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紅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毛澤東主席在國際交往中接收的禮品可謂五彩繽紛、寓意深刻,它們是新中國外交大事的歷史物證。有的價值連城,有的禮小情深,是各國民俗風情、藝術風貌的生動體現,件件鐫刻着新中國外交的過往歷史和不凡成就。
50年代:與蘇聯和朝鮮等國交往密切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一經向全世界宣布建交意向,10月3日蘇聯就率先做出積極回應,第一個承認新中國並表示即刻建交,且沒過幾天就派駐大使來新中國上任。不久,又誠邀毛澤東前往出訪。
這是新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出國訪問。這次訪問名義上是為祝賀斯大林70壽辰,其實是要與蘇聯搞一個「既好看又好吃的東西」。 12月21日,毛澤東出席了蘇共中央在莫斯科大劇院為斯大林70壽辰舉行的盛大的慶祝儀式。毛澤東在大會上的祝詞引起了與會各國共產黨高級代表團的強烈反響。
1950年1月20日周恩來總理到達莫斯科。經過幾輪會談雙方達成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共識。2月14日,在毛澤東訪問蘇聯期間,中蘇在克里姆林宮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這就是毛澤東說的那個「既好看又好吃的東西」。此次訪問的實際成果即《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使新生的共和國獲得了蘇聯的巨大支持。
◆在莫斯科舉行慶祝斯大林70壽辰宴會上,毛澤東和斯大林在一起。
新中國領導人的第一次出訪,欣喜地接收了一件塑料斯大林故居建築模型禮品。這一禮品也因為斯大林這位國際共產主義領袖的身份而具有了特殊的紀念和象徵意義。孰不知,那個時候塑料才剛剛發明問世不久,是一種格外珍稀、貴重的材質,以此製作成的禮品當然造價不菲,彌足珍貴。
當晚,中國以駐蘇大使王稼祥名義在克里姆林宮附近的米特勒保爾飯店舉行盛大招待會。斯大林破例率蘇共政治局委員們出席了這次宴會。參加宴會的中蘇官員多達五百餘人,把宴會廳擠得滿滿的。宴席的主菜是傳統的中國火鍋。擺在斯大林和毛澤東面前的火鍋是特製的。
這隻火鍋是中方從國內帶來專門送給斯大林的生日禮物。宴會開始前,蘇聯方面的安全人員把它拿去,後來發現原來的紫銅火鍋變成了銀白色的。蘇聯方面說,怕銅有毒,特地鍍了一層錫。斯大林對吃火鍋顯然不在行。進餐時,他把生冬筍片直接放進嘴裏並連說「好吃,好吃!」毛澤東夾了一片筍,放在火鍋里涮了涮,然後放進嘴裏,微笑着說「這樣吃,味道會更好些。」斯大林照着毛澤東的樣子試了試,說:「果然不錯,中國菜確實名不虛傳!」
有關這次訪問的禮品很有些特色。因為是祝壽活動,自然少不了「壽禮」。這些禮物作為國禮,可能在現代外交史上是十分罕見的。去蘇聯前,按照毛澤東的要求,有關方面做了認真細緻的準備工作。為了給斯大林選壽禮,12月1日,毛澤東親自起草給中共山東分局的電報,明確要求:「斯大林同志今年十二月廿一日七十大壽,中央決定送山東出產的大黃芽白菜、大蘿蔔、大蔥、大梨子(即萊陽梨)作壽禮。」每樣5000斤共2萬斤,由中央派飛機到濟南接運,並要求「注意選擇最好的」。壽禮中的農產品,除上述蘇聯緊缺的蔬菜與水果(包括河北鴨梨、雪梨,北京的綠皮紅心圓蘿蔔,江西小金橘等)外,還採購、調運了浙江的龍井茶、安徽的祁門紅茶、江西的冬筍等。另外,還帶了江西景德鎮的瓷器,湖南湘繡斯大林像,福建的漆器,杭州的絲綢紡織品和刺繡屏風,貴州茅台酒,上海名煙、牙雕以及紫銅火鍋、12雙象牙筷子等。
這次去莫斯科給斯大林祝壽,毛澤東所帶的禮物是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義贈送的。
新中國剛剛建國,百廢待興,中國政府能拿出來作國禮的不會有多麼高級的,但這已經凝聚了中國領導人十足的誠意。
毛澤東這次出訪,由於隨行人員太少,沒有專門禮賓工作人員。如果一定要說說這次訪問的禮賓工作,不能不提到周總理,正是他在關注着這項工作。周總理把主席送出國、送回國,親自打點禮品,親自關照送給斯大林的壽禮以及送給蘇聯其他領導人的禮品。
