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2022年10月08日21:48:45 歷史 1862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濃厚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蔣介石是真小人,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仰仗着江浙財團門閥的財力起家,當上中華民國的總統後,蔣介石是倒行逆施,背叛革命,實行完全的獨裁統治。

  敗退台灣後,守着一畝三分地,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還要搞一些勾心鬥角,搞出了許許多多的冤案。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比如1955年,蔣介石聽到了傳言,自己的靠山美國人覺得,自己這個小弟不太靠譜,決定另立傀儡,而最佳人選就是國軍上將、抗戰名將孫立人,結果蔣介石一氣之下,罷免了孫立人,還誣陷他,結果孫立人被幽禁了33年,直到臨死前幾年,才平反昭雪,獲得自由。

  1990年,前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臨死之前,孫立人立下了奇怪的遺囑,說他死後「不回歸祖墳,棺材也不入土」,而他的後人也尊重了他的遺願,人不還鄉,棺不入土。

  這是為何?今天我們來講講前國軍上將,抗戰名將孫立人與蔣介石的一些恩怨往事,在推古論今的同時,着重講述一下著名的「孫立人事件」及其對孫立人人生的影響,讓我們再強調一下這位將軍的名字,他叫孫立人。

投筆從戎

  在國共正逢時期,國共兩黨中人才輩出,將星閃爍。

  在眾多將星之中,孫立人是很獨特的一個,不管是他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還是他個人的成長軌跡,都值得單獨拎出來說道說道。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孫立人出生於1900年12月8日,祖籍安徽廬江金牛鎮。

  安徽廬江是個好地方,水土豐沃,人傑地靈,歷朝歷代代有人才,孫立人在這樣的地方長大,可見他的家境是不錯的。

  確實,孫立人出身於廬江大戶人家,祖上都是讀書人,孫立人自幼飽讀詩書,知曉文墨,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他中學時期,一直是年級第一,十足的學霸才子。

  後來,孫立人考上了清華大學土木專業,1924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孫立人又出國留學,到美國普渡大學繼續攻讀土木工程。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普渡大學是美國名校,來自華裔的知名校友有後來的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導彈之父梁思禮等,而本土知名校友有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等。

  後來,普渡大學的知名校友名錄中,又添上了孫立人的名字,只不過當時的孫立人,只是普渡大學的一名普通學生,所學專業普普通通,自身成績普普通通。

  之所以廬江學霸在普渡大學成績一般,是因為當時的孫立人並無心學習。

  影響他認真學習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當時美國科技的先進,工業實力的強大,又比如當時的中國正在轟轟烈烈地鬧革命,這一切都讓孫立人心裏着急又火熱。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國民大革命

  但是急也沒用,在歷史和革命大潮面前,個人的力量基本影響不了歷史的走勢,而當時的孫立人,一介白身,對於國內情勢更是無從影響。

  孫立人決定投筆從戎,改學軍事。

  孫立人1925年在普渡大學畢業,畢業後,他考入了美國南方的「西點軍校」,有着「將星搖籃」之稱的弗吉尼亞軍校,就此踏上了戎旅生涯。

  弗吉尼亞軍校是美國僅次於西點軍校的第二軍校,與強調絕對紀律的西點軍校相比,弗吉尼亞軍校更像是一所現代化軍校,它沒有對紀律有過度的強調,反而更重視學員的個人能力成長。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美國弗吉尼亞軍校

  在這裡,孫立人系統地學習了步兵作戰的基本戰術與高級一點的合成戰術,步炮協同,熟悉了戰場生存等基本技能,並鍛鍊出了堅強的體魄。

  這個過程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孫立人本身只是個柔弱的書生,讓他一下子就適應鋼澆鐵鑄的軍事生活,是很難的,但他身上同時也有東方讀書人的堅韌。

