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2022年10月13日23:05:06 歷史 1754

前言

1972年的一天,一位老婦人虛弱地躺在床上。

她身邊是開國元帥徐向前,他正將剝開的橘子一瓣瓣喂進老婦人嘴裏。

老婦人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握住徐向前的手,「向前,你是個好心人,訓宣跟着你,我死也放心了。」

說完,老婦人含笑咽下了最後一口氣。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都沒能知道這個徐向前隱瞞了她40年的秘密。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徐向前和程訓宣

這位老婦人是徐向前的岳母,她的女兒程訓宣是徐向前的第二任妻子。

1911年,程訓宣出生於湖北省紅安縣程維德村。黃麻起義前後,她大哥投身革命,剛好還是徐向前的部下。

在大哥的影響下,程家五個孩子先後參加了革命,其中便有16歲的程訓宣。

1928年間,程訓宣當過箭廠列寧小學的教師、黃安縣婦聯主任、縣委常委、金寨縣委書記,是當時鄂豫皖蘇區婦女解放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29年,徐向前被黨中央派來紅安縣。一天,他到程維德村視察工作,剛好,在程氏祠堂的門口,有一群婦女在表演節目。

徐向前被吸引,他停在原處,聽程訓宣唱了一首《送郎當紅軍》。聽完一曲後,徐向前意猶未盡,他問身旁的曹雪楷:「唱歌的姑娘是誰啊,唱得真好聽!」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曹雪楷以為徐向前對程訓宣有「意思」,馬上起了做媒的心思。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於是,他找到程訓宣,在徐向前不知情的情況下,對程訓宣說:「訓宣啊,老哥想給你做個媒。徐向前是我們軍區的領導,以前的妻子去世很久了,生活一直沒人照料,你能不能考慮一下?」

程訓宣莞爾一笑。她沒有說話,算是默認了這樁婚事。

她很早就聽大哥提起過徐向前的名字和事迹,對於能嫁給徐向前這件事,陳訓宣並不抗拒,甚至滿心歡喜。

徐向前那邊也是一樣。他對程訓宣了解不算多,但見過幾次,程訓宣爽朗幹練、敢說敢做的性格給徐向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那首《送郎當紅軍》,實實在在地唱進了徐向前的心裏。

就這樣,兩個人定下了終生。之後,曹雪楷忙着為兩人籌辦婚事,結果,「婚禮在哪辦」的問題難住了他。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徐向前常年在外打仗,根本沒個固定的落腳點,想來想去,只有紅軍招募處的房子最合適。

可是,紅軍招募處用的地方是程氏祠堂,這麼一來,程家的族人們會同意嗎?

曹雪楷不確定,他試探地找到程氏家族的族長,跟對方說清楚了來龍去脈,沒想到,族長二話沒說,就同意把程氏祠堂借給他。

他說;「紅軍是為了窮苦人打天下的,既然沒有地方,就在程家祠堂辦吧。訓宣能夠嫁給徐師長,是我們程家的榮光,你們可要辦的熱鬧一點!」

曹雪楷終於放下心來,他為兩位新人熱熱鬧鬧地辦了一場婚禮,程家人還把祠堂旁邊的兩間祖屋騰出來,給他們做了新房。

婚禮結束後,一對小夫妻本該甜蜜一段時間的,可革命鬥爭時期,他們沒太多時間你儂我儂,反倒來去匆匆,聚少離多。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1931年,剛從蘇聯回國的張國燾來到紅四方面軍。從這時開始,他把紅四方面軍攪得一團亂,還大搞「肅反」運動。

一天,徐向前率隊行至紅安縣七里坪時,派出警衛員張波將自己破了洞的襪子、衣服送去程訓宣那裡。

其實,徐向前的襪子衣服從來都是自己補的,這一次,徐向前無非是以程訓宣縫衣服為名,讓張波打探一下她的情況。

誰知,張波去了沒多久,便抱着衣服襪子回來了,他面色悲戚地告訴徐向前,程訓宣已經被抓了。

從此之後,徐向前和程訓宣再沒有見過面。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後來,徐向前率隊南下作戰,而張波留在了蘇區。他想方設法要去獄中探望一下程訓宣。

