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健圖展回望周恩來與中日友好歷程

2024年10月30日11:20:16 歷史 4484

◆《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記者 蔣豐、郁叢嘉

在人類歷史那悠遠而深邃的夜空中,總有些名字如同最亮的星,穿越時空的塵埃,依舊熠熠生輝,指引着後來者的方向。周恩來,這個溫暖而又自豪的名字,便是其中之一。他不僅在中國的大地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更在日本乃至世界的歷史篇章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4年10月29日,秋日細雨涔涔,一場名為「山高水長——周恩來與中日友好史料」的專題展在東京健圖文化中心緩緩拉開序幕。這是一場跨越國界的紀念,由中共一大紀念館精心策劃,攜手上海健圖文化集團與上海市翔宇公益基金會,共同編織的一段關於友誼與和平的敘事。

東京健圖展回望周恩來與中日友好歷程 - 天天要聞

周恩來,這個名字,每當被輕輕喚起,便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人們的心田,激起無盡的敬意與懷念。他是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巨擘,是新中國外交的奠基者,更是中日友誼那座堅不可摧的橋樑。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他以超凡的智慧和無畏的勇氣,提出了「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外交智慧,如一股清流,穿透了重重迷霧,為中日兩國架起了理解與合作的橋樑。

東京健圖展回望周恩來與中日友好歷程 - 天天要聞

中共一大紀念館副館長周崢站在台上,聲音里滿是深情與期待:「這是中共一大紀念館第一次在境外舉辦展覽。近年來,我館積極探索對外講述中國共產黨故事的方法和路徑,這次展覽可謂是一次積極的嘗試。希望通過這個展覽,加深兩國人民間的相互了解,為促進中日友好盡一份力量。」

東京健圖展回望周恩來與中日友好歷程 - 天天要聞

隨後,周恩來的侄孫女周蓉,帶着父親周爾鎏的著作《我的七爸周恩來》緩緩走上台前。她的話語,如同春風拂面,溫柔而堅定。她告訴與會者,自己為這次展覽還特意帶來了周恩來在上世紀40年代國共談判時期穿過的一件大衣。當年,周恩來曾把穿舊的一些衣服、鞋子送給侄子周爾鎏,稱這樣做是「物盡其用」,由此充分體現出周恩來從未想過通過保存衣物來流芳百世的高風亮節。她表示,希望以這本書和這件大衣為載體,跨越時空,讓日本民眾感受一下周恩來的「溫度」和人格風範,為中日兩國人民增進友誼搭建更多更好的文化橋樑。

東京健圖展回望周恩來與中日友好歷程 - 天天要聞

公益財團法人日中友好會館日方理事長小川正史,眼中閃爍着對過去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憧憬。他講述了自己從1979年開始進入日本外務省。在外務省的40年間,一直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各項工作,「周恩來總理是我最尊敬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之一。」他特別期待通過本次展覽,能夠讓日中兩國民眾更多地學習周總理的事迹和精神,從長遠立場考量日中關係的發展方向,從而進一步促進兩國國民間的友好交流和相互理解。

東京健圖展回望周恩來與中日友好歷程 - 天天要聞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教育處參贊郭軍在致辭中深情回顧了周恩來總理為中日關係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指出「這次展出的寶貴史料,正是兩國間深厚情誼的見證,讓我們得以追溯周總理為中日友誼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東京健圖展回望周恩來與中日友好歷程 - 天天要聞

東京健圖展回望周恩來與中日友好歷程 - 天天要聞

在與會者熱烈的掌聲中,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上海電影局局長潘敏以及郭軍參贊與周蓉共同為展覽揭牌,開啟了這段歷史的新的篇章。

東京健圖展回望周恩來與中日友好歷程 - 天天要聞

東京健圖展回望周恩來與中日友好歷程 - 天天要聞

東京健圖展回望周恩來與中日友好歷程 - 天天要聞

開幕式後,人流緩緩步入一樓展廳。整個展覽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埋下中日友好的種子。第二部分, 推動中日民間交往。第三部分,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第四部分,致力中日文化交流。共展出了134幅照片,還有一件實物。所有這些都無聲地訴說著過往,也預示着未來。

東京健圖展回望周恩來與中日友好歷程 - 天天要聞

東京健圖文化中心代表黃貝貝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眼中閃爍着光芒,深情地表示,周恩來總理在中日兩國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不僅僅是中國的重要領導人,更是一位能夠深深觸動中日民眾內心的人物。這次展覽名為「山高水長」,寓意着周恩來總理為中日關係和中日友好發展所做出的貢獻,猶如山嶽般崇高,好似江河般綿長。我們期望通過這個展覽,在重溫中喚起共鳴,推助中日關係新的發展。

於是,在這個秋日的午後,周恩來的名字再次跨越時空,溫暖了中日兩國民眾的心,也照亮了中日友好的未來之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5月14日,國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陳斌華資料圖記者提問: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性失憶。對此有何評論?陳斌華:今年是日本侵佔台灣130周年,...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 天天要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王敦其人王敦,字處仲,出生於公元 266 年,琅琊臨沂(今山東費縣)人 ,是東晉時期極為重要的大臣與丞相,同時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治書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導的堂兄。他出身於頂級士族琅琊王氏,這個家族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中擁有着極高的地位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4日午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主持本次新聞發佈會。環球網記者: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 天天要聞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六六鱗編輯|六六鱗前言1942年2月的一個漆黑夜晚,河北平西某日軍戰俘營內,一名被囚禁在不足兩平方米木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