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皇太子之死揭開來帝國末日!梅耶林慘案是自盡,還是政治謀殺

2022年10月15日12:29:09 歷史 1524

奧匈皇太子之死揭開來帝國末日!梅耶林慘案是自盡,還是政治謀殺 - 天天要聞


這個事件史稱「梅耶林慘案」,而圍繞着皇太子魯道夫死亡真相的「梅耶林慘案」,在百年後的今天仍是未解之謎。

1858年8月21日,魯道夫出生在拉克森堡,是當時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一世和伊莉莎白皇后的獨子。伊莉莎白皇后即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茜茜公主」,其美貌和魅力征服了整個歐洲,當時甚至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后」。

奧匈皇太子之死揭開來帝國末日!梅耶林慘案是自盡,還是政治謀殺 - 天天要聞

不同於父親的嚴謹、保守,魯道夫更多繼承了母親的憂鬱、多愁善感,以及嚮往自由的精神,可惜的是,這些特質在約瑟夫一世眼裡,都不是皇位繼承人應該具備的,魯道夫從小就被迫與母親和姐妹們分開,獨自接受嚴苛的軍事訓練,只為了鍛煉身為「帝國繼承人」的意志力,也造成他極度缺乏愛與安全感。

奧匈皇太子之死揭開來帝國末日!梅耶林慘案是自盡,還是政治謀殺 - 天天要聞

▲魯道夫從小缺乏親情,被迫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

如同其他王室成員,成年後的魯道夫,也迎來了一段不幸福的政治婚姻,在父親的安排下,娶了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次女,斯蒂芬妮公主,她是當時歐洲為數不多的天主教未婚公主之一。在婚姻的一開始,魯道夫尚能與妻子相敬如賓,但很快的,崇尚自由主義的魯道夫就發現,自己非但與保守的奧匈王室合不來,也與來自保守比利時宮廷的妻子也合不來。

1883年9月2日,他們的獨生女瑪麗女大公出生時,2人的婚姻關係已是名存實亡,魯道夫太子外遇不斷,甚至還將性病傳染給偶爾才同床的妻子,導致後者因此失去再生育的能力。由於婚姻上的不幸,魯道夫一度想寫信給教皇商討離婚事宜,但遭到父親嚴厲的禁止,不許他做出任何有損帝國顏面的事。

魯道夫與父親緊張的關係,還不僅僅在於婚姻問題上。魯道夫的政治思想偏向自由主義,認為帝國制已經過時、終將被淘汰,因此主張共和制,但這顯然與帝國的利益背道而馳,因此完全不受父親約瑟夫一世的青睞,政見上的不合也使得父子間的裂痕越來越明顯。婚姻得不到解脫、政治上也沒有一展抱負的空間,種種不如意,終於導致魯道夫的人生走上極端。

奧匈皇太子之死揭開來帝國末日!梅耶林慘案是自盡,還是政治謀殺 - 天天要聞

▲奧匈帝國皇太子魯道夫(右)一生悲情,與比利時公主(左)的婚姻不如意,政治抱負也無從施展。

1889年1月29日,魯道夫邀請朋友們前往梅耶林的狩獵行宮,時值約瑟夫一世和伊莉莎白皇后舉辦晚宴,魯道夫還委託一起打獵的貴族帶話,說自己身體不適不能出席。當晚用過晚餐後,魯道夫返回行宮休息,隔天清晨,魯道夫的僕人數度敲門發現無人應答,隨即拿來斧子把門劈開,驚駭地在卧室里發現2具遺體,正是魯道夫王儲與他的情婦瑪麗·韋切拉。

奧匈皇太子之死揭開來帝國末日!梅耶林慘案是自盡,還是政治謀殺 - 天天要聞

▲魯道夫情婦韋切拉,她與魯道夫一同死於梅耶林慘案。

消息傳回維也納,伊莉莎白皇后悲痛欲絕,餘生都只穿黑色或灰色衣服表示哀悼,直到1898年她在瑞士日內瓦被意大利的無政府主義者刺殺。有關魯道夫的死,外界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其實是一起出於政治動機的謀殺,不過後世大多相信,是憂鬱的魯道夫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身為王儲的魯道夫死後,奧匈帝國迎向開明君主制的希望可說是破滅了,約瑟夫一世繼續掌舵帝國將近30年之久,他的侄子斐迪南大公也成為奧匈帝國皇位的第1順位繼承人,但斐迪南大公卻在1914年於薩拉熱窩視察時遇刺身亡,史稱「薩拉熱窩事件」,奧匈帝國因而對塞爾維亞王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拉開序幕。

奧匈皇太子之死揭開來帝國末日!梅耶林慘案是自盡,還是政治謀殺 - 天天要聞

約瑟夫一世則於1916年因肺炎去世,他的死被視為君主制垮台的預兆,奧匈帝國也在1918年因一戰戰敗而瓦解,而這一連串事件的源頭,正是皇太子魯道夫的死亡……

(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着火了,這個責任…… - 天天要聞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着火了,這個責任……

昨天有網友在《從監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來搞調查,那會如何》留言說:舉個例子,10年前驗收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任監督員,到第10個監督員的時候着火了。前面9人沒事,第10個進去了,這冤不冤呢?如果隱患很好整改,沒有一點壓力,為什麼前面9個不做?為什麼就認為在第10個人身上就應該做,而且能做,還能做好?這段話是什...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原標題: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重讀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閃閃的紅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閃閃的紅星》是李心田寫於60年代的小說,原名為《戰鬥的童年》。1972年,該作品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入選教育部紅色經典閱讀書目,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範本,被譯成英、法、德等10餘種文字,19...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 天天要聞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王舟瑤(1858—1925),字星垣,號默盫,浙江黃岩人,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家、藏書家和地方文獻專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學教授、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經史教習、兩廣師範學堂監督、禮部顧問官。王舟瑤一生著述頗豐,著有《中國學術史》《讀經札記》,編纂有《光緒台州府志》《默盫集》,輯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遺書》等。近日,...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七七事變」吹響了全民族抗敵禦侮的號角。作為事變中的重要場景,盧溝橋迅速為國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聞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宮裡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難。尤其對胡氏來說,她面前擺着的,不只是後宮的明槍暗箭,還有一道橫了百十年的規矩——「子貴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這規矩時說得明白:皇子立為太子,親媽就得賜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勢亂政。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 天天要聞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師範大學發佈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溫州。195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石...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陝西省綏德縣人,享年66歲。早年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 天天要聞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在集義青紗帳里的游擊隊員(資料圖片)。  集義村原屬徐溝縣管轄,位於縣城東10華里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為抗擊安祿山叛軍,當地群眾自發在此集結義軍,「集義村」由此得名。  集義村的地理位置重要,與正北的大常鎮、東南的榆次縣東陽鎮呈犄角之勢。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 天天要聞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蔣介石私放岡村寧次,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留下巨大陰影——因為這意味着,一個人無論怎樣傷害中華民族,都可能不受懲罰。」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