外交波瀾真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圓滿出訪蘇聯歸來不到一年,毛澤東就又為抗美援朝戰爭絞盡腦汁籌劃事宜了。面對當時「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咄咄逼人、大有將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扼殺於搖籃之中的狼子野心,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親自策划了一出千古絕唱的「瓷盤外交」。
在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艱苦卓絕的白熾化膠着狀態之際,遠在北京的毛澤東主席時時關注、指揮着朝鮮戰局。在國內開展轟轟烈烈的支援抗美援朝運動的同時,一出「瓷盤外交」的好戲在毛澤東主席的導演下出台了……
1951年初夏,中共中央辦公廳根據毛主席的意見,指示江西省委燒制「水滸故事瓷盤」作為國家禮品瓷贈送斯大林,要求「高級、特製、美觀」,能充分反映中國的「民族特色」。
江西省委旋即派員趕赴景德鎮,決定以明、清兩朝的皇家御窯、解放後更名為建國瓷廠的瓷器為主,邀請國內瓷業精英,共同策劃、設計、燒制這套「水滸故事瓷盤」。根據水滸108將的故事,設計出108個故事連貫的瓷盤,為了更充分表達毛澤東主席給斯大林贈送「水滸故事瓷盤」的深刻用意,中央辦公廳決定增加江西省委所撰七律序詩盤和墉生書「替天行道」楷書跋尾盤,共110隻為一套,每個盤子都寫有「中共江西省委贈」。
建國瓷廠全體製作人員為中蘇友好的熱情所鼓舞,竭盡全力,精鍊瓷泥和釉料,彩繪高手們精心設計畫面,一絲不苟,終於燒製成功三套「水滸故事瓷盤」。出窯後精選一套派專人送往北京,毛澤東主席十分滿意,將其作為國家禮品瓷,並以中共江西省委的名義贈送給斯大林。
◆毛澤東贈送給斯大林的「水滸故事瓷盤」,包括七律序詩盤和墉生書「替天行道」楷書跋尾盤共110隻。
斯大林對這套精美絕倫的「水滸故事瓷盤」十分喜愛,更深諳毛主席希望他這個老大哥「替天行道」的弦外之音。
於是,斯大林和他領導的蘇聯對艱苦卓絕作戰中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給予大力的支持。除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初期,斯大林命令蘇聯空軍和防空軍高炮部隊直接參戰,有力地支持了志願軍入朝初期作戰外,又專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培訓空軍並派出顧問團協助年輕的中國空軍作戰。根據志願軍武器裝備落後、陳舊的實際情況,斯大林領導的社會主義蘇聯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提供了40個陸軍師的全部裝備及大批運輸車輛、軍用物資等援助,還將威力巨大的、令「聯合國軍」聞風喪膽的「卡秋莎」火箭炮裝備志願軍炮兵,為抗美援朝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時光荏苒,逝如流水。70多年過去了,但那千錘百鍊而特製的、代表當時中國制瓷最高水平的110個「水滸故事瓷盤」在開國領袖導演的「瓷盤外交」中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沒。斯大林逝世後,這套110個「水滸故事瓷盤」被當做中蘇友好的象徵被蘇聯國家博物館(即今天的俄羅斯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上世紀80年代,湖南省一個代表團訪問了瓷都景德鎮,在景德鎮輕工部陶瓷研究所看見了剩下的兩套「水滸故事瓷盤」。出於對毛主席「瓷盤外交」策略的崇敬和對這套曠世罕見的極品瓷盤的喜愛,湖南一實業家出巨資買下了一套珍藏,至今已成為國內僅存的完整的一套。這套精美絕倫的曠世珍瓷,生動形象地記載了毛澤東主席高超的外交藝術。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議》的簽訂,標誌着歷時3年多時間的朝鮮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中朝兩國人民在共同反抗侵略軍的鬥爭中結下了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同年11月,金日成來訪。在他帶來的禮物中,有一隻長方形嵌螺鈿木胎漆盒格外引人注目。盒子的蓋面中央用螺貝片鑲拼着四個朝文大字「萬壽無疆」。這是朝鮮平壤市全體市民專門送給毛澤東主席60壽辰的生日禮物。這隻漆盒是由平壤藝術家精心製作的。螺鈿漆器工藝是中朝兩國的傳統手工藝,久負盛名。這件漆器呈長方形,底邊略大,矮腳,盒面稍鼓,底漆為黑色,光亮潤澤。圖案為幾何對稱圖形,四周用螺鈿修飾出細緻纖巧的蔓枝花紋,顯示出朝鮮藝人高超的技藝,表達了朝鮮人民美好的祝願。這件漆盒的器物語言自然也暗含有「兩國好和,如膠似漆」之意。
