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是無目的潰逃,還是有計劃轉移?新答案來自共產國際

2024年07月09日05:53:11 歷史 1778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老軍官新史記 今年7月份,是中國工農紅軍最早長征出發的90周年,一些鐵子們在學習中提問:紅軍長征,到底是第5次反「圍剿」失敗之後無目的的潰逃,還是事先有計劃的實施戰略轉移?這個問題問的好!因為在很久以來,一些研究成果和文學作品的確有兩種看法,且不深入研究就會覺得兩種說法都似乎很有道理。

長征,是無目的潰逃,還是有計劃轉移?新答案來自共產國際 - 天天要聞

紅軍在突圍前的戰場情境畫

一些海外學者經常講到,隨着蘇區第5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踏上「逃亡之路」,究竟目的地在哪?幾乎「誰也不知」。這種觀點頗在前些年頗有市場。但有對立的觀點認為,長征是事先有計劃的一次戰略大轉移,只是不成功才使戰略行動變得持久。後一種觀念把當時的歷史背景帶了進去。老軍觀發現前蘇聯解體後公布的檔案亦對此提供了支持。

第一,沒有反「圍剿」失敗,是不是就沒有戰略轉移

眾所周知,蔣介石組織的第4、5次「圍剿」,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急劇上升的情況下,以「安外必須壤內」為國策,組織發動的對中國革命血腥的撲殺。特別是第5次「圍剿」,蔣介石大舉國債,籌集百萬軍隊和兩百架飛機進攻蘇區,中共只有一面組織反擊,一面為民族前途組織對日寇的反抗。

此事口不為憑。早在1931年日本發動「9·18事變」後,中共就在半個月內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滿洲事變的決議》和《二次宣言》等。1932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就正式發表《對日戰爭宣言》,公開對日宣戰。所以,紅軍當時一面是同政府軍作戰,一方面肩負起民族使命。這一點的確比蔣介石看得遠。

長征,是無目的潰逃,還是有計劃轉移?新答案來自共產國際 - 天天要聞

長徵到陝北的毛主席周恩來和博古

蘇區的戰爭正酣。一方面為了戰略調動,一方面為了打出抗日的旗幟。中共直接在東北等地組織抗日同盟軍的同時,在1933年10月就與李濟深的福建人民聯合政府簽訂《反日反蔣初步協定》。1934年7月,中央和中革軍委就從主力部隊中抽出主力組成「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出發深入閩浙贛皖,而紅軍主力在同四方面軍會師之後,也是公開打出「北上抗日」的旗幟。

小結:一直以來,由於受眾都在關注長征艱苦卓絕之本身,而忽視當時的紅軍戰略行動之意義。包括國內學者也迎合西方反華學者的觀點,都是一味強調紅軍長征是反「圍剿」失敗後走向逃亡之路。如果我我們用馬克思的觀點,特別是用事物的結果重新進行溯源,就會發現紅軍西征的長征策略,是在中共和蘇維埃政府「抗日總方針」下的一部分戰略行動。

第二,沒有國際背景,是不是工農紅軍就不會西征

不可否認,如果沒有第5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央蘇區會不會丟失?這個回答應當是肯定的。但圍繞「抗日總方針」的戰略,即使蘇區保存或者是蔣介石再不進攻蘇區,紅軍主力會不會有一次類似長征一樣的行動大轉移?這個結果在今天來看也應當是可能的。因為在這其中還有一個國際背景。

長征,是無目的潰逃,還是有計劃轉移?新答案來自共產國際 - 天天要聞

真正的共產國際駐中共軍事總顧問弗雷德

1933年,共產國際給中共派來了軍事總顧問弗雷德,也就是蘇共後來的施特恩上將。這位烏克蘭人到上海之後,就制定了一份第4次反「圍剿」的行動方案,主要內容是:「中央蘇區紅軍基本力量湖南西部和西北部地區突破,以打擊北面進攻的中央蘇區的國民黨部隊的側翼和後方行動計劃」。說白了,就是把紅軍主力向北方拖。

若干年後已經找不到這份計劃的原文,但他報備給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政治委員會的電報批複,在《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叢書》十四卷可見。署名「政治委員會」的電報的確認這個方案的存在:「絕密!致弗雷德。抄送代表。你(1933年)12月21日關於(中共)中央質咨你11月27日計劃的電報,因為電文不清楚。」云云。

這些電報的碎片雖不完全,但可以看到弗雷德還是一個履職的顧問。他的錯誤就在於他在電報中共要求中共「必須按此方案執行」。而當時是在第4次反「圍剿」時,「毛澤東軍事思想」已經初步形成,人們認為有條件有能力打退蔣介石的進攻,所以中共向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狀告他「瞎指揮」。殊不知,弗雷德是按照蘇共針對日軍的威脅調動紅軍向北轉移。

長征,是無目的潰逃,還是有計劃轉移?新答案來自共產國際 - 天天要聞

後來的結果,是博古所邀的李德在第5次反「圍剿」的後期,從廢紙簍將這個計劃撿起來。中共向共產國際請示長征的電報如是:「中央蘇區的軍事形勢與此相聯繫的所有其他問題,在最近幾個月大大尖銳化了,沒有希望在最近爭取有利於我們的根本變化。否則我們只能保衛中央蘇區到最後,同時準備我們的主力撤到另外一個戰場。」這個戰場就是湘西

