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萬愛華像往常一樣打開了電視,屏幕上跳出一部抗戰電視劇。她下意識用目光掃了一下空空的輪椅,嘆了一口氣。6年來,每天坐在上面的那位老人永遠離開了——
2024年3月18日,14歲就參加八路軍的武鑑在武漢病逝,享年99歲。
1939年1月,武鑑離開山西孝義農村老家,遇到八路軍115師參軍,曾給羅榮桓當過警衛員。羅榮桓是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

青年時期的武鑑。
武鑑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從普通戰士成長為連長、營長。75年前,武鑑參加了解放武漢的戰鬥,後留在武漢,先後在3個單位工作。1983年,武鑑從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前身的武漢市建築設計院離休,離休前是單位的黨辦主任兼工會主席。

離休之後的武鑑。
早年,武鑑一家7口人擠在漢口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里。有人勸他向單位提要求,換個大點的房子,他沒同意。
一位老首長無意中知道武鑑的下落後,邀他去北京,但他婉拒了。有人開玩笑說他失去了「攀高枝」的機會,他只是輕輕一笑。

在武漢時期的武鑑。
與同期參加革命的人相比,武鑑曾多年無晉陞,有人為他抱不平,但他從沒怨言。
「當年我們一起參軍的有100多人,活下來的只有幾個,跟他們比,現在已經像在天堂了。」武鑑生前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武鑑最不喜歡跟人攀比,「要比就多跟烈士比」。原武漢市建築設計院副院長金旭回憶,武鑑待人平易近人,從不擺老革命和幹部的架子。

2021年,武鑑收到「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李揚 攝
武鑑工作時曾分管過組織人事工作,但他從未為自己的孩子「開綠燈」。長子武勇回憶父親時說:「我們從來不給老爺子提解決工作的事,知道他肯定不會同意。」
武鑑的4個孩子中,只有武勇退伍後按照國家政策安排了工作,其他子女都是自謀職業。武鑑唯一的女兒身體不好,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一直干到退休。
武勇回憶,上初中時,父親要求他每年暑假都要去山西農村老家學做農活,那時吃水都還要到20公里外去挑。
家裡人口多,孩子穿衣穿鞋是個大問題。次子武昌至今還記得父親利用業餘時間鋸木板然後穿上鞋帶,幫他們做木拖鞋的事。
武鑑自己有一件羊毛衫,從革命戰爭年代就一直穿,破了就補,最後密密麻麻的都是補丁,直到無處可補才丟掉。
在武鑑家,記者看到了老人生前穿過的一些衣物,襯衫衣領處都已經發黃,長褲褲腰布料已全部裂開。
6年前,萬愛華開始負責照顧武鑑和他老伴。老人的一日三餐很簡單,早餐一個雞蛋、一杯牛奶和一個肉包子,中午和晚上一般吃麵條或餃子。
老人的生活也很有規律,早上7:30起床,9:00吃早餐,12:00吃午餐,18:00吃晚餐,20:30左右睡覺。
萬愛華告訴記者,老人每次看抗戰電視劇時會說,他當年也打過日寇,「曾經被壓在死人堆下面」。
家人給武鑑買過一台收音機,老人有空還會聽紅歌。他最喜歡聽、最喜歡唱的是《東方紅》。
老人是去年12月住院的,萬愛華原以為老人不久就會出院,沒想到3月18日那天,她忽然接到武勇的電話,這才知道武鑑已於當天清晨去世。
(長江日報記者史強)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