◆1953年朝鮮平壤全體市民贈送給毛澤東的漆盒以慶祝其60壽辰。
新中國外交可謂層層疊出。「金鑲寶石首飾及孔雀石首飾盒」的漂亮國禮,是1954年9月剛剛上任的蘇聯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的赫魯曉夫訪華時贈送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的。赫魯曉夫是應邀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周年的慶典而來訪的,這次訪問是蘇聯最高領導人首次訪華,也是赫魯曉夫第一次訪問中國。為了表示對中國的友好,赫魯曉夫特意挑選了這套禮品贈送給毛澤東。其中孔雀石首飾盒長35.2厘米,寬20.5厘米,高17厘米,是用一整塊孔雀石雕成的。這樣大的整塊孔雀石,顏色如此鮮艷,紋理如此細膩是非常罕見的。孔雀石不但是一種珍貴的寶石,而且在西方文化中有帶來好運的寓意,是贈送給家人和最親密的朋友的禮物。雖然,上世紀50年代末期中蘇關係便開始惡化,但通過這件禮品來看,當時兩國還是非常親密的。這件禮品是當時中蘇關係友好的歷史見證。
60年代:與亞非拉等眾多國家廣泛交往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中蘇矛盾激化,中蘇關係最終徹底破裂,社會主義陣營不復存在。此時的中國剛剛度過3年自然災害,面對蘇聯撤走專家、斷絕援助以及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封鎖壓力,中國開始積極拓寬外交領域,致力於與取得政治獨立的亞非拉國家發展友好關係。
1961年2月,緬甸聯邦政府總理吳努贈毛澤東一件長87厘米、高91.5厘米的鳳首箜篌。鳳首箜篌是緬甸古樂器的一種,遠在千餘年前就已傳入我國,在敦煌千佛洞壁畫中,繪有鳳首一弦琴,一天女抱而坐彈,似此種樂器。近年來華訪問演出的緬甸文藝團體,其樂器就有鳳首箜篌,古樂相承,至今不斷。這件箜篌,是在優質的木胎上,塗上金漆,在閃耀着金色寶光的舟形琴盤上,伸着一條孔雀細頸般的彎彎的琴首,優雅自然,上面像鼓滿的風帆一樣,張起14條琴弦,演奏者用指尖彈出夢鄉一般的幽雅琴曲。該樂器造型優美,色彩華麗,工藝精湛,作為高貴的禮品,既展示了緬甸藝人的高超技藝,又意味着中緬友誼源遠流長。
1965年10月,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訪華時贈送給毛澤東一個徑長為58.37厘米的木雕蛇紋邊鏡子。該鏡框用優質紅木精製而成,內框塗以朱漆,外框雕以圖案。圖案共分為三組:最內一組為繩紋圖案,中間一組是雲紋形圖案,最外側則是蛇形紋。鏡的左側為兩條蛇首相纏,右側是雲紋交匯。整個外框漆以亮金黃色,顯得莊嚴華貴。該鏡的造型和製作工藝具有典型的柬埔寨王家風格。與此同時還贈給毛澤東一個高15.5厘米、徑長4.1厘米的銅人形鈴。該件工藝品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分是一個正在跳舞的演員:他頭戴高冠,身穿傳統的王宮舞衣,一隻腳掌着地,另一隻腳高高抬起,正在做一個動作。下部分是一隻桶形銅鈴,鈴口稍內收,深腹,底部內收,呈喇叭狀,平底。整件工藝品顯得美觀,精緻。
◆1965年10月,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贈送給毛澤東的木雕蛇紋邊鏡子。
◆同時贈送的銅人形鈴。
1965年,泰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贈送給毛澤東主席一套銀煙具。這套煙具由煙盒和煙缸兩件組成,煙盒高9.8厘米,徑7.3厘米;煙缸高4.8厘米,徑5.8厘米。以銀為質地,外層為深藍色烤漆。煙盒為泰國社會上常見的直筒型,筒壁上繪有龍舟圖案。煙缸為圓口,扁腹,口上有三個擱煙槽,外側壁上繪有龍舟圖案,平底,底下有三隻楔形腿支撐。整套煙缸質地精良,大方實用。
