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曾思玉看電視,片尾出現毛主席,心裏咯噔一下:壞了,壞了

2023年10月07日11:25:05 歷史 1414

1974年7月的一天,開國中將、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曾思玉將軍,坐在禮堂里和戰士們一起看電視。電視里播放着的,是毛主席在湖北「中南海」東湖賓館接見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的場景。

74年曾思玉看電視,片尾出現毛主席,心裏咯噔一下:壞了,壞了 - 天天要聞

東湖賓館對於曾思玉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地方了,他擔任武漢軍區司令員6年期間,多次在這裡接待毛主席。能從電視上看到毛主席和東湖賓館,曾思玉只覺得分外親切。

可畫面播放到結尾時,曾思玉看到毛主席的模樣,心裏倏地咯噔一下,暗叫一聲「壞了,壞了」,隨後神情落寞地離開了座位。

那麼,曾思玉和毛主席有着怎樣的交集?為何在電視里看到毛主席,他會如此反應呢?

74年曾思玉看電視,片尾出現毛主席,心裏咯噔一下:壞了,壞了 - 天天要聞

曾思玉將軍照

冒死送信,獲毛主席稱讚

1911年,曾思玉出生在江西信豐的貧農家庭。他童年時期飽受壓迫,到1928年信豐發生農民運動時,他毅然參加了赤衛隊。1930年,紅22軍攻佔信豐,曾思玉正式參軍,成了紅軍的一名戰士,並於次年入黨。

曾思玉作戰勇敢,搞宣傳工作也是一把好手。他在軍中進步極快,上過紅軍大學,1934年長征前,他在紅2師司令部任通訊主任。

曾思玉第一次見到毛主席,是在長征剛開始的時候。1934年10月11日,紅2師接到中央的絕密信件,特別指示「紅一軍團先行,紅1師為右前鋒,紅2師為左前鋒」。紅2師承擔的任務,是作為先鋒為中央縱隊和紅軍主力開路。

看過信件後,紅2師政委劉亞樓立即給中央回信,要求曾思玉星夜兼程,面呈總部劉伯承。信件送達後,曾思玉經過總部的打穀場,看到中央站着三個人,一個是周恩來副主席,一個是朱老總,還有一個梳着大背頭的他不認識。

74年曾思玉看電視,片尾出現毛主席,心裏咯噔一下:壞了,壞了 - 天天要聞

曾思玉心想,能和周恩來、朱德站在一起的人肯定不簡單,應該就是領袖毛主席。於是他詢問身邊的哨兵,得到了肯定的答覆。那一刻曾思玉激動萬分,只要有毛主席在,長征就一定能成功!

不久後,曾思玉和毛主席有了面對面的接觸。當時毛主席有病在身,無法單獨行走,曾思玉接到任務後,立刻從軍中挑出6名精壯戰士,給毛主席抬擔架。

部隊行軍時,曾思玉後發而至,趕上了毛主席的擔架隊。毛主席聽擔架員喊曾主任,開口問道:「哪個是曾主任?」

得到擔架員的回復後,毛主席指着曾思玉說:「你這個信豐老表很精幹嘛!你們搞通信工作的,在長征路上跑前跑後,都是用一雙鐵腳板完成的。」

74年曾思玉看電視,片尾出現毛主席,心裏咯噔一下:壞了,壞了 - 天天要聞

徐向前

毛主席一番話,讓曾思玉心裏暖暖的,對毛主席的敬仰更深了。

長征路上,曾思玉還幹了一件大事。1935年9月,張國燾分裂中央,密電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徹底解決黨內問題」。葉劍英截獲了這封密電,並迅速上報毛主席。

經過緊急商議後,中央決定讓紅2師派人通知徐向前,避免同室操戈。這項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曾思玉頭上。曾思玉出發前,毛主席親切地接見了他,欣慰地說道:「是你啊,小曾同志!」

曾思玉不辱使命,星夜兼程趕到徐向前那裡,呈上了毛主席的親筆信。徐向前看後眉頭一皺,自言自語說道:「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

就這樣,一場危機解除了。

74年曾思玉看電視,片尾出現毛主席,心裏咯噔一下:壞了,壞了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曾思玉

任武漢軍區司令員,多次聆聽毛主席教誨

在隨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曾思玉打出出色戰績,擔任解放軍64軍軍長,第19兵團副司令員,並參加了抗美援朝。從朝鮮歸國後,他繼續留在瀋陽軍區工作,先後任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並被授予中將軍銜。