  身子弱,他就去跑長跑,風雨無阻,健身房和格鬥場也是他常去的地方。

  時間一長,他的努力得到了周圍人的認可,美國學員兵不禁對這個東方書獃子刮目相看。

  1927年,孫立人從弗吉尼亞軍校畢業,在畢業典禮上,他得到了教育長很高的評價,認為他有成為優秀軍人的潛質,在孫立人的畢業紀念冊上,他的評語是「極好」,他的畢業績點是「優秀」。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孫立人在弗吉尼亞軍校畢業時的畢業手冊及評語

  從軍校畢業以後,孫立人沒有急着回國,而是花了一年的時間,遊覽了歐洲,考察了英法德意等歐洲軍事強國的軍事發展情況,增長自己的見識的同時,找找差距。

  1928年6月,孫立人乘坐遠洋貨輪迴到中國,靠在大連碼頭上,然後徑直回家。

  雖然學成歸來,但未來路在何方,孫立人要考慮一下。

  而他最後的決定,就是當時中國最大的黨派,也就是孫中山創立的國民黨。

  孫立人在國民黨的第一份職位,是在國民黨的中央黨校里當教官,中尉軍銜。

  挺好的,最起碼比他在弗吉尼亞軍校畢業時,軍銜還升了一級!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但孫立人並不滿足於在學校里當個教官,他是個專業軍校畢業的專業軍人,哪怕比起黃埔軍校的畢業生都不遑多讓,他自然是有自己的傲氣的,在軍校當個教官,那叫屈才。

抗日名將

  孫立人在國民黨中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是宋子文

  在宋子文的推薦下,孫立人很快得到重用,1930年,孫立人出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擔任副總隊長,上校軍銜。

  兩年時間,從中尉直升上校,孫立人的升遷不可謂不快,但也由此可見,國民黨內部用人之隨意,制度之鬆弛。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1932年,孫立人調任稅警總團第二支隊任第四團團長,職位變動,軍銜不動。

  孫立人在任上乾的還是不錯的,但是,由於其身上帶有一股文人的氣質,與周圍五大三粗的軍漢格格不入,因此有些國軍中人就不太待見他,其中就包括國民黨的領頭之人蔣介石。

  這也是他不太重用孫立人的原因之一,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蔣介石的老毛病,他對非黃埔系的總是有着偏見,認為非親非嫡不算是自己人,像是黃百韜那樣非黃埔系但又受蔣重視的孤臣,都算是個例。

  但是很快,這些人對孫立人的看法就得到了改觀,因為局部抗日爆發了。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1932年,「一·二八」抗戰爆發,孫立人帶領的稅警總團第四團,在擴編之後以番號88師獨立旅參戰,這支獨立旅由孫立人親自操練,形成了比較強悍的戰鬥力。

  在戰鬥中,孫立人的部隊戰鬥英勇,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每每衝鋒在第一線,不僅受到了官兵的愛戴,也令其他軍官對他的印象有所改觀。

  但孫立人的成名之戰,是在後來的全面抗日戰場上。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此時的孫立人擔任稅警總團總隊長,上校軍銜。

  上海保衛戰中,他帶領部隊奮勇抗戰,出生入死。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軍隊從上海敗退之後,在淞滬會戰中,孫立人的部隊位於蘇州河防區,沒有了誤傷平民的危險之後,孫立人帶着部隊放開手腳跟日軍大幹一場。

  孫立人帶隊衝鋒,在他的帶領下,部隊七次擊退日軍的集團衝鋒,將敵軍死死地拖在蘇州河之前,讓日軍強渡蘇州河,直取中國軍隊後方的計劃得以破產,大大遏制了敵人的進犯進度。

  但是,孫立人的部隊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傷亡,畢竟當時的國軍部隊,相比於精悍的日軍兵卒,還是差了一些。

  但是,孫立人的悍勇也是得到了蔣介石的認可,稱其為「打不爛、打不死、不怕死」的孫立人。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淞滬會戰