第一次去,保衛局的人堅決不讓張波與程訓宣見面,任憑他費勁口舌,也無濟於事。

第二次去,張波終於和程訓宣見面了。在低矮潮濕的牢房中,張波看到了遍體鱗傷的程訓宣。

此時的程訓宣還不知道徐向前已經離開鄂豫皖蘇區的事情,她流着淚囑咐張波,不要讓徐向前來這裡,免得連累他。

臨別時,她托張波轉告徐向前,說自己寧死也不會做對不起徐向前的事情:「我跟他們說,徐向前對黨赤膽忠心,不容陷害,他們用肉刑拷打我,看來我活不長了。」

一番話說得張波淚流滿面,他告訴程訓宣:「請放心,我見到徐軍長後,一定將您的話轉告他。」

不久後,張國燾秘密處死了程訓宣,那時候的她只有21歲。臨死的前夜,從程訓宣的牢房中還傳出了悠揚的歌聲,就同她與徐向前的第一次見面一樣。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與黃傑相伴一生

程訓宣犧牲的消息,徐向前直到長征結束後才聽說,這時候,程訓宣犧牲已經幾年了。

他悲憤地質問紅四方面軍的一個知情人:「為什麼把我老婆抓去殺害?她有什麼罪?」

對方實話告訴他:「她沒什麼罪,當時抓她,是張國燾為了搞你的材料。」

在殺害程訓宣的同時,張國燾還殺害了程訓宣的弟弟。程訓宣家的房子三次被燒,把家裡的老人逼得東躲西藏。

程訓宣的母親汪秀芝對女兒犧牲的事情毫不知情,新中國成立後,她匆忙來到北京,盼着與自己許久未見的女兒團聚。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只是,此時的徐向前已經和黃傑結婚了。說起他們兩個,也算得上是同病相憐。

1909年,黃傑出生於湖北省江陵縣郝穴鎮,她伯父曾任郝穴團防局團總,是當地有名的封建衛道士。

因此,他常常向黃傑灌輸封建思想,這讓年少的黃傑異常反感。

1924年的一天,伯父來到黃傑家,對她說:「娃啊,你又長大一歲,轉眼也十幾歲了,你看,村裡和你一般大的女孩都已經嫁人生子了,我合計,趁着年關,你也把婚事辦了吧。」

原來在前不久,伯父為了和另一家豪紳聯姻,擅自將黃傑許配給了那家的兒子。

黃傑千般萬般不願意,那時候的她還在上學,況且那家的兒子還是個臭名昭著的浪蕩公子哥。

黃傑和伯父大吵了一架,說什麼都不願嫁給對方。1924年,只有15歲的黃傑逃了婚。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兩年後,身處武漢的黃傑聽說了一個消息——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原黃埔軍校)招收學員。

1926年12月,黃傑風風火火地拜見了總教官惲代英,並填寫了報名表。

這次考試只招收25名學生,錄取率很低,女生就更不容易了。即便如此,黃傑還是通過了考試。

開學後,黃傑在一眾女孩中表現優異。她文化基礎好,人也聰明,尤其擅長研究戰術問題,得到了不少軍事教官的青睞。

那時候,黃傑有個響噹噹的外號,叫「軍校之鷹」。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1926年,黃傑參加了北伐戰爭,還見到了周恩來、李富春、陳毅、徐向前等中共領導人。

她堅定了自己對革命的嚮往,並於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不久,黃傑被派到鄂西工作,她化名「桂青」,成了第一任中共松滋縣委書記。