1966年,尼泊爾太子比蘭德拉訪華時贈給毛澤東一件高61厘米、寬38厘米的金掐絲嵌料石佛龕。在尼泊爾,寺廟多於住宅,佛像多於居民。尼泊爾王太子把這個佛龕送給毛主席,可以說是最具尼泊爾特色的禮物了。該佛龕為圓頂,遮檐外張;龕體部分為方形,龕內為木質,塗成硃紅色;龕座為倒梯形,底邊有棱,平底。佛龕通體採用掐絲工藝,以黃金製成鳳尾狀、雙瓣狀、心狀等樣式的圖案,並用紅、藍兩種料石製成正倒「品」形、圓形等樣式的圖案嵌入,上下、左右對稱。整件工藝品做工精細,華貴無比,既是一種典型的佛事用具,也反應了尼泊爾傳統文化的內涵。
70年代:隨着與美、日關係突破性進展,外交領域愈發廣闊
最值得一書的是中美外交活動,其中的國禮也是別有一番意義和情趣,令人回味無窮。
1972年2月21日,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北京。周恩來在機場熱情迎接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出訪未建立國家關係的總統尼克松。當天下午2時40分,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他的書房會見了尼克松總統。兩隻有力的大手握在了一起,握手的時間大大超過了禮節性的握手時間。長期隔絕中美兩國的堅冰在這一非同尋常的時刻開始融化。
一如國際交往的慣例,兩國領導人首先互相贈送了禮品。當年,尼克松訪華及《上海公報》的發表,標誌着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開始,而這些禮品成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真實見證。
尼克松訪華,是新中國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國際關係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其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尼克松對這次訪問非常重視,除了派安全特別助理基辛格博士和派先遣組來華磋商訪問事宜外,他對訪問細節也作了精心的安排。臨行前,尼克松和夫人翻閱了不少介紹中國的書籍,學用筷子,還專門學習了中文。他特別吩咐秘書要選好贈送給毛澤東主席的珍貴禮物。尼克松為了挑選送給毛澤東的禮品可謂煞費苦心。有人主張送飛機,有人主張送汽車……但經過多次精選,尼克松最終選定了大型燒瓷天鵝藝術品作為珍貴國禮。天鵝是很受美國人民喜愛的吉祥、淳樸的動物,傳說它能給人類帶來幸福和好運。這件禮品是由美國新澤西州波姆陶瓷藝術中心燒制的。該藝術中心創始人是美國著名生物學家和鳥禽硬瓷燒制藝術大師愛德華·馬歇爾·波姆先生。這次的瓷天鵝是他晚年的最後傑作。遺憾的是,他未能見到瓷塑天鵝最後完成,就離開人世。以後,由其他藝術家花了兩年時間才最後完成。這表達了美國人民希望與中國人民和平相處的美好心愿。當時一共製作了兩件,一件存放在紐約國家博物館,另一件選為贈送毛主席的禮品。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贈毛澤東瓷塑天鵝。
在尼克松抵京當晚6點30分,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舉行兩國互贈禮品的儀式。雙方禮品分別擺放在廳內兩側鋪有綠台呢的兩張長桌上,桌上放有精製國徽圖案的中英文禮單。我方贈送的禮品有:白玉提毛扇梁油瓶一件,雙面蘇州刺繡大屏風一堂,玻璃紗手綉檯布一套。美方禮品則是乘「空軍一號」美國總統專機飛抵北京的瓷塑大天鵝。
為了迎接這件禮物,周恩來總理特意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舉行了儀式,代表毛澤東主席接受了這件禮品。這在外交禮儀中都沒有先例。當時,周恩來總理首先代表毛主席和中國政府向尼克松總統和夫人贈送禮品。中國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韓敘介紹禮品的產地和特色。然後,尼克松總統興緻勃勃地親自向周總理詳細介紹美方的國禮——瓷塑大天鵝的製作過程與製作人的生平,以及所含的深厚友情。禮品是由一對潔白的大天鵝帶領三隻小天鵝組成,它象徵一個和諧愉快的家庭。天鵝爸爸展翅欲飛,天鵝媽媽正低頭撫弄小天鵝,三隻小天鵝則在父母身邊快樂地嬉戲。天鵝羽毛根根分明,湖水泛着漣漪,水草翠綠欲滴,連草上趴着的瓢蟲都栩栩如生。
尼克松對周總理說,這件瓷塑名為「和平之鳥」,天鵝是深受美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喜愛的珍貴動物,它象徵對和平、友善的祈望,盼望它給美中兩國關係帶來發展的好徵兆。