1967年7月30日,曾思玉突然接到周總理的電話,調任他為武漢軍區司令員,立馬啟程入京交接。

曾思玉已在瀋陽工作十年,捨不得離開。但當時武漢發生七二零事件,原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被撤職,在考慮繼任者人選時,毛主席第一時間想到了「江西老表」曾思玉。

曾思玉到任後,不僅承擔著軍區的工作,還兼任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委會主任,可謂一肩挑。在他的運籌帷幄下,湖北複雜多變的形勢終於平復下來,逐漸走上正軌。

74年曾思玉看電視,片尾出現毛主席,心裏咯噔一下:壞了,壞了 - 天天要聞

曾思玉任職期間,毛主席每年都會去武漢東湖賓館小住,體察民情。作為一方父母官,曾思玉也經常去東湖賓館看望毛主席,彙報湖北情況,陪主席聊天,留下了許多經典瞬間。

1968年5月,毛主席入住東湖賓館後,曾思玉去看望他。聊天的時候,毛主席訴苦說:「這房頂上每天有什麼東西跑來跑去的,會不會是野貓?」

曾思玉立馬準備起身查看,毛主席卻攔下了他,笑着說:「不要管它了,野貓也要有個家嘛!」

可和毛主席分別後,曾思玉越想越鬱悶:毛主席日理萬機,曾能讓野貓打擾了休息?於是他自作主張,命人把院子里的洞口堵住,不讓野貓竄進來。

幾天後曾思玉再次到來,詢問毛主席的休息情況。主席得知他趕跑了野貓,鄭重叮囑他:「這是它的生活習慣,我們住進來不一樣打擾它了嘛,有沒有問過它的意見?」

74年曾思玉看電視,片尾出現毛主席,心裏咯噔一下:壞了,壞了 - 天天要聞

曾思玉聽出了弦外之音,作為地方幹部,必須聽取群眾意見,做出民主的決定。

1969年,毛主席又一次視察武漢,住在東湖賓館。一天,毛主席特意讓汪東興叫來曾思玉,一起到湖邊散步。在一處涼亭歇腳時,毛主席詢問起湖北農村的發展情況,曾思玉一一作答。

毛主席尚且滿意,意味深長地說了一番話:

「湖北是個好地方,魚米之鄉,自古就有『湖光熟,天下足』的說法。你看,中國的文字很有道理,『飯』缺了食部就成了『反』。百姓沒有糧食吃,可是要造反的。」

曾思玉連連點頭,對毛主席的忠告牢記於心。

74年曾思玉看電視,片尾出現毛主席,心裏咯噔一下:壞了,壞了 - 天天要聞

74年看毛主席影像,暗付:壞了,壞了

1971年,毛主席視察南方各省,專列抵達武漢時,曾思玉因為身體抱恙未能與主席見面,後來見面的機會就少了。

直到1973年,八大軍區對調時,曾思玉才見到毛主席,地點在北京中南海。這次見面後,曾思玉和楊得志將軍對調,前往濟南軍區擔任司令員。令人遺憾的是,這次見面,也是曾思玉和毛主席見的最後一面。

1974年7月,毛主席再次到武漢考察,仍住在東湖賓館,期間做出了許多重大決策,同時多次會見外賓,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也是其中一位。只是負責接待的人,不再是曾思玉將軍了。

曾思玉雖然不能親眼見到毛主席,但還是隔着電視屏幕,看到了那個熟悉身影。

74年曾思玉看電視,片尾出現毛主席,心裏咯噔一下:壞了,壞了 - 天天要聞

曾思玉晚年

在曾思玉的印象中,毛主席雄姿煥發,聊天時談笑風生,所有會見者都不由生出敬仰欽佩之情。可這時的毛主席兩鬢斑白,身體虛弱,看上去站立都有困難。曾思玉一時難以接受,痛哭流涕,悲嘆一聲:「壞了,壞了。」

果然僅隔兩年,毛主席逝世的噩耗就傳到濟南。曾思玉悲痛萬分,立馬啟程前往北京,送毛主席最後一程。

1980年,曾思玉退居二線,過上了平靜的晚年生活。他無時無刻不在想念毛主席,曾動容地表示:「我從一個農民到將軍,能當這麼大的官,都是毛主席的教導。我們認為時候都不能忘記毛主席的偉大功勛,他一直活在我們心中.......」

2012年,101歲的曾思玉在大連病逝,走完了自己光輝璀璨的一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着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