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2022年10月14日17:08:11 歷史 1700

中國古代,不論男女皆長發及腰,想必當時梳洗頭髮是一件挺繁雜的事情,要經過劈柴、點火、燒水、洗髮、擦乾、梳理等工序,那古人究竟是用啥洗髮的,本文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洗髮的朝廷規定

現在關係調侃時有這樣一句話:你是值得我洗髮出門的人,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對於洗髮後會友都是同樣的重視,背後原因是深受儒家禮教的影響。

周朝時,當時社會對於神靈崇拜有很高的信仰度,所以在祭祀神靈時通常會沐浴戒齋,慢慢就形成了「三日一沐、五日一浴」的社會上層生活習慣。東漢說文解字》中:「沐,擢髮也;浴,灑身也。」,從而可看出古時候沐為洗髮,浴為洗身。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

漢律》中曾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浴。」,當時洗澡這等隱私之事也被納為朝廷規定,可見朝廷對沐浴的重視程度,相傳衛子夫就因一頭秀髮而被漢武帝劉徹喜愛,最後成為了皇后。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衛子夫

二、古代洗髮水

既然古人重視洗髮,那想必古人也費盡心思研發了多種洗髮用品。

1)皂角

皂角也稱「皂莢」,是將泡過的皂莢在水盆里加水反覆揉搓或硬物砸碎,待水略粘稠後撈出雜質後就成了天然草本洗髮水了。唐代時就已有文字記載皂角洗髮,據說皂角洗髮水具有去污、烏髮養發的功效,但因皂角生長地域窄且洗髮後氣味稍微比較刺激,慢慢就被其他洗髮水替代了。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皂角

2)無患子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意思是無患子果實製作的洗髮品不單洗頭,還可洗身,效果比皂莢更好。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無患子

3)木槿葉

木槿葉洗髮水因其功效與皂角洗髮水類似,但氣味更加清爽,也就成了皂角替代品,其製作方式和皂角大同小異。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木槿

4)茶枯

古人把油茶籽榨油後殘渣壓制形成茶枯餅,浸泡於水中也可當洗髮水使用,在當時茶枯洗髮去污能力比較出眾。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油茶籽

5)草木灰

草木灰是指稻草、麥稈做飯等燒成灰後加水攪拌過濾,過濾後的溶液就成了洗髮水,因鹼性具有較好的去油效果。春節戰國的典籍《禮記·內則》記載:「冠帶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當時草木灰就拿來當清潔劑。後續草木灰無疑是古人使用範圍最廣的洗髮用品,因其製作簡單且平民百姓獲取較為容易。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草木灰

6)淘米水

西漢禮記》玉藻篇里有記載:「沐稷而靧粱,櫛用椫櫛,發晞用象櫛,進禨進羞,工乃升歌。」,從而可以看出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有用粟米等淘洗的水來洗髮,有較好的養發功效,現在瑤族有些地方依然用淘米水洗髮。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淘米水

三、古代梳子

古人對於梳頭髮也是很重視的。大文豪蘇軾就曾因脫髮而困擾,名醫告誡其多梳發可防脫髮,以及南宋詩人陸遊因多年梳發習慣而晚年依舊一頭烏髮的故事。

很多醫學典籍中都有記載梳發的重要性,如《黃帝內經》中「一日三篦,發須稠密」、《養生論》中「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及明朝養生著錄《修齡要指》中「十六宜」的第一宜「發宜常梳」。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

既然古人重視梳發,那想必要提到古人所用的梳子是啥樣式的。古人用的梳子概稱為「櫛」,也是梳篦兩字的合稱,齒稀一點的叫「梳」,齒密一點的則叫「篦」。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商 獸面紋玉梳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東漢 鑲金玉梳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唐 玉花鳥紋梳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南宋 纏枝牡丹紋玉梳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清 描金夔龍鳳象牙什錦梳具

古人對梳子的材質也很講究。宮廷貴族善用天然犀牛角製成的「犀梳」,因其清熱解毒,可以緩解頭痛。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唐 犀角梳

民間百姓則用「牛羊角梳」代替珍貴的犀梳。《本草綱目》中特別推薦了「黃楊木梳」,原因是「其木緊膩,作梳、剜、印最良」。有說法是長期使用木梳不僅可以暢通經脈、清腦提神,對失眠、脫髮也有緩解的作用。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西漢 黃楊木梳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宋 半月形包金木梳

古代人用什麼洗髮梳發?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南宋 竹篦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4年抗戰中的河南力量,190萬子弟兵的血與火 - 天天要聞

14年抗戰中的河南力量,190萬子弟兵的血與火

你知道14年抗戰中,全國傷亡「最慘烈」的省份,是哪裡嗎?不是東北,也不是南京——而是河南,1453萬軍民傷亡,比「南京大屠殺」中的傷亡,還多了將近50倍,平均每10個河南人,就有4人,倒在了血泊之中!1938年,黃河決堤的巨響,撕裂了河南的
「廢約」的幻滅!誰在抗戰勝利後重新出賣中國主權? - 天天要聞

「廢約」的幻滅!誰在抗戰勝利後重新出賣中國主權?

自1840年鴉片戰爭起,列強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抗戰爆發後,中國開啟了廢約行動。希望藉此改變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屈辱局面。 1942年成為重要轉折點!三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給予日軍沉重打擊。一系列勝利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在同盟國中的地
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賈建威接受審查調查 - 天天要聞

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賈建威接受審查調查

來源/啄木鳥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賈建威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賈建威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甘肅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賈建威簡歷 賈建威,男,漢族,1964年7月出生,河北定州人,大學學歷,1981年10月參加
隱居隆中知天下!諸葛亮攜「隆中對」登陸三謀新賽季 - 天天要聞

隱居隆中知天下!諸葛亮攜「隆中對」登陸三謀新賽季

想當年,諸葛亮隱卧隆中,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勢。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為他獻上計策「隆中對」,勾勒出蜀漢跨荊益、聯吳抗曹的宏偉藍圖,自此成為千古名策。歲月悠悠,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雖已遠去,但在創新策略SLG《三國:謀定天下》的新賽季里,我們將穿越時空,重臨「隆中對」的智慧戰場,與諸葛亮一同謀定天下!《三...
民間傳說:羅成出世 - 天天要聞

民間傳說:羅成出世

羅成,是小說《說唐全傳》中的人物,隋朝鎮守燕山的靖邊侯羅藝之子,書中主要人物秦瓊的表弟。羅成少年英雄,長相俊美,性格驕傲、任性,擅長家傳的羅家槍法,是隋唐第七條好漢。羅成羅藝是羅成的父親,隋煬帝時期,羅藝以軍功官至虎賁郎將,駐守涿郡。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