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本公眾號主人,定居武漢的東北人。創辦本公眾號的目的就是自娛自樂,分享生活。
最近讀《史記》,對裏面的一些內容略有感悟,在此記錄下來和朋友們分享,不當之處還請大家不吝賜教。
背景介紹:
本次繼續介紹春秋時期蔡國的有關故事,具體來說是蔡國再一次被滅的故事,而蔡國被滅的起因卻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其實就是一個女人的改嫁,不過這個女人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是當時蔡國國君菜繆侯的妹妹,這個妹妹嫁給了當時的春秋霸主齊桓公,具體名字不清楚就叫蔡夫人吧。而這場戰爭的級別和規模比上一次介紹的由於美女息媯引發的息國和蔡國被滅要大的多,參戰的國家包括魯國、宋國、陳國、衛國、鄭國、許國、曹國、蔡國,甚至後來楚國也被卷了進來,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國際戰爭。
解讀:
以下我將對這場因為女人改嫁而挑起的國際戰爭故事做一下介紹,同時也把這一歷史故事做一點我個人的解讀,供大家參考:
我們先看一下戰爭的起因。說是一次齊國的老大齊桓公和蔡夫人一起在園林中乘船遊玩,不知何故蔡夫人一時興起故意晃動小船,應該是晃動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史料記載說齊桓公被嚇得臉色都變了,他想儘力去阻止蔡夫人的晃動,蔡夫人卻根本不聽他的。當然按照我的理解,這個場面至少應該不是蔡夫人想謀害親夫,可能更多的是想搞一個惡作劇,因為這時蔡夫人年齡應該不大,但齊桓公卻已經進入中老年狀態,加上自己不習水性,所以給嚇得半死。齊桓公非常生氣,就把蔡夫人給趕回了娘家蔡國去了 ,當然並沒有正式寫休書,也就是婚姻關係還在,只是兩口子鬧點彆扭。蔡夫人回到蔡國以後,她哥哥蔡繆侯感覺自己很沒面子,嫁出去的妹妹竟然被趕了回來,於是決定也給齊桓公報復一下,就在齊桓公和蔡夫人還尚未解除婚姻關係的時候,蔡繆侯又把妹妹嫁給了別人,主要還是想噁心一下齊桓公。不成想這一下可把齊桓公給惹怒了,自己又沒死,名義上還是自己老婆的蔡夫人竟然就改嫁了,於是乎必須要給蔡國一點顏色看看。當時齊桓公已經當霸主多年,號召力是杠杠滴,召集了魯國、宋國、陳國、衛國、鄭國、許國、曹國等一眾小弟,浩浩蕩蕩的奔着蔡國去了。
接着我們再看一下戰爭經過。蔡國本來就國小力弱,面對以齊國為首的國際聯軍明顯不堪一擊,分分鐘就被滅了。不過打敗蔡國這個事情並沒有完,如果這樣就小看了齊桓公和管仲的眼光了,國際聯軍越過蔡國直接殺向楚國,不過國際聯軍實際上並沒有和楚國交戰,因為楚國可不是像蔡國一樣的小國弱國,是可以說打就能打的,楚國幅員遼闊且兵精糧足,歷來被中原諸侯稱為楚南蠻。楚國派使者兩次前往國際聯軍大營,與齊桓公和管仲唇槍舌劍的進行了兩次口水戰,最後雙方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妥協,對於楚國被指責沒有給周王室進貢包茅(一種過濾酒渣的草),楚國欣然承認錯誤恢復包茅的進貢,反正包茅又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國際聯軍在得到楚國的低頭表態後宣布撤軍,就這樣貌似一觸即發的大戰草草就收場了,由於蔡夫人改嫁而挑起的國際戰爭最後以犧牲蔡國而結束了。
我對這個故事的解讀如下:
