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因為其偉大而被世人仰望憧憬,連帶着他們的後人也分到了很多目光,成為焦點所在。
新中國的偉人中最讓人崇敬的莫過於開國功勛們,周總理和毛主席又是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不過,眾所周知,周總理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革命事業,獻給了新中國,並沒有留下子女,令人敬佩。
毛主席情況好些,雖然因為時代原因,子女中很多沒能存活,但到底是留下了後代。
那麼,這些後代現在又怎麼樣了?他的三個外孫都成了富豪,而嫡孫則是少將,沒有一人從政。
少將嫡孫
毛主席的嫡孫是毛新宇,他是毛主席的兒子毛岸青的孩子。
1970年1月17日,毛新宇出生,毛主席十分高興,當時毛岸青是毛主席僅剩的兒子,這個孩子就是自己的嫡長孫,毛主席一開始是想去見一見自己這個小孫子的,可是因為事務繁忙,最終沒能成行。
雖然沒能去醫院,但是毛主席還是事先給孩子起好了名字——毛新宇,他在紙條上寫下這個名字,交給了身邊的警衛員,又由警衛員轉交給了毛岸青夫婦。
這個名字包含着毛主席對小孫子的深深期許,字面上來講「新宇」就是一片新天地。
毛主席是新中國的奠基者,他期望毛新宇能和自己一樣為家國做貢獻,開拓一片先天地,做出一番不遜於自己的事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毛主席因為種種原因,沒能趕上自己小孫子的出生,在之後的幾年裡也沒能見上孩子。
不過,雖然沒能見到孫子,但毛主席的教誨還是伴着他長大,作為一代偉人,在子女教育方面也十分出色,他嚴格要求子女不能搞特殊,要以平常心待人接物。毛岸青在這樣的良好家風裡長大,又把這種家風傳給了毛新宇。
成長曆程
毛新宇非常熱愛學習,沒有同齡孩子調皮搗蛋的習氣,母親對他也寄予厚望,嚴厲地教育他。
同時,在母親的要求下,毛新宇從小時候就開始背誦毛主席的詩詞,倒背如流,在多年之後,這段記憶依舊留存,毛新宇還能熟練背誦毛主席所有發表過的詩詞。
毛新宇對歷史有着深厚的興趣,198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主要研究清史。
四年後大學畢業的毛新宇決定進一步深造,報讀歷史學的碩士,不過,母親對此提出了異議,她認為毛新宇作為毛氏家族的一員,應該專註研究毛澤東思想。
毛新宇卻不贊同,他不想轉換研究方向,而且在他看來,研究毛澤東思想的人很多,少自己一個也不少,而母親也開始苦口婆心地勸他。
也正是這一番話引發了毛新宇的思考,經過深入考慮後,毛新宇認同了母親的觀點,他決定轉而研究毛澤東思想。
於是,毛新宇就這樣進入了中央黨校,開始了自己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他刻苦學習,三年後,順利拿到了中央黨校的碩士學位。
2009年9月,毛新宇又進入軍事科學院,繼續深入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在此期間,他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開始了博士學位的攻讀,之後博士畢業,毛新宇選擇留任科學院。
在此期間,他絲毫沒有鬆懈,而是把研究和宣傳毛澤東思想當作頭等大事,作為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向大學生講解毛主席的思想。
2010年7月20日,因為他多年的貢獻,毛新宇晉陞為少將,當時的他只有40歲。
三個外孫
孔繼寧是毛主席的外孫之一,他是毛主席之女李敏和孔從洲將軍之子孔令華之子,外婆是賀子珍。
孔繼寧1962年10月27日出生於中南海,是毛主席的第一個孫子,毛主席在70歲時得了這個小孫子,喜笑顏開,感慨道:「我70歲官升一級(升為了祖父)。」
後來,孔繼寧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國際關係學院英語系學習,畢業後他被調到解放軍總參謀部任職。
之後,後來他正式從事外交工作長達八年,先後在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和英國使館擔任武官助理。
如今的孔繼寧是中國青基會東方崑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在他的引領下,公司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來傳承、傳播、弘揚紅色文化、在向國內外海展現中華民族風采的同時、也承擔了向青少年普及愛國主義教育的社會責任。
孔東梅1972年出生,是孔繼寧的妹妹,她1999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國際傳播與媒體研究碩士學位,2001年回國創辦了北京東潤菊香書屋有限公司,和哥哥一樣,她也在商場叱吒風雲。
另一位外孫是王效芝,他是毛主席女兒李訥的兒子,北京市外事旅遊職業高中畢業,後下海經商。
他在經商方面頗有天賦,剛剛起步就賺到了第一桶金,並且以此作為啟動資金,使自己的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本人也躋身富豪行列。
小結:
家風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很多名人就是因為欠缺家風建設,從而鬧出了虎父犬子的笑話。
毛主席建立了良好家風,使孩子們受益無窮,他的子女都做出了一番事業,而家風的美妙之處就在於其可以在代際之間傳承,於是這樣優良的家風教育又在毛主席子女建立的小家庭中得到了體現。
正是因為這良好家風,毛主席的子女優秀,他們生育的後人也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