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吳學謙在自己的80歲生日期間,收到了來自母校暨南大學補辦的畢業證。時隔半個多世紀,在眾人的見證下,他才真正地「畢業」了。
倘若事情發展順利,吳學謙本該畢業於上世紀四十年代。但就在畢業前夕,他參加愛國學生聚會時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隨即將他扣留。當時的吳學謙表面上是個普通學生,實則還是地下黨工作人員。
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身份,在被校長解救回家之後,吳學謙想了一個辦法讓學校將他開除。謊稱生病請假長達一個多月之後,吳學謙如願被開除了。此後他沒能參加學校畢業典禮,也沒拿到畢業證書,雖不影響他後來擔任許多重要職位,但在時隔多年回想起來難免有所感慨。
除了自願被開除之外,在大半生的奮鬥中,吳學謙始終將黨交給他的任務放在第一位。歷任外交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帶領國家和人民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1921年,吳學謙出生於上海。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吳學謙在上海目睹了許多進步青年反帝反侵略的抗爭之後,也深深受此影響。1939年,剛剛18歲的他就積極報名加入共產黨,被安排在地下黨工作。
當時的吳學謙年紀雖小,卻敢幹敢拼,在老黨員的帶領下很快成長起來。他和夫人畢玲也相識於革命期間,為了積極抗爭,他們還約定好「不到上海解放那一天,絕不結婚」。為了做好地下黨的保密工作,在戀愛期間,吳學謙甚至連住在哪兒都瞞着畢玲,只為萬無一失。回憶起和吳學謙談戀愛時,畢玲還曾感慨「像在談判」。
2006年暨南大學百年校慶前夕,記者專程趕到採訪了畢玲,當時吳學謙已因病住院。回憶起上世紀40年代在上海的地下黨工作的那段經歷,畢玲形容為「被白色恐怖籠罩的歲月」。為了抗爭成功,帶領人民從黑暗中走出來,這對革命夫婦付出了太多太多。
在地下黨工作期間,吳學謙始終留在最危險的前線。1941年,暨南大學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遷走時,吳學謙沒有跟隨大部隊前往福建,還是留在上海繼續着他的任務。
多年裡,高強度執行任務的吳學謙,漸漸引起了國民黨的注意。直到新中國成立的前一年,他還多次被扣留逼問,但為避免暴露身份,吳學謙多次「找借口」解釋,甚至不惜被開除,保全了整個地下黨組織。
等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吳學謙才得以到檯面上工作。迎來新時代之後,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非常重要,吳學謙多次被派往國外出席重要活動,通過不同形式的友好交往,開拓出中國外交的可喜局面。
1988年,吳學謙任職國務院副總理。那一年,他已經67歲了。從18歲入黨到60多歲擔任副總理,吳學謙從地下黨走向國務院,也為國家奉獻了更多的力量。在他任職期間積極開展與其他國家的友好外交活動,增進我國和各國及各國人民之間友誼和合作。
在為黨和人民奮鬥了大半生之後,吳學謙才從職位上退了下來,過上了普通安穩的退休生活。2008年4月,吳學謙去世,享年87歲。在追悼會結束之後,吳學謙被葬入八寶山革命公墓,和昔日一同抗戰的戰友一起長眠於此。
「我們在敵人的統治下工作,腦袋掛在褲腰帶上」,回憶起往昔歲月,吳學謙的夫人曾如此形容。在那個艱苦而又黑暗的時代里,正是有了無數如吳學謙、畢玲這樣的戰士,才讓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一步步逃離深淵,走向了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