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每隔四年就如同一場全世界矚目的豪華大戲,而在這輪選戰中,特朗普再度登上舞台,以其一貫的誇張和挑釁姿態,掀起了新的波瀾。
10月10日,在底特律的一場集會上,特朗普公開表示,若其當選,將對中國汽車徵收200%甚至1000%的關稅,並計劃阻止中國車輛通過墨西哥進入美國市場。這樣聳人聽聞的言論,究竟是真正的政策意圖還是單純的選舉噱頭?

毫無疑問,這段話的出現正中美國汽車產業工人的心坎,他們對於就業保護和本土製造業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在美國經濟轉型的過程里,許多傳統製造業經歷了猛烈的衝擊,而特朗普正是靠着這樣的「美國優先」口號重新聚攏失落的選票。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輕視特朗普的話。他曾在任期內推行過多項貿易保護政策,上調關稅、退出國際協議,這樣的手段他並非第一次嘗試。
近年來,墨西哥成為全球汽車製造商關注的焦點。得益於其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與美國的零關稅貿易協定,許多想進軍美國市場的製造商紛紛在此設廠。比亞迪等中國企業也考慮在墨西哥進行投資,不過美國施壓下,墨西哥政府的態度顯得遲疑不決。
不僅是特朗普,對「中國威脅」進行炒作似乎已經成為美國大選的既定套路。今年5月,拜登團隊也曾通過白宮聲稱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100%的關稅。

儘管現階段美國市場上鮮有中國電動車蹤影,但高額關稅背後傳遞出的,其實是一種展示「強硬」的政治姿態,用以迎合選民日益膨脹的民族主義情緒。
如今,兩黨候選人的支持率呈膠着狀態,根據最新的民調,他們之間幾乎平分秋色。在如此緊張的賽程中,搖擺州賓夕法尼亞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這場選戰的勝負,很可能就在這些擁有關鍵選票的州被決定。
賓州的競選活動可謂聲勢浩大。特朗普曾於10月5日再次返回該州,選擇在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遇刺案現場演講,還邀請了馬斯克站台助陣。與此同時,哈里斯也沒有閑着,10月10日,她的陣營請來了前總統奧巴馬為自己拉票。
儘管已卸任多年,奧巴馬的魅力似乎有增無減,尤其是在民主黨內,他的影響力依然強大,許多選擇支持哈里斯的人,看重的正是奧巴馬所象徵的變革和未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奧巴馬的加入,確實為哈里斯帶來了不小的助力。男性選民一直是她的軟肋,而奧巴馬的光環不僅能吸引年輕一代,更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或許,正因如此,賓夕法尼亞的選情才顯得如此撲朔迷離。
然而,無論最終誰能笑到最後,中美關係依舊面臨著結構性的挑戰,改善的前景並不樂觀。美國在對華態度上長期存在戰略誤判,加之國內反華氛圍濃厚,選舉期間的激烈言辭只會進一步加劇這種誤解。中方早已多次強調,希望美國政客不要總是拿中國說事,避免往本已緊張的雙邊關係中火上澆油。
歸根結底,美國大選中的涉華議題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工具,意在煽動國內民粹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情緒。無論是誇張的關稅威脅,還是對華強硬姿態,都是為了迎合選民的心理預期。中美關係的複雜性遠非通過簡單的關稅政策或選舉言辭所能解決,對於未來如何真正實現兩國關係的穩定與合作,仍需要更深刻的戰略考量。或許,真正的考驗還在大選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