第一, 蔡夫人船上戲弄齊桓公應該是一個偶然事件。陰謀論者認為蔡夫人在沒有任何徵兆和理由的情況下,做齣劇烈晃動小船的行為明顯不合常理,可能是對齊桓公心生怨恨而報復或者想藉機殺死齊桓公,但這種想法只是一種猜測,因為史料對於這個情節沒有過多的描述,就是一句話帶過。我個人認為,蔡夫人這個行為應該是一個偶然事件,因為從結果上只是讓齊桓公虛驚一場,沒有把船弄翻而使齊桓公落水,而且我們也很難找出蔡夫人想報復或謀殺齊桓公的動機,齊桓公能夠小範圍的帶蔡夫人乘船遊玩,說明蔡夫人還是受寵的,蔡夫人在高興之餘撒個嬌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這個撒嬌的方式欠考慮,引起了齊桓公的恐慌和不滿。
第二, 蔡繆侯讓自己的妹妹改嫁實屬頭腦發熱。後人給蔡繆侯這個謚號還是恰如其分的,這個人作為一國之君實在是頭腦不夠清醒,面對自己妹妹和妹夫齊桓公鬧彆扭回娘家,自己理應是勸和不勸分,等妹妹和齊桓公的怨氣消了也就沒事了,可是蔡繆侯卻往另外一個極端發展,直接就給妹妹改嫁了。讓我們一般常人都無法理解蔡繆侯的這個決定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除了象徵性的噁心報復齊桓公,心理上舒服了一下,其它都找不到什麼好處。關鍵是他可能沒有想到這個改嫁的決定將會給他和他的蔡國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事實就是一句話:滅頂之災。
第三, 齊桓公和管仲借蔡夫人改嫁順勢而為發動戰爭。這個時候齊國齊桓公當政多年,齊國在管仲的治理下國富民強,通過多次盟會已經成為中原地區妥妥的霸主,只是身處南方地區的楚國南蠻還尚未臣服,此時他們正想找機會收拾楚國,不成想蔡國馬上就給送來了枕頭,蔡繆侯把嫁給齊桓公的妹妹私下裡給改嫁了,於情於理都是站不住腳的,齊國藉此討伐蔡國正好可以師出有名,而當時蔡國已經是楚國的附庸,滅掉蔡國就可以兵鋒直抵楚國。當然齊桓公和管仲是很高明的,作為霸主有些臟活累活不一定都要自己乾的,那麼多的小弟不用白不用,於是中原各諸侯國:魯國、宋國、陳國、衛國、鄭國、許國和曹國在齊國的帶領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號,名正言順的發動了戰爭。
第四, 戰爭打的是實力的對比,勝負是實力妥協的結果。齊桓公和管仲帶着國際聯軍氣勢洶洶的的打過去,不廢吹灰之力就把蔡國滅了,因為蔡國的實力和國際聯軍比就是雞蛋碰石頭,指望楚國老大出兵救自己的願望很美好,但事實很殘酷,楚國自己對國際聯軍也不敢小覷,沒必要為了蔡國而讓自己處於危險境地。不過當國際聯軍即將和楚國短兵相接的時候,齊桓公和管仲也沒敢貿然進攻,因為他們對於能否打得贏楚國心理是沒底的,而此時楚國經過一番權衡知道國際聯軍勢大,也不想和聯軍硬碰硬,於是派了使者前往聯軍大營進行談判溝通,齊桓公和管仲還是那一套說辭,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來壓制楚國,但是同時也深知楚國的實力,也不敢過於激怒楚國,兩軍從春天僵持到夏天,經過雙方的唇槍舌劍激烈辯論後,最後楚國以同意恢復向周王室進貢包茅而雙方達成了盟約。通過這場盟約,齊國相當於是在楚國面前也樹立了權威,從而讓霸主地位更加穩固,楚國憑着一點價值微乎其微的包茅就避免了一場勝負未知的戰爭,相當於是沒什麼損失,這場戰爭的結果對於雙方來說是雙贏的,是各取所需的,不過這個雙贏建立的基礎還是雙方的實力對比,是妥協的結果。
原文節選(史記-管蔡世家):繆侯以其女弟為齊桓公夫人。十八年,齊桓公與蔡女戲船中,夫人蕩舟,桓公止之,不止,公怒,歸蔡女而不絕也。蔡侯怒,嫁其弟。齊桓公怒,伐蔡;蔡潰,遂虜繆侯,南至楚邵陵。已而諸侯為蔡謝齊,齊侯歸蔡侯。二十九年,繆侯卒,子庄侯甲午立。
(所有圖片來自於網絡)
《詩經.小雅》:呦呦鹿鳴 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呦呦鹿鳴記: 攝影 航拍 旅行 雜記---簡單生活 你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