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希戰爭
這場戰爭是游牧文明與海洋文明之間的對抗,也是集權專制對民主的城邦兩種不同制度之間的比拚。波斯帝國是進攻方,無論從哪方面說都佔有優勢;希臘城邦靠海軍的強大、全民高昂的鬥志才勉強打個平手。
二、伯羅奔尼撒戰爭
文明社會也會辦出不理智的事,兄弟兩不顧波斯帝國在旁邊虎視眈眈而死掐,更有甚者還求助於波斯。一個好端端的文明社會被打了個稀爛,勝了又如何?此後希臘人遺憾地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三、亞歷山大東征
野蠻人對文明世界的征服,這樣的事在中外歷史上反覆上演。馬其頓人強大的武力值,讓希臘人臣服在自己的腳下,這一臣服還成為了永遠,此後這片土地上的主人始終與希臘人無緣。
亞歷山大依靠馬其頓方陣征服了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兩個(兩河、埃及),闖到印度也不落下風。只是天妒英才,過早凋謝,有點象中國歷史人物柴榮。
四、羅馬帝國
1、羅馬帝國是由和我們一樣有着黑頭髮的拉丁人創建的,現在西方的日耳曼人沒有半毛錢關係,在當時的拉丁人眼中,日耳曼還是沒有開化的野蠻人。現在西方用日耳曼人來主演羅馬帝國時期的電影,是不是有點搞笑。
2、前168年羅馬人佔領希臘半島,距希臘城邦滅亡不到200年,希臘文明為什麼就消失得乾乾淨淨,一點也沒有讓羅馬人繼承,搞得1000多年後的歐洲人還要文藝復興。
3、羅馬帝國給我們留下什麼
就拿短命的西羅馬來說,羅馬帝國立國也500年,比我國歷史上的哪個朝代時間都長,可在文化方面它給我們留上了什麼?好像只有洗澡和建築了,還有一些哲學著作。說羅馬帝國是個文化沙漠是不是恰當?
4、基督教成為國教
教這東西有時侯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平靜個人內心的作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皇帝信教,可沒有必要把它搞到國教的地位,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嗎?教權與皇權的較量成為西方歷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五、民族大遷移
被我們漢人趕走的匈人來到歐洲大平原,引起了多骨牌效應,日耳曼人紛紛闖入羅馬人的家園劫掠,一不小心還把西羅馬給滅了,一時好不熱鬧,有點像我國歷史上的五胡亂華,時間上也差不多。
六、法蘭克王國
沒有這個法蘭克王國的對比,就不會知道周公制定的宗法制有多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有幾個兒子,國家就分為幾塊,搞得這個法蘭克王國永無寧日,始終處於內亂中,分多合少,最後還是一分為三了。三個中內部又分了幾就數不過來了。
七、中世紀
失去世俗勢力保護的羅馬教宗被迫拿起武器保家衛國,於是有了教皇國。在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的配合(相互利用)下,教皇成為與皇帝平起平坐的角色。皇帝很多,教皇只有一個,教皇的權利走上巔峰。
整個中世紀處在基督教的控制下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教皇走上權利巔峰的時間與文藝復興開始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