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茶之:岳飛對道統的堅持

2022年11月03日21:59:13 歷史 1135

岳飛身上有很多標籤,他是精忠報國的英雄、百戰名將、千古奇冤的受害者等等。一開始,大部分人把罪惡的源頭指向秦檜,後來又把懦弱、陰險的宋高宗拉出來吊打。總之,岳飛是個被動者。

然而事實上,岳飛39年短暫的人生,始終是一個突圍的過程,並且把突圍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勇敢與無畏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少年時代,作為農家子弟,岳飛雖家貧但好學,並且非常重義。父親曾感慨地說:「倘若你可以被時局所用,當可殉國死義。」

在岳飛當兵之後,恩師宗澤十分看好他,宗澤拿出宋太祖當年的兵法陣圖,要他好好學習,做一名軍事主將。可岳飛卻告訴宗澤,他不用陣法,他用兵的訣竅只存乎一心之間。這看似玄妙的背後是岳飛獨立人格的體現。

此時的大宋一片狼藉,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基,是為高宗,準備在江南安度餘生,至於「北狩」的父兄,那以後再說吧,反正也沒有多少感情。可是岳飛的思想還沒有「與時俱進」,他就是在此時大張旗鼓,展開了自己的突圍行動。

初入仕途,他給高宗寫了一封《上皇帝書》。文章激情四溢,豪情萬丈,但卻讓高宗大為光火。只要聽到有人說要接回父兄,奪他的皇位,高宗就生氣,於是他掄起棒子收拾了岳飛一頓。

新鄉打仗,因為和王彥意見不合,岳飛私自離開軍隊,投奔了宗澤。多年後,又因和張浚為部隊歸屬問題大吵一架,隨後岳飛給高宗寫了一封辭職信,回鄉給母親守孝去了。

很多人都說岳飛的性格也有一部分原因,說他不懂得揣摩高宗的心思,非要把前兩任皇帝迎回來。因此,他當然沒有好果子吃。其實這只是表象。岳飛之所以如此,是出於內心的道統堅持。

大家稍加對比後就會發現,岳飛似乎是在「抄襲」前輩。北宋時期,宋太宗被寇準懟過;真宗被寇準劫持過;而仁宗,更是誰都可以批評他。從某種意義上說,岳飛的直來直去,他的前輩們都做過。

只可惜,在國家分崩離析的同時,文化也悄然發生着變化,自從高宗下令對擅自上書的文人處以死刑後,讀書人已失去當初的地位。緊隨其後,儒學道統也日漸式微。

可讓人想不到的是,岳飛這個武夫他主動繼承了道統真諦。見迎不回二聖,他又向高宗建議早點確立太子。高宗看到奏摺,臉色立馬就變了。好嘛,岳飛你是橫豎看我當這個皇帝不順眼了。

很明顯,岳飛把自己放在了一個稱職的文臣位置,可他沒有意識到,朝廷變了,皇帝也變了,昔日那些同僚早已投身到機會主義者的陣營里。只有他還在堅持。

直到最後被投進大牢,他都不願逢迎為自己辯護,並在秦檜等人炮製的「供狀」上,寫下了「天日昭昭!」四個大字,表達他對蒙冤受誣的無比憤慨。

一代英傑岳飛就這樣隕落了,他艱難突圍了一輩子,卻終究敗給了時局。

故事茶之:岳飛對道統的堅持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 天天要聞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滾滾長江東逝水」,改朝換代多了去。可中華民族的根,一直沒斷過。不過,在此期間,也是險象環生,這根,曾四次差點被刨被斷。好在,每一次,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此乃中華國運!頭一次是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八王之亂把國家攪成爛泥。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 天天要聞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大刀隊最早得追溯到國民革命軍西北軍那時候。1933年,長城抗戰打響,日軍大舉進攻喜峰口。當時中國軍隊的處境有多慘?槍支彈藥都湊不齊,工業底子薄得像張紙,連個像樣的炮都造不出來。面對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機槍甚至坦克,咱們的西北軍將領沒辦法,只能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着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