  確實,孫立人雖說是軍官,但是每次打仗都沖在最前頭,數次在敵人的機槍掃射下受到重創,傷勢最重的時候他負傷13處,血流如注,面色如紙,性命危在旦夕。

  但即使是這樣,孫立人依然挺了過來,活了下來。

  戰後,蔣介石提拔孫立人為陸軍少將,1941年,孫立人任新編三十八師師長,而這次,他的作戰目標是緬甸日軍。

  在緬甸,孫立人再次跟日軍硬碰硬,打了許多大勝仗,其中,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方面的第一場大勝仗,就是孫立人麾下的新編三十八師完成的。

  在這裡,孫立人的才幹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被盟軍部隊的友軍稱為「東方隆美爾」,而他在國民黨軍中的影響力也隨之日益高漲。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孫立人與入緬美軍交流經驗

  抗戰勝利後,孫立人晉陞為陸軍中將,接手全美械的美械部隊新一軍。

  這支部隊由蔣介石親自負責組建,全部裝備為美械裝備,另有一些日軍裝備作為補充,戰鬥力十分強悍,是國民黨軍的五大王牌之一。

  擔任新一軍的軍長,卻讓孫立人自信心膨脹,結果他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經常向上級、同僚放嘴炮,惹得蔣介石對他十分厭煩。

  這種厭煩,在蔣介石敗退台灣之後,終於爆發了。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莫須有之罪

  敗退台灣之後,孫立人擔任「台灣防衛司令」,中將軍銜,也算是身居高位了。

  但是,孫立人對此卻不滿足,他對蔣介石說,希望蔣介石能夠晉陞他為上將軍銜,與白崇禧等平起平坐。

  從能力上看,孫立人與白崇禧是差一點,但也就差一些資歷和地位,給他晉陞上將軍銜似乎無可無不可。

  但是蔣介石不喜歡有人給他這種指手畫腳的感覺,因此他婉拒了孫立人的要求。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但是孫立人因為是美國軍校畢業的畢業生,不說是二戰中的盟軍美國軍隊,就連美國政府他都能說上話,影響力是很有一些的。

  這個問題讓蔣介石很是難受,他不喜歡孫立人,但又不得不用他,因為美國的援助對於蔣介石來說,就是最後的救命稻草,是他「反攻光復」的希望。

  1951年,孫立人晉陞上將軍銜,二級陸軍上將。

  但是之後的一次,蔣介石偶然聽到風聞,說是美國人對蔣介石感到失望,決定另立一個傀儡,來執掌台灣,而那個人,就是孫立人。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接替羅斯福成為美國總統的杜魯門

  這個消息就像是踩到了蔣介石的貓尾巴,讓他登時大怒,於是,就是一不做二不休,馬上就炮製了一個「孫立人事件」,把孫立人搞下台,奪職削權,順便幽禁。

  這下,孫立人是徹底偃旗息鼓了。

  蔣介石是真小人,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儘管,孫立人對自己的冤屈,要求再審,但是蔣介石對孫立人的態度十分堅決,那就是讓他徹底消失在美國人的「考慮名單」中。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反正就是硬拖,拖到孫立人淡出美國人的視野為止。

  而這一句話,就是孫立人33年幽閉生活的全部。

  一開始,被圈禁在家裡,孫立人的心情還很不爽,時常對着空氣發怒,但是時間一長,他再怒,也不會得到回應。

  這就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了,因為是半軟禁狀態,孫立人甚至踏不出自己的家門,因為,在他的門外,還有一群蔣介石布置的「軟釘子」,這些特務們,專門盯着孫立人及其家人,許進不許出。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晚年孫立人及其夫人

  就像一群獄卒。

  孫立人的晚年生活,或者說他被幽禁,被限制自由的這段時間,他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原因很簡單,沒錢。

  因為他是蔣介石不喜歡的人,所以當局也不給他發薪水,而他又出不來門,待不了客,無人接濟之下,生活險些無法繼續。

  幸好孫立人懂得一些瓜果栽種,他自力更生,侍弄幾畝薄田,總算勉強供應住了一家老小,後來,他更是盤下了一片山坡,種植瓜果,才將自己的幾個子女全部供養出來。

  孫立人的幽閉生活,一直持續到了蔣經國去世,整整33年。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蔣經國

但是在那之後不久,孫立人自己也即將壽終正寢,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在家裡病逝,唯一的遺言是,「我對得起我的國家,但對不起民族,就地遷葬,不回大陸了,還有,我的棺材不用入土,就這麼晾着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鞋王,曾叫板美國,如今慘遭孫子逼宮? - 天天要聞

中國鞋王,曾叫板美國,如今慘遭孫子逼宮?

