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識途步入天壽之年引發讀者60年前的回憶:那時武漢三鎮街談巷議《清江壯歌》

2024年01月13日22:01:40 歷史 6861

長江日報1月12日刊發《文壇巨匠馬識途步入天壽之年,明日110歲》報道後,引發廣大讀者關注,很多讀者聯繫長江日報記者,回憶當年曾追讀《武漢晚報》連載馬識途的長篇小說《清江壯歌》。

馬識途步入天壽之年引發讀者60年前的回憶:那時武漢三鎮街談巷議《清江壯歌》 - 天天要聞

生日前夕,馬老揮毫潑墨,寫下了「福」「壽」二字。圖片由馬老家人提供

中南民族大學退休教師俞定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她讀《清江壯歌》的時候才上小學二年級。母親是中學語文老師,家裡訂了一份武漢晚報。在她的印象中,當時很喜歡看上面的連載《清江壯歌》,每天一個小故事,篇幅不長,結尾的地方最誘惑人,自己總在猜後面會是什麼呢?然後第二天眼巴巴等着報紙來。「現在回想起來,大約就是這種好奇心,讓我一直追到底了,記得連載結束後好多天,我都覺得每天少了點什麼。」

作家劉益善也回憶,他的夫人當年在武大附小讀書,多次講上小學時班上讀報,每天讀的就是《清江壯歌》。

武漢城市歷史文化城市建築研究專家、作家胡榴明:

《清江壯歌》的連載,我一期不拉地從頭「追」到結尾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我讀中學,學業之餘最大愛好是讀各種有字的紙——圖書、期刊、報紙等,只要有,如饑似渴。家裡訂有《武漢晚報》,那段時間遇上《清江壯歌》連載,從第一個版讀到最後一個版,當然最愛副刊。

《清江壯歌》的文字很平白很樸實,告訴讀者一個真實的故事,一段真實的歷史……這樣一種文學描述手法,令少年的我印象深刻。

《清江壯歌》的連載,我一期不拉地從頭「追」到結尾。時間過去多少年,當年的記憶已經隱約。有一個重點不會記錯:那一段時間,武漢三鎮,街談巷議《清江壯歌》馬識途。

記得父親言談中十分尊敬和讚譽馬老。馬老先生著作《夜潭十記》,父親的藏書,至今還在我的書架上。

武漢音協副主席、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陳永:

《清江壯歌》連載是我人生讀到的第一篇小說文字

昨日,讀到《長江日報》刊發的老作家馬識途先生110周歲「天壽之年」的賀喜報道。這是一段令人感動和敬佩的當代活歷史!我頓覺時空穿越,百感雲集!一段歷經六十年的閱讀史湧現心頭……

馬識途這個名字,我從童年到現在一直記憶猶新。在我童年時,課外讀物很稀罕,我就是在報紙上讀馬識途先生寫的小說《清江壯歌》連載。那是我人生讀到的第一篇小說文字,雖然我當時完全不了解歷史背景和作者生平,但卻被小說中的革命故事、生活情景、歷史人物所吸引和感染,這是我童年的一段刻骨銘心的閱讀經歷。從此,馬識途、清江壯歌、賀國威、柳一清等系列紅色符號,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至八十年代我讀到了正式出版的《清江壯歌》,終於深度認知了作者馬識途先生的不凡人生,明白了這本書中所寫那段中國革命的鐵血歷史。原來,那段真實的革命往事就發生在我故鄉恩施的山水之間,歷史一直縈繞在我的身邊!再學習,受教育,更加深了我對書中人物原型何功偉、劉惠馨等革命烈士的崇高敬仰!

壯歌慰忠魂,鐵血勵後生!至今,《清江壯歌》、馬識途、何功偉等一連串的「關鍵詞」,已在我心中深深紮根,成為鞭策我發奮作為的正能量。這真是從小自然接受的最好的思政教育啊!如今,我正接力,把這份有緣習得的紅色動力繼續傳承下去。

謹祝馬老健康長壽!

(長江日報記者周璐)

【編輯:趙可】

【來源:長江日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 天天要聞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蔣介石私放岡村寧次,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留下巨大陰影——因為這意味着,一個人無論怎樣傷害中華民族,都可能不受懲罰。」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
學者圓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歐關係有哪些新變化? - 天天要聞

學者圓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歐關係有哪些新變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第二個總統任期已有半年,再一次對世界造成衝擊,就連美國的「昔日老鐵」歐洲也難逃厄運。近日,「美歐關係2025年度智庫報告」寫作啟動會,暨「特朗普2.0時代美歐關係新態勢」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復旦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等高校和機構的學者就相關議題展開探討。多領...
從東西方人類言行的簡單對比看「西方偽史論」 - 天天要聞

從東西方人類言行的簡單對比看「西方偽史論」

復旦大學李教授一句「西方偽史論危害改革開放」直接火上熱搜,2025年7月這事鬧得全網炸鍋。要我說,拿政治帽子壓學術爭議才是真掉價。質疑西方古文明不是罪。亞里士多德著作傳承有斷層,金字塔建造技術有爭議,這些討論學術圈早就有。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 天天要聞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自由與歷史學家本文選自《自由主義之前的自由》第三章,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Ⅰ我已經講述了這一富有特色的公民自由理論的興衰,然而,像我講得這樣簡要明顯是種危險,也許我誤導而不是特別闡明了一些原則,而這是我作為歷史學家的史學實踐所依賴
第三黨:美國政治史上的「失蹤者」 - 天天要聞

第三黨:美國政治史上的「失蹤者」

當地時間5日,馬斯克兌現了此前的承諾,宣布成立一個獨立於民主和共和兩黨的新政黨——「美國黨」,並稱該黨將代表美國社會「80%的中間選民」,爭取通過選舉在國會中佔得一席之地。美國憲法並沒有規定兩黨執政,但自1854年共和黨正式成立以來,民主黨與共和黨對峙形成了相對牢固的兩黨體制。在這套政治設計中,第三黨的成立...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雖然孫飛被捕,鄭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龍集團和萬海案的關係,但專案組的調查卻沒什麼實質性進展。首先,想敲開孫飛的嘴就比洪亮想像的難得多。因為孫飛只收美金,贓款都轉移出去了不像姜紅軍他們都藏在家裡,所以他篤定洪亮他們暫時查不出證據,就有恃無恐。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 天天要聞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當地時間 7 月 7 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台灣能否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儘管台灣的民進黨當局想推進這件事,但這對台灣意味着巨大的代價。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