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侯友宜赴美成功,讓美國方面大為滿意,侯友宜民調繼續穩中有升的前提下,國民黨是春風得意的。因為在距離島內選戰還不足四個月的時間裏,如此形勢,就意味着國民黨佔據非綠整合中的主動權。
正是由於這種良好形勢,國民黨內部,韓國瑜已經主動出面,表示想要整合非綠力量,特別是促成藍百合,侯友宜和朱立倫也做出相關表態,意思無外乎就是大局為重。
只不過,在非綠整合這件事上,有點兒不正常的地方,就是國民黨有點兒太過強勢。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民眾黨還沒有明確表態,國民黨開始放出各種風聲,造各種勢,有種逼迫民眾黨和柯文哲的感覺。
所以在國民黨提出兩個合作條件,也就是「不設民調」「不當副手」後,柯文哲不滿了,雖然已經沒有對外表態,但是民眾黨內部發言已經流出,朱立倫和侯友宜恐怕要急了。
據悉,面對國民黨強勢一樣的表態,柯文哲在民眾黨內部的發言流出,內容就是「藍白合最後肯定能夠實現,但是國民黨如果最終不能接受公平競爭,輸者退選的話,那麼可以『去死了』。」
從柯文哲的這三個字,可以看出,民眾黨不想要讓國民黨牽着鼻子走,柯文哲不甘心輕易認輸,想要光明正大和侯友宜爭一爭。
柯文哲之所以抱這樣的想法,主要是看到兩個現實,一是民眾黨勢力薄弱。根基尚淺,沒有辦法通過一己之力抗衡民進黨,必須團結其他力量,尤其是國民黨。
二是柯文哲自我意識中,認為侯友宜不夠格,不如自己,不能夠勝任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所以還想要搏一搏。畢竟如果當上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民眾黨聲勢就會大幅拉升。
對於柯文哲的這番內部發言,郭台銘陣營發言人黃士修指出,柯文哲應該急於反擊國民黨,但「民調輸的退選」這想法,可能和柯文哲的理念有落差,也掉入了國民黨設下的陷阱。
隨後,郭台銘引用《射鵰英雄傳》中的八個字作為回應,表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暗示藍白兩黨都是在為權力而爭,只有自己是真正為台島民眾着想。
從郭台銘及其團隊的回應來看,如今的郭台銘正在觀望,看着藍白兩黨有什麼風吹草動,然後伺機而動。
郭台銘表態以後,島內知名人士表示「柯文哲可以退一步,仿效2004年時候的宋楚瑜,退居副手,和連戰搭配先例,和侯友宜搭配競選,下架民進黨,然後青史留名。」
2004年,時為親民黨主席的宋楚瑜,與國民黨中央盡釋前嫌,組成國親聯盟,宋並與國民黨主席連戰搭檔參選,聲勢看漲。但因發生「兩顆子彈」事件,結果以0.228%的些微差距,輸給尋求連任的陳水扁。
但是,柯文哲會這麼做嗎?這一點充滿不確定性,因為宋楚瑜所在的親民黨,絕大多數人是國民黨原黨員,和國民黨有一種內在連接性,可以自然而然推進整合過程。
但是,民眾黨不一樣,柯文哲就算不是為了個人前途考慮,也要考慮民眾黨的未來發展,所以柯文哲沒有那麼容易像宋楚瑜,直接做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肯定要經過一番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