫪毐的評價多基於《史記》,認為嫪毐是一個憑藉特殊才能獲得權勢,卻又因貪婪和狂妄而走向毀滅的人物。
嫪毐從一個市井無賴成為太后的寵臣,其崛起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原因。首先,呂不韋為擺脫趙姬的糾纏,將嫪毐推薦給趙姬,這是嫪毐命運轉折的開始。嫪毐憑藉其特殊的 「能力」 得到趙姬的寵愛,從而得以入宮侍奉趙太后。其次,趙姬的放縱也是嫪毐崛起的重要因素。趙姬在秦莊襄王去世後,耐不住寂寞,與呂不韋舊情復燃,後又迷上嫪毐。她對嫪毐的寵愛無度,給予嫪毐大量賞賜,甚至封其為長信侯,使嫪毐擁有了權勢和地位。
然而,嫪毐的悲劇結局也是註定的。一方面,嫪毐自身的野心不斷膨脹。他不甘心只做趙姬的男寵,在獲得權勢後,開始豢養童僕、門客,僭越禮制,以秦王 「假父」 自稱。他的行為不僅引起了秦王嬴政的不滿,也與呂不韋勢同水火,成為眾矢之的。另一方面,嫪毐缺乏謀略和智慧。他的門客中沒有出類拔萃的智囊人物為他出謀劃策,在局勢緊張的情況下,他仍不知收斂,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此外,嫪毐的狂妄自大也是他走向毀滅的重要原因。他在酒後失言,自稱秦王 「假父」,被人告發後,不僅不知悔改,反而鋌而走險,發動叛亂。他低估了秦王嬴政的實力,最終被嬴政派兵鎮壓,落得個車裂之刑,宗族被連坐的悲慘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