當時,在場的中美人士抱以熱烈的掌聲。
周總理代表毛主席和中國政府致以深切謝意,並表示要好好保存,今後要對外展出。根據周總理的指示,外交部禮賓司安排在人民大會堂接待廳展出瓷塑大天鵝兩周,而後應廣大群眾的熱切要求,又延長了展出時間。後來,因考慮到長時間使用接待廳會對外事活動帶來一些影響,以後有一段時間大天鵝被存放在故宮博物館。瓷塑大天鵝現在中國國際友誼博物館,被視為鎮館之寶。
眾所周知,毛澤東特別喜歡抽煙。於是,尼克松總統選擇了一件造型奇特、工藝精湛、刻有美國之鷹的純銀煙盒作為禮物。贈送國禮關係到個人愛好的細微之處,這正體現了饋贈者的過人智慧和深厚情誼。
在這次會見中,尼克松總統還將他隨機帶來的《珊瑚盆景》作為國家禮品送給了毛澤東主席。
這個精美的《珊瑚盆景》非常惹人注目、令人稱奇。在一簇白色珊瑚中,若干綠色的海草隨着海流輕輕搖動,海草上面,一條大魚兒正在悠閑地游弋,5隻可愛的小魚互相追逐,歡快戲水,顯示了海底生物的豐富多彩。整件作品較好地把握住了海底生物的生活環境和習性,塑造的生物栩栩如生,色彩也明暗有序,給人以親臨其境的感覺。這件禮品是50年前中美關係翻開新一頁的歷史見證。
◆尼克松送給毛澤東的《珊瑚盆景》。
後來尼克松總統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而這一切都可以從那栩栩如生的由大洋彼岸「游」來的「大嘴魚」中得到具體體現。
這件酷似真正珊瑚的《珊瑚盆景》,其實是由硬瓷燒制的,出自於已故美國聲望卓著的現代燒瓷藝術大師愛德華·馬歇爾·波姆之手,價值連城。
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來華訪問,帶給中國的禮品的確十分厚重。其中特別有意義的是所送禮物中有一張「禮品」清單,清單中詳細列出了在台灣海峽北端平潭島附近沉沒的日本「阿波丸」號戰艦上巨額資財的品名和數量,還有船隻沉沒的準確經緯度等重要信息資料。這艘戰艦是在二戰時被美軍擊沉的,艦上運載的是日本掠奪來的大量寶石、貨幣、工藝品、有色金屬等。除以上禮物外,毛澤東還收到了尼克松的其他幾樣禮品:水晶玻璃花瓶、尼克松本人的名片和高腳酒杯。瓷製天鵝和水晶玻璃花瓶不久就上繳國庫了。對尼克松送的高腳酒杯,毛澤東尤為喜愛,一直留在身邊。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優良文化和美德的集中表現和一直以來信守的禮節原則。作為回贈,毛澤東當即洋洋洒洒地揮毫寫下三個漂亮精美的條幅贈送給尼克松,內容分別是:「老叟坐凳」、「嫦娥奔月」和「走馬看花」。每張條幅只有四個字,而且每張條幅的內容意思毫不相干。既詼諧有趣、簡潔明快,又富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風味,極具意境,耐人品味。
儘管尼克松在訪華之前,已經做過精心準備,挑選閱讀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毛澤東詩詞,對毛澤東詩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但當他接到毛澤東的這份特別的禮品時,左看右看,還是一頭霧水,始終不明其意。後來,毛澤東在武漢對一批軍隊幹部說:尼克松沒弄懂我寫的意思。
對這三張條幅,世人曾有多種猜測詮釋,試圖解開毛澤東贈送條幅之謎。一方面,曾寫過《毛澤東傳》的美國人R·特里爾曾對這三幅深奧難懂的條幅給出了自己的解釋:「老叟坐凳」中坐在凳子上的老人是帝國主義,「嫦娥奔月」中的嫦娥是人造衛星的象徵,「走馬觀花」是指尼克松本人在中國的簡短行程就像走馬觀花。從字面看,R·特里爾的解釋好像挺有道理,但是否把毛澤東看得太簡單了點,給人的感覺是否淺顯和單薄了呢?而另一方面,國內有人則分析認為,毛澤東書贈尼克松條幅所隱喻的是中美關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美領導人的會晤原本預定的是15分鐘,可是,大概是相互贈送、鑒賞國禮的儀式為雙方交往營造了輕鬆友好氣氛的緣故,時隔20多年後中美兩國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時間竟然不知不覺中延續到了一個多小時。全世界愛好和平發展的人們從中欣喜地看到了中美關係大大改善的美好前景。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