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近代戰亂不休的歷史中,曾出現過許多軍閥式的人物。他們割據一方,有着屬於自己的權力與勢力範圍,並在時間中留下了獨屬於自己的痕迹。
在這些軍閥中,有些人以私利為先,曾做出過許多魚肉百姓、遺臭萬年之舉,但還有一些軍閥在實現野心的同時,也心系自己的國家與同胞,並願意為腳下的土地而奮戰甚至犧牲。
毫無疑問,這些軍閥都有着自己的立場,而他們的所作所為也都有着自己的考量,在歷史的洪流之下,他們一次次做出自己的判斷與選擇.
而這些判斷與選擇最終也將他們推向了不同的結局。接下來我們要講的,就是一位曾殺害過我黨同志,最後卻獲得了原諒的軍閥,他的名字叫陳渠珍,被人們稱為「湘西王」。
1882年的一天陳渠珍出生了,他的祖籍是江西的,後來父母又跟隨家族前往鳳凰縣生活。他出生於一個不錯的人家,自幼接受着父母的關心與良好的教育,並在7歲那年就被送入私塾讀書。
在成長的過程中,陳渠珍無論在哪一個方面,都遙遙領先於同齡的孩子,他的聰明與機敏令人羨慕,而這也成為了他自己傲然於人前的原因。在16歲那年,陳渠珍進入沅水校經堂學習,在這裡,他確立了自己的人生抱負,並開始朝着心中的目標不斷努力。
在當時,清朝尚未覆滅,陳渠珍結束了經堂中的學業後,就進入了武備學堂學習。武備學堂是清政府培養軍官的學堂,是以在從武備學堂畢業後,陳渠珍就成為了新軍的一位隊官。
但除此之外,陳渠珍還有着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他也是同盟會的成員之一。因為參與了同盟會的諸多活動,陳渠珍的身份逐漸遭到了懷疑,最終不得不離開新軍投奔他人。
在之後的歲月里,陳渠珍去過日本,入過川軍,甚至在西藏收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時間的魔力逐漸將他從一個盛氣盎然的少年打磨成堅實可靠的成年男人,而他也終於在經年的輾轉之下再次回到湘西,並得到了湘西方面軍長的重用。
在此之後,陳渠珍便紮根湘西,並憑藉著自己的努力逐漸成為了湘西地區的話事人。他在湘西的統治時間長達三十年之久,期間經歷過的種種坎坷,也曾留下過許多功績。
他並不是只為自己謀私利的軍閥,相反,在他的治理下,湘西地區的經濟得到了不錯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尚算平穩。
但若說陳渠珍此生沒做過錯事,其實也不盡然。因為對於某個階段的我黨來說,陳渠珍的存在曾為我黨的發展製造了許多阻礙。
在他的命令下,我黨的許多同志都遭到了他的迫害,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對於那個時候的陳渠珍而言,這些生命對他而言不過是有一個選擇。
在新中國成立前,眼看國民政府大勢已去的陳渠珍選擇了向我黨投誠。因為之前犯下的錯誤,我黨的許多同志與群眾曾希望將陳渠珍槍決示眾,但當這件事被毛主席知道後,毛主席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毛主席認為,陳渠珍雖然曾經做出了很多事,但他多年來專心革命並為國家做出的種種貢獻卻是不可忽略的,而且他投誠的時間也很及時,誠意也很大,同志們雖心懷不滿,但槍決陳渠珍卻是不能做的。
就這樣,陳渠珍逃過一劫,並順利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對於毛主席及我黨的寬容,陳渠珍心中十分感動,同時也由衷地認為自己當初的選擇並沒有錯。
在這之後,他又在新中國生活了三年,最終於1952年去世。回顧陳渠珍的一生,我們能看到他橫跨清末、民國與新中國的漫長人生軌跡。
在時間的長河中,陳渠珍迎來了他人生的終點,而他留在這個世界的痕迹,也一直為人們探索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