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碗插筷子是大忌,古代死刑是什麼流程,為什麼要秋後問斬?

2022年12月24日21:45:21 歷史 1845

清朝的死刑犯流程有很多講究,開刀的時候一般都是定在午時三刻,午時三刻是正午時分陽氣足,代表正氣。但是衙門裡則要從凌晨開始準備。

  

飯碗插筷子是大忌,古代死刑是什麼流程,為什麼要秋後問斬? - 天天要聞

網絡圖片,侵刪

  凌晨,官差衙役排班肅列,縣太爺轉屏風入座。有人把監牌拿過來,直奔死囚牢,官差來到死囚牢門口不能進去,另有死囚牢裡邊的差人負責提死刑犯。

  把死刑犯提出來,到死囚牢門口,裡邊的差人往外推,外邊的差人要接住。在這個過程當中,裏面的差人說:「交了」,外邊的差人回一聲:「收了」。抓住了才能說,這要沒抓住就說收了,人犯用腦袋往門框或者牆一下撞死了,這責任是誰的不好說。

  

飯碗插筷子是大忌,古代死刑是什麼流程,為什麼要秋後問斬? - 天天要聞

網絡圖片,侵權刪

  抓出來之後腳不沾地,架起來趕奔大堂,來到大堂里,犯人跪好了,脖子上的鏈子跟手上這手鐐鬆開,腳下的鏈子不松,腳鐐要等到死了之後才能摘,有個名詞叫:「松刑不卸鐐」。

  有人過來把鏈子摘了,犯縣太爺拿筆要勾這個招子。招子就是死囚犯背後插一根木板,頂上是三角形的下邊是長方形的那個,上面寫着人犯的名字。

  因為什麼罪,用茶水研硃砂拿這個來勾犯人的名字。勾完以後把筆往地下一扔所有人全都閃的遠遠的,說是這個筆碰到身上得倒霉。等這個個筆落地後,都過去撿,撿這個筆給孩子開蒙拿這個筆寫字據說能當狀元。

  然後有差人過來給這死囚犯要五花大綁。捆好了出縣衙的白虎門。衙門口六扇門,中間兩扇,左邊兩扇為青龍門,右邊兩扇為白虎門。平時縣太爺和差人們出來進去走這個青龍門。這白虎門不殺人不開,今天要殺人了白虎門大開……

  

飯碗插筷子是大忌,古代死刑是什麼流程,為什麼要秋後問斬? - 天天要聞

網絡圖片,侵權刪

  門外邊有一張桌子,上面擺着一碗酒,一碗米飯,一片肉,飯叫「常休飯」,酒叫「永別酒」,就是這輩子最後一口東西。

  臨死之前讓犯人吃的飽飽的,用五十兩銀子辦一桌八珍席。犯人都要砍頭了也沒心情吃,就浪費了,後來改成八大碗,八大碗又改成六碗,最後改燴菜,再到最後是盞酒片肉,就是一杯酒,一片肉。碗裡邊立着一雙筷子,為什麼民間家裡孩子吃飯不懂事,拿筷子立着插在碗裡邊,老人不高興,就是死刑犯的筷子才立着呢。

  酒給犯人喝完把碗就得摔了,要摔得粉粉碎,據說這個酒碗摔碎了,今天殺人很順利,摔不碎,今天得出大事兒。米飯碗意思一下隨手也摔了,連筷子都撅折了,這是規矩。

  然後官差架起死刑犯出縣衙,從衙門口出來,最前面頭一個是當地的地保,手裡舉了一大牌子叫「犯由單」【意思就是犯人因為什麼砍頭】。

  第二個是刑房師爺,過去不認識字的人很多,一邊往刑場走刑房師爺一邊喊着「犯由單」上面的內容。在後邊跟着陰陽先生,他負責報時辰。陰陽先生的後邊跟着炮手,左手拿着馬蹄炮,右手拿火繩頭一邊走一邊吹,再後面跟着就是死囚犯。

  普通的死囚犯一般來說都是在地上走,夠身份的才能坐車。死囚犯身後跟着劊子手,此人頭戴大葉飄風巾,身穿鹿茸馬褂,腳穿大驢牙形狀的快靴,懷抱一口鬼頭大刀。鬼頭刀平時放在宣武門的城樓上,在那兒供着,城門洞上有三個字:「後悔遲」。

  

飯碗插筷子是大忌,古代死刑是什麼流程,為什麼要秋後問斬? - 天天要聞

網絡圖片,侵權刪

  劊子手單獨有一碗酒,喝完之後代表殺神附體,懷抱這口刀緊跟着死囚犯,然後貼身護衛,護着監斬官,大隊人馬直奔菜市口。到了菜市口犯人要面朝東跪,東邊是虎坊橋,表示把犯人送入虎口。搭好監斬台後,有兵丁開始喊:「家屬可以上前哭泣,做最後的告別。」

  午時三刻到了以後,監斬台上的劊子手把招子拔下來,刮動風聲撲哧一聲,人頭落地……


為什麼要秋刀問斬呢?因為秋天秋高氣爽,頭腦清醒避免誤殺。

古人的生活注重規矩和細節,比較講究過場。


先說到這,下期見

【每日更新,不見不散】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着火了,這個責任…… - 天天要聞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着火了,這個責任……

昨天有網友在《從監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來搞調查,那會如何》留言說:舉個例子,10年前驗收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任監督員,到第10個監督員的時候着火了。前面9人沒事,第10個進去了,這冤不冤呢?如果隱患很好整改,沒有一點壓力,為什麼前面9個不做?為什麼就認為在第10個人身上就應該做,而且能做,還能做好?這段話是什...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原標題: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重讀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閃閃的紅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閃閃的紅星》是李心田寫於60年代的小說,原名為《戰鬥的童年》。1972年,該作品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入選教育部紅色經典閱讀書目,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範本,被譯成英、法、德等10餘種文字,19...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 天天要聞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王舟瑤(1858—1925),字星垣,號默盫,浙江黃岩人,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家、藏書家和地方文獻專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學教授、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經史教習、兩廣師範學堂監督、禮部顧問官。王舟瑤一生著述頗豐,著有《中國學術史》《讀經札記》,編纂有《光緒台州府志》《默盫集》,輯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遺書》等。近日,...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七七事變」吹響了全民族抗敵禦侮的號角。作為事變中的重要場景,盧溝橋迅速為國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聞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宮裡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難。尤其對胡氏來說,她面前擺着的,不只是後宮的明槍暗箭,還有一道橫了百十年的規矩——「子貴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這規矩時說得明白:皇子立為太子,親媽就得賜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勢亂政。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 天天要聞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師範大學發佈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溫州。195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石...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陝西省綏德縣人,享年66歲。早年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 天天要聞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在集義青紗帳里的游擊隊員(資料圖片)。  集義村原屬徐溝縣管轄,位於縣城東10華里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為抗擊安祿山叛軍,當地群眾自發在此集結義軍,「集義村」由此得名。  集義村的地理位置重要,與正北的大常鎮、東南的榆次縣東陽鎮呈犄角之勢。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 天天要聞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蔣介石私放岡村寧次,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留下巨大陰影——因為這意味着,一個人無論怎樣傷害中華民族,都可能不受懲罰。」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