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何只承認中國?

2024年10月01日18:12:04 歷史 1585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何只承認中國? - 天天要聞

文|臨川

編輯|t


引言

早年,在一次文化論壇上,英國教授馬丁·雅克突然拋出了一個「炸彈」——「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文明得到了認可?」

聽到這話,印度和埃及的學者們可謂是震驚不已,爭論聲瞬間響起!到底是中國文明的獨特魅力,還是對其他文明的偏見?你說,這背後到底藏着什麼不為人知的歷史秘密?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何只承認中國? - 天天要聞

文明的傳承與斷裂

要知道,關於四大文明古國的討論,已經流傳了幾個世紀。中國、印度、埃及和巴比倫,這四個古老的名字彷彿早已成了歷史的代名詞。

然而,教授的話一出口,許多人立刻開始爭論起來,臉上掛着懵懂和不安,彷彿有人揭開了一個不願面對的秘密。

這時,有人忍不住問:「到底是什麼讓中國的文明得到了特別的承認,而其他古國卻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呢?」

不遠處,身穿傳統印度服飾的學者彷彿被踩到了尾巴,聲音高亢:「難道印度的傳統文化就沒有延續嗎?」而埃及的代表則雙手抱胸,冷冷一笑:「我的法老們豈能就此消失?」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何只承認中國? - 天天要聞

此時的場面,有點像一場無聲的相聲,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論得不可開交。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穿越時空,回到歷史的長河中,看看這四大文明各自的命運。

中國文明的延續性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漢語言、古典文獻幾乎沒有間斷。無論是商朝的甲骨文,還是漢代的《史記》,都在歲月的長河中如星辰般閃耀。而在其他古文明中,情況卻截然不同。

古埃及在羅馬征服後,文化逐漸消失,直到拿破崙的遠徵才讓人們重新發現那些古老的遺迹。想想看,那些華麗的金字塔,如今卻只剩下歷史的碎片,多少人對其背後的故事感到無奈和惋惜。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何只承認中國? - 天天要聞

印度的情況同樣複雜。雖然外族入侵頻繁,傳統文化卻並沒有完全消失。古典文學《羅摩衍那》和《摩訶婆多》至今仍在流傳,然而,真正深入理解這些經典的,卻又有多少呢?

可想而知,印度的文化有其獨特之處,但在現代社會的喧囂中,似乎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不過,馬丁·雅克教授指出,文明的延續與中斷並不總是因為外族入侵。即使在中國歷史上,也經歷過多次王朝更迭,然而,漢語言和文化卻始終如一,得以傳承。對於歷史的記載和語言的保留,正是中國文明能夠「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何只承認中國? - 天天要聞

歷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文化的碰撞中,古老的文明被新興的思想不斷重塑,這也正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然而,這種魅力在一些古文明中卻因為缺乏有效的傳承而消失得無影無蹤。顯然,中國的獨特性在於它從未中斷的文化延續,讓它在四大文明古國中顯得格外璀璨。

四大文明古國的爭議——「古國?還是古文化?」

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其實並沒有國際上的廣泛認可,特別是在一些權威的歷史著作中,並沒有相關的記載。

最初將這四個文明稱為「古國」的說法,起源於梁啟超在1900年的一首詩中,這一說法本身並沒有實質的依據。可想而知,這種帶有民族情懷的說法,如今卻成了歷史討論中的一大困惑。

而更令人驚訝的是,許多研究古文明的學者認為,「四大文明古國」這一說法並不科學。無論是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這些都展示了各自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歷史影響力。因此,單純將它們歸為四個古國,顯然是對歷史的簡化。

若要真正理解文明的延續與中斷,就得回到歷史的現場,看看那些古國背後的故事。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何只承認中國? - 天天要聞

比如古埃及,曾是一個文化璀璨的國家,然而在多次外族征服之後,其語言和文獻的逐漸消失,導致了文化的失落。雖然今天的埃及人仍在追尋那些古老的文物,但和幾千年前的文化卻已沒有太多聯繫。

而在印度,雖然歷史同樣充滿外族入侵,但其傳統文化卻並未完全消失。儘管現代的印度人不一定會使用梵文,但《羅摩衍那》和《摩訶婆多》的影響卻依然深遠。事實上,印度人對待歷史的態度也許可以用「懶散」來形容。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何只承認中國? - 天天要聞

他們似乎更關注當下,而不是追溯幾千年前的輝煌。

總的來說,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在今天看來,有些簡單化了。每個古文明都有自己的起伏與延續,然而當我們將它們粗暴地歸為一類時,是否忽略了它們之間的差異與各自的價值呢?

文化認同與全球視野——「一國獨大?不,這可是群星璀璨!」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認同與傳播愈發重要。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為了各國文化的共同命題。馬丁·雅克教授指出,理解中國的成功,首先要理解它作為「文明型國家」的特性。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何只承認中國? - 天天要聞

中國的文化傳承和價值觀塑造了如今的國家形象,而這一切都源自於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傳統。

孔子的思想強調集體和家庭,而這種思想在中國的治理和社會結構中發揮着深遠的影響。相比之下,西方國家則往往更重視個人的自由與權利。這種根本性的差異導致了兩者在許多問題上的相對立。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何只承認中國? - 天天要聞

有趣的是,儘管中西文化差異明顯,但在當今社會中,互相理解與借鑒卻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的成功經驗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而其他文明的智慧同樣可以豐富中國的文化。

歸根結底,文明的延續不僅僅是歷史的積澱,更是未來的希望。面對當今世界的諸多挑戰,各國應當以開放的心態互相學習,藉助各自的優勢,共同應對未來的未知。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何只承認中國? - 天天要聞

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後裔,我們需要放下成見,擁抱更為廣泛的文化視野。無論是中國的傳統,還是印度和埃及的獨特文化,都值得我們尊重與探索。在未來的歲月里,讓不同文明的光芒交相輝映,才是人類發展的真正希望。

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何只承認中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長河中,各種文明相互交織、碰撞。中國的延續性、印度的堅韌、埃及的輝煌,無一不展示了人類文化的多樣性與複雜性。

未來的世界,只有在開放與包容中,才能實現各國文化的共存與繁榮。或許,正如馬丁·雅克所言,理解歷史,理解文化,才能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參考資料

「四大文明古國」說法不規範_文摘報_光明網 [2008-03-09]

馬丁·雅克:為什麼說中國是「文明型國家」的成功?-新華網 [2021-10-14]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着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麥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裏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詞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詞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危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