靠制度,才能基業長青。作 者丨張靜波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1992年的紐約,火藥味十足。當美國記者質疑汪海,他穿的是否為雙星鞋時,這位中國鞋王當即脫下鞋子,高舉過頭頂,向人們展示鞋底的商標,並用英語高呼:China Double Star!此舉在美國引起轟動,有媒體戲稱:汪海是除赫魯曉夫之外,第二個敢在美國公眾面前脫...
漢朝使者為何死亡率居高不下? - 天天要聞

漢朝使者為何死亡率居高不下?

有聽友問我這麼一個有些難回答的問題,說歷史上漢朝使臣頻繁遭遇殺身之禍,到底啥原因?實話講,哪個朝代我們的使臣都有被殺的,但確實漢朝人數上是多了些。我們就試着串着故事講講大概。
高句麗復活甲還沒捂熱,就被大唐反手砸了個稀碎 - 天天要聞

高句麗復活甲還沒捂熱,就被大唐反手砸了個稀碎

一萬唐軍暴揍五萬敵軍,將高句麗死灰復燃的氣焰徹底覆滅!也將反水的新羅連帶着一起瘋狂教育。此戰殲敵上萬,俘敵同樣達到上萬。這一戰將盛世大唐之威揚遍四海,此戰就是公元668年的石門之戰。這一戰的背景有點搞笑,因為這一年大唐剛剛覆滅高句麗,並將他
南陽王府山的七大難解之謎 - 天天要聞

南陽王府山的七大難解之謎

南陽王府山,坐落在河南南陽市工農南路旁,是明朝唐王府的後花園核心。這座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不光是個建築奇觀,還因七大未解之謎聞名,吸引了無數人來探秘。朱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1376年9月18日出生,母親是李
基因證實,芬蘭人是漢族親戚,8000年前分開,還帶走了狗 - 天天要聞

基因證實,芬蘭人是漢族親戚,8000年前分開,還帶走了狗

基因研究證明,芬蘭人和漢族竟然是遠房親戚!這關係得追溯到8000年前的一次大遷徙,而且更絕的是,當時遷徙的人還帶上了他們的狗。這事兒聽起來像歷史懸疑劇,但全是真材實料,科學家們用DNA證據一步步揭開的。先說這發現的來頭。
男子「賭神」附體連贏好多場?原是麻將機內有蹊蹺 - 天天要聞

男子「賭神」附體連贏好多場?原是麻將機內有蹊蹺

極目新聞記者 黃忠通訊員 黃夢玲「老王,你最近火氣怎麼這麼好,清一色說來就來?」「是啊,每次都是我們幾個人打,你的水平我可清楚啦!」「雖然我們只是娛樂,輸贏很小,但老王你要是有胡牌的訣竅也要告訴我們一聲啊!」……近日,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一起非法銷售竊照專用器材案宣判,很好地解答了老王牌友...
英雄重慶⑨|鄒進賢:被讚譽的「革命啟蒙老師」 - 天天要聞

英雄重慶⑨|鄒進賢:被讚譽的「革命啟蒙老師」

新重慶-重慶日報 鄒進賢 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供圖【人物簡介】鄒進賢(1899~1930)又名鄒游、鄒定達,化名朱三元、周三元、周正清,四川省綦江縣(現重慶市綦江區)人。四川共產主義先驅者,四川黨組織和武裝鬥爭的重要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