小結:由於反「圍剿」失敗,中共準備有計劃組織紅軍轉移湘西。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斯大林曾經講過「四川盆地是一個發展的好地方!」而此後日軍進攻東北三省,蘇聯感覺這是一個戰略威脅。於是,無論是國際軍事總顧問弗雷德,還是博古請來的中共「太上皇」李德,都在圍繞調動紅軍靠長江以北轉移「保衛蘇聯」,無論反「圍剿」勝利與否這個戰略意圖都存在。

第三,紅軍長征的結果,是不是和終極戰略相一致

1934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先隊已經出發。與此同時,在紅一方面軍配合反「圍剿」的紅六軍團也在主系列中失去蹤影。以在蘇區中央局擔任過要職的任弼時為主席的軍政委員會和肖克為首的軍團首長,正帶領軍團日夜兼程開赴湘西同在那裡的賀龍部會合。組織抗日先遣軍和肖克先遣軍團,都是為了抗日出發和掩護紅軍主力戰略轉移做準備。

長征,是無目的潰逃,還是有計劃轉移?新答案來自共產國際 - 天天要聞

曾經擔任過「太上皇」李德的翻譯伍修權將軍是權威的記述者,他在給美國作家協會前主席舒爾茨·伯里介紹長征的時候說:「1934年4月,廣昌戰役失敗後,李德就和博古考慮轉移的問題。最初的準備工作只有博古、張聞天、周恩來、朱德和王稼祥幾個人知道,其他的人確實不知道要準備長征。」伍老的談話再一次證明,這是有計劃的戰略轉移,只是知道的人少。

中國工農紅軍是實行戰略大轉移?還是像國民黨的報紙當初那樣宣傳的「朱毛紅軍潰逃」?這完全是兩個概念。一般的說,我們講的「潰逃」或者「逃亡」,是沒有預期的情況突然襲來,就如同國民黨軍隊後來在東北、華北和華東戰場上一樣,幾乎像無頭蒼蠅一樣盲目逃竄,或者說只是為活命而潰散跑路,但在紅軍戰略轉移的起初並非如此。

抗日先遣隊在那個夏日裏頂着炎熱突擊,紅軍主力在秋天連續突破四道封鎖線,按照預定的目標開闢「另一個戰場」。但天有不測風雲,蔣介石不顧民族戰爭危險加劇,幾乎調動南中國的部隊要在湘江置紅軍於死地。在這種情況下紅軍主力在通道轉兵,改向紅四方面軍的根據地開進。面對敵人圍追堵截,中央和中央紅軍排除萬難終於在草地又踏上北上抗日的征途。

小結回眸中國工農紅軍在90年前的萬里長征,正如新時代國家最高領導人所總結: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還特彆強調,是一次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一次開創新局面的偉大遠征。這4條的概括基本上已經回答所謂「無目的的逃亡」,長征的確是和共產黨人總目標一致的戰略大轉移。也進一步論述了毛主席所講的: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君以為呢?

長征,是無目的潰逃,還是有計劃轉移?新答案來自共產國際 - 天天要聞

「老軍觀」,軍事研究員、研究生導師,以30多年媒體編審經驗講述新史記。所有文章堅持原創,主要聚焦軍隊統帥人物,主推 《跟朱德學修身》,同時兼顧《跟毛主席學謀略》《跟蹤林彪生命線》等欄目頻道,從周一至周五交替輪值。按照平台規則,只有您加關注之後才能義務推送!相信專業的視角會帶給你不一樣的認知,您的支持就是我們不斷更新的動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 天天要聞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2025年離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貴祥、謝桂英舉行熄燈悼念儀式,兩盞燈箱逐漸熄滅,兩位倖存者的照片從彩色變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與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熄燈悼念...
徐向前元帥及黃傑同志生前物品捐贈儀式在山西舉行 - 天天要聞

徐向前元帥及黃傑同志生前物品捐贈儀式在山西舉行

中新網忻州7月2日電 (記者 胡健)記者2日從山西省文物局獲悉,徐向前元帥及黃傑同志生前物品捐贈儀式1日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徐向前元帥紀念館舉行。7月1日,徐向前元帥及黃傑同志生前物品捐贈儀式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徐向前元帥紀念館舉行。山西省文物局 提供 這批捐贈物品包含徐向前及黃傑生前書籍文件、生活用品、歷史照...
李登輝的最後時刻:因喝牛奶嗆到,咳嗽不停,被緊急送醫 - 天天要聞

李登輝的最後時刻:因喝牛奶嗆到,咳嗽不停,被緊急送醫

說到李登輝的離世,其實很多台灣人,包括不少大陸的朋友,最早聽到的消息,都是一句挺荒誕的話——「喝牛奶嗆到了,送醫院半年沒出來。」你要說這是哪位普通老人家,家人和朋友頂多是擔心一下,圈子外人不大會關注。但這人叫「李登輝」,那就不是一般的小事。
安徽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推薦人公示 - 天天要聞

安徽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推薦人公示

大皖新聞訊 近日,安徽省教育廳發佈《關於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候選人推薦對象(安徽)的公示》。具體如下:根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於開展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宣傳選樹活動的通知》,經各地各單位推薦申報、安徽省2025年全國「最美教師」遴選推薦委員會評審,確定利辛縣第一中學正高級教師侯純廣、合肥工業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