一年後,黃傑又去到上海。那段時間,她奔走於各處,負責中央軍委、中共江蘇省委和上海市委的交通聯絡工作,還認識了周恩來、何香凝、潘漢年等中共領導同志。

1930年冬天,黃傑給周恩來做了交通員。有一次,周恩來派她將一份情報送到劉伯承那裡。

黃傑將情報藏進茶葉桶,然後大大方方地前往劉伯承家中。停到門口後,黃傑按規定朝窗口看了一眼,瞬間,她慌亂了起來。

那時候,地下工作有規定,需要在窗口系一條紅繩,如今紅繩不見了,黃傑不知道劉伯承是不是出了什麼意外。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她火急火燎地趕了回去,向周恩來報告了這個異常情況。巧的是,周恩來剛跟劉伯承通了電話,確定劉伯承在家中,而且沒有任何問題。

周恩來也有些着急了,他批評黃傑,只顧着玩誤了事。黃傑委屈得掉淚,就在這時,劉伯承來了,他安撫黃傑,說自己會把事情搞清楚的,肯定不會冤枉了她。

劉伯承回家後,搞明白事情真相後給周恩來打了個電話。

原來,這一切只是一場烏龍。劉伯承的夫人從鄉下帶來兩隻母雞,一時找不到繩子綁,就把窗口的紅繩拿去用了。

誤會解開,周恩來向黃傑道了歉,兩個人冰釋前嫌。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除了工作,黃傑還在這裡邂逅了自己的愛情,她的男朋友叫曾中生,1930年7月,他們一起被調到南京,任中共南京市委書記。

不久後,他們結為夫妻。然而,甜蜜的夫妻生活還沒開始,曾中生便被調到鄂豫皖根據地任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夫妻倆被迫分隔兩地。

臨行前,黃傑與曾中生約定,幾個月後便會去鄂豫皖與他團聚。可惜的是,她沒能走開,而曾中生也同程訓宣一樣,被捲入張國燾的「爛攤子」中。

1935年8月中旬的一個夜晚,張國燾將曾中生秘密殺害,並誣陷他逃跑投敵。

那時候的黃傑剛從獄中出來,她在英租界的提籃橋女監被關兩年半。出來後,黃傑先是嘗試與延安取得聯繫,未遂後輾轉去到香港,這時,她才知道曾中生已含冤遇害的噩耗。

1940年,黃傑在張琴秋大姐的牽線下,認識了已經單身8年的徐向前。同病相憐的他們很快便走到一起,並於1946年5月4日結為伉儷。

幸運的是,他們在餘生的日子裏相伴一生。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隱瞞岳母40年的秘密

然而,徐向前並沒有忘記程訓宣,他永遠記得這個為他犧牲了的女人。

1984年時,他曾在《歷史的回顧》中專門提到程訓宣,並稱之為「我愛人程訓宣」。

就連岳母汪秀芝來到北京後,徐向前也第一時間去看望了她。和程訓宣的大哥商量後,徐向前決定把程訓宣犧牲的事情瞞下來。

一見到徐向前,汪秀芝趕緊招呼他坐下,並自己起身從柜子里拿出一罐米酒

她挨着女婿坐下,為他斟上滿滿一杯酒:「向前,訓宣去哪了?娘來了,這孩子怎麼也不來看看我啊?」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徐向前不知怎麼回答才好,他不忍心把這個不幸的事實告訴老人:「訓宣在陝西學習呢,一時回不來,您別怪她。」

汪秀芝失望的嘆口氣:「這孩子,她不想娘嗎?一走就是幾十年,老是忙得顧不上,這回又不在......」

聽着岳母的念叨,徐向前心如刀絞。可能是看出女婿心情不好,汪秀芝很貼心的停止抱怨:「來,向前,咱們不說訓宣了,你來嘗嘗娘專門給你們帶的紅安老米酒。」

徐向前一飲而盡,又讓汪秀芝為他斟上一杯:「娘,這一杯我代訓宣喝了,向您賠罪。」

徐向前一杯接着一杯,既是害怕岳母追問程訓宣的事情,也是為紓解自己內心的悲痛,一時間,這個指揮過千軍萬馬的老帥,遇上了最無解的難題。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怕什麼來什麼,可能是太久沒見到女兒,汪秀芝的思緒一直都在程訓宣身上,她試探的同徐向前商量:「向前,娘跟你商量件事,既然訓宣忙,走不開,那你幫娘買張車票,娘去看看她。」

