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晚清以來,中國飽受列強欺辱。清政府喪權辱國,割地賠款不斷。香港澳門外東北,大連旅順庫頁島,七子之歌,唱不盡中國人的哀傷。
然而,清政府幾十年割讓的土地加起來,都比不上民國時期丟出去的外蒙古。
歷朝歷代,中國的威脅都從北方蒙古高原而來。
清朝時期,無數先輩灑血草原,才把這塊霍亂之地收歸中華囊中,卻不想民國亂世時中央政府無暇他顧,當時的外蒙古貴族覺得中國這麼爛,跟着他混沒前途,還是北方的老大哥腰圓胳膊粗。於是就果斷甩掉了中國,投到了北極熊的懷抱里。
現如今,100多年過去了,他們獲得了心心念念的好日子了嗎?截至去年為止,外蒙古的GDP不過141億美元。反觀他留在中國的同宗兄弟內蒙的GDP則是3220億美元。
外蒙古的人均GDP雖為4172美元,但這只是表面數據,國內貧富分化,財富分配嚴重不均。少數的上層階級掌握着國內過半的財富。
而內蒙古託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福,由於人少錢多,分配公平,民眾生活水平在中國各省里數一數二,直追長三角的江浙滬。這證明了那句老話,選擇決定命運。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解釋一下,為什麼不同的選擇會導致他們哥倆如此懸殊的境遇。
稍微有些地理知識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劃分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標準。降水量小於這個數值,農作物是無法生存的,中國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幾乎與我們祖先修築的萬里長城是相吻合的。長城以外是游牧區,長城以內是農耕區。
游牧經濟脆弱而貧瘠,草原上有句話叫做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說的是別看他們牛羊成群,但一場暴風雪下來,在缺乏高端儲存技術的古代。辛辛苦苦養出來的牛羊很容易被一波帶走。
在這種環境下,游牧部族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要越過長城到南邊的鄰居家裡去搶口飯吃。故而千百年來,南北雙方征伐不斷。
在大清到來之前,中國的歷朝歷代都拿這群騎馬的沒辦法。哪怕強悍如秦皇漢武,就算能夠打敗他們,也無法對草原進行直接統治。等他們恢復過來之後,又會故態復萌。
直到大清入關,愛新覺羅家族通過滿蒙聯姻,籠絡蒙古上層貴族,又在草原大力推廣藏傳佛教才把他們拿下。
這是因為藏傳佛教規定,一個區域內的牧民從屬於某一寺廟。這就導致了原本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為了拜神,只能以寺廟為半徑放牧,變成了半定居狀態。既然你能定居下來,那就自然好管理。
這還不是最絕的,最絕的是愛新覺羅家族通過宗教培養了一個僧侶階級。他們吸納了草原上能夠打仗的青壯勞動力鼓勵他們出家變成一個不勞而獲的吸血鬼階層 ,轉而又讓他們去吸自己同胞的血。如此一來二去,草原上為數不多的資源都被這幫人揮霍一空,哪裡有本事造反呢?
為了讓這些教徒信奉自己,大清歷代皇帝又兼任文殊菩薩轉世。文殊菩薩是藏傳佛教的主要神靈之一,如此一來,草原民眾就會通過認同大清皇帝的轉世身份進而認同大清皇帝所統領的漢族政權。
除了宗教身份外,大清皇帝在草原上還有另外一種政治身份,那就是草原大可汗。清朝末年,黃金家族最後一任大汗林丹汗被皇太極打敗。林丹汗逃到青藏高原,鬱鬱而終。他死後,手下如同沒娘的孩子,只好拿着元朝的傳國玉璽投靠了皇太極。如此一來,皇太極就成為了元朝的繼承者。草原人民對黃金家族的認同轉移到了皇太極的身上。
這幾招絕活下來,糾纏了中原王朝數千年的草原民族被收拾的服服帖帖。終滿清267年,除了葛爾丹鬧過一回之外,其他大部分時間裏,草原都對大清保持着絕對臣服狀態。
然而,蒙古高原跟中原漢地之間的聯繫是脆弱的。因為中原漢地認可的是奉天承運的清朝皇帝而蒙古人民認可的是愛新覺羅家的宗教領袖身份跟蒙古大可汗身份。但草原和中原之間是互不認同的。
就好比兩個異父異母的親兄弟,通過同一個乾爹進而認可這個家。一旦這個爹沒了,這個家自然就要散掉。
1911年,辛亥革命一聲炮響,清朝皇帝宣布退位。滿蒙貴族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結束。此事件的意義影響深遠。滿蒙雙方的聯盟是通過精神跟利益兩根支柱互相支撐。隨着清政府倒台,他們自然無法實現利益輸送。這就導致中華民國對外蒙的統治陷入了危機之中。
果不其然,民國建立還沒有兩年,1913年,外蒙的上層貴族就勾結沙皇俄國,逼迫袁世凱簽訂賣國條約。要求承認外蒙的自治地位、·不許派遣官員,更不許駐兵。
這時候,細心的朋友們可能就要問了,那內蒙呢?內蒙為什麼沒有跟着走?
這是因為明清時期,隨着馬鈴薯這些耐乾旱高產農作物的引進。土地條件相對較好的內蒙已經可以開始種植馬鈴薯。雖然仍以游牧為主業,但已經不是單純的游牧區。
再加上清朝末年曾經發生過兩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一次是闖關東,到東三省去,另外一側是走西口,就是到內蒙去發展。
由於內蒙已經具備了農業耕作的條件導致漢人能夠在此地立足,隨着大量人口湧入,短短几十年內,這個地方蒙古人跟漢人的人口比例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到民國時期,這裡漢人已經成為了主流人口,時至今日,漢人的佔比更是高達79%。
一個地方不同民族人口的比例對於這個地方的去留到底有多重要,大家可以參考最近的俄烏戰爭。
1924年,馮玉祥違背了清室優待協議,把溥儀一家趕出了紫禁城。這下子可就捅了馬蜂窩,蒙古與中原之間的精神聯繫徹底宣告斷裂,兩個月後,外蒙獨立。
溥儀與蒙古的這種關係,也同樣存在於他跟新疆、西藏之間,所以,他是不能輕易動的。否則的話,憑他的罪行,比之汪精衛有過之而無不及,槍斃一百次都不為過,新中國又為何特赦他呢,你真的以為是改造積極嗎?
外蒙離家出走後,就一股腦的扎進了老毛子的懷抱里。雖然前蘇聯對加盟共和國那種老大哥愛你,你也必須按照大哥的態度一直為人所詬病。
可老大哥雖然作風粗暴,但對小弟們確實是真愛。東歐的反骨仔,中亞的五斯坦,還有高加索三國。這些曾經跟着老大哥混的小弟可全部都從農業國一躍而升為工業國。要知道,這其中的難度可謂是難於登天啊,像東南亞、印度、中東這些國家至今都還沒做到工業化呢!
唯獨對於外蒙這個小老弟。老大哥態度一直都耐人尋味,不但不允許他加入蘇聯。還用工農業剪刀差天天薅他羊毛。跟老大哥混了幾十年,最後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這就是他的悲哀,北邊是一頭北極巨熊,南邊則是一頭東方巨龍。大國之間最忌諱的就是領土接壤。老大哥之所以不讓他加入蘇聯大家庭,就是為了避免過度刺激東方巨龍。同樣的道理,東方巨龍為了避免過度刺激老大哥,也不會跟他走的太近。
偏偏這兩位又是他僅有的兩個鄰國。他想要發展,就必須要跟其中一個大哥的經濟體系對接。
現在兩邊都刻意跟他保持着距離,他就誰都對接不了。無法進別人的經濟大循環,憑他自家那點底子,又怎麼可能發展好經濟呢?
老大哥駕鶴西去之後,俄羅斯的經濟崩潰。外蒙古想要對接老大哥那條路子算是徹底斷了。中國正忙着韜光養晦,沒空搭理他。這兩條路都走不通,他們竟然走出了一條歪門邪道,搞所謂的第三鄰國政策,跟美國人勾搭在了一起。這下子就更加別指望中俄兩國能夠待見他了。
與之相反,同宗兄弟內蒙留在中國之後。國家為了發展他的經濟,各種橋樑、公路、碼頭、電網、水壩等基礎設施紛紛上馬,每年還有轉移支付。加上他的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也能夠對接到全國經濟發展的大循環之中,想不富都難。
如果當年外蒙沒有離家出走,想來這些待遇同樣也會落到他的身上。
那這個逆子還有沒有機會呢?
以目前的局勢來看,中俄兩國成為背靠背的盟友已經是大勢所趨。兩國之間的經濟捆綁將會進一步加深。之前大家之所以對小外若即若離,是因為雙方缺乏足夠的互信。一旦雙方變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雙方自然就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互相提防。但願外蒙古外能夠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成為中俄經濟溝通的橋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