說著,汪秀芝從床下拖出一個竹背簍,準備收拾東西出發。徐向前趕緊搶過背簍:「娘,您若是真的要去,我們送您。只是訓宣功課很忙,要準備考試,您說去就去,會打擾到她......」

一聽還是見不到女兒,汪秀芝急了:「我等了她這麼多年,我恨不得馬上見到她,那你說該怎麼辦啊?」

徐向前不忍看岳母央求的眼神,他「狠狠心」說:「您老要是等不了的話,那我打電報讓訓宣退學回來。」

「別,別,別.......」汪秀芝趕緊阻止,「娘就是想她了,一時半會兒見不到也沒啥,你讓她安心學習吧,你們都是做大事的人,娘老了,都聽你們的......」

1972年,徐向前的岳母含笑辭世,至死不知道徐向前隱瞞40年的秘密 - 天天要聞

可能是知道女兒「過得很好」,汪秀芝心滿意足的回了紅安。為了讓老人能夠安享晚年,一輩子光明磊落的徐向前,小心翼翼地編織着善意的「謊言」。

他會記下他與岳母說過的每一句話,每一件事,以免失言。有時,他還會捎着「程訓宣」的問候,為岳母過生日,或是和岳母一起為「程訓宣」慶生,每到這時,他對程訓宣的懷念都會瘋狂滋長。

為了不讓岳母懷疑,徐向前細緻地為程訓宣安排了很多「工作」,從「陝西」調到「青海」,又從「青海」調到「新疆」,最後調到「蘇聯」。

後來,中蘇關係惡化,老人擔心地問:「訓宣怎麼還不回來,會不會出什麼事?」

徐向前索性跟她一起嘆息,直到老人反過來安慰他。

1972年,汪秀芝在女婿無微不至的關照下,含笑咽下了最後一口氣。臨終前,她拉着徐向前的手說:「向前,你是個好心人,訓宣跟着你,我死也放心了。」

而她至死都不知道的是,女兒程訓宣在40年前便已離她而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新華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長、深圳市委原副書記秦文俊逝世,享年94歲 - 天天要聞

新華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長、深圳市委原副書記秦文俊逝世,享年94歲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新華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長、深圳市委原副書記秦文俊同志(享受省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8日18時25分在深圳逝世,享年94歲。秦文俊,1932年5月生,湖北黃岡人。1949年7月在武漢中原大學政治學院學習並參加工作,1952年7月加...
甘於被「圍獵」,廣東韶關樂昌市政協原主席鄔賢有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甘於被「圍獵」,廣東韶關樂昌市政協原主席鄔賢有被開除黨籍

據韶州清風消息:日前,經韶關市委批准,韶關市紀委監委對韶關樂昌市政協原主席鄔賢有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鄔賢有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無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禮品;違背組織原則,在組織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甘於被「圍獵」,將公權力當成謀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工...
寧德市委書記調整 - 天天要聞

寧德市委書記調整

福建日報5月20日消息,日前,福建省委決定,張永寧同志任寧德市委書記。張永寧(資料圖)福建省委組織部5月13日發佈任前公示公告。其中:張永寧,男,漢族,1967年10月生,大學,中共黨員,現任寧德市委副書記、市長,擬任設區市黨委正職。公開簡歷顯示,1989年,張永寧從福建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後進入晉江縣養正中學任教,...
古代盛行「表哥娶表妹」為何很少生出智障兒?原因其實很簡單 - 天天要聞

古代盛行「表哥娶表妹」為何很少生出智障兒?原因其實很簡單

影視劇常常會設定一個「青梅竹馬」的橋段,尤其是古偶劇,還是古言小說。編劇或者作者,設定的「青梅竹馬」大多是從小一起長大,對彼此都很了解的小夥伴,同一個村子的,或者家裡離得不遠的。嚴格來說,在古人的觀念里,這都算不上青梅竹馬,他們覺得真正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