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中珍藏着一張「紅色交通證」。它用紅色綢布製作,只有巴掌大小,上面橫排寫着「交通」二字,下方豎排寫着交通員的名字——歐陽倬。
中國共產黨從創建到發展壯大,始終存在一條隱蔽戰線,而且在黨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與隱蔽戰線相關的歷史文物非常稀少,特別是土地革命時期與紅色交通線相關的文物更是鳳毛麟角。這張「紅色交通證」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朱德帶領部隊來到位於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部的井岡山,創建了以井岡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為打破敵人對根據地的經濟和信息封鎖,根據地決定創建秘密情報工作線,也就是後來我們說的交通線。
當時,井岡山打通了3條通往外界的秘密交通線:第一條是從湖南衡陽經耒陽、安仁、酃縣至井岡山,接通了井岡山與中共湖南省委的聯繫;第二條不僅用於溝通中共湖南省委,還聯通萍鄉和安源;第三條從井岡山往北,經過永新縣到吉安縣,然後通往南昌的中共江西省委,最後到達位於上海的黨中央。
歐陽倬就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紅色交通員,他1900年出生於江西省永新縣龍源口的一個小山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後,他成為永新四區蘇維埃政府的一名秘密交通員,專門負責根據地內外聯絡和情報工作。
為防止身份暴露而連累家人,他將親生兒子送給一位史姓農民收養。1929年,在井岡山失守後,歐陽倬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告訴了母親。為安全起見,他將交通證藏到樓上的牆洞里,自己躲進深山中以燒炭為生,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走出深山。為不影響親生兒子與養父母的關係,歐陽倬從沒向別人談及自己的革命經歷。
1974年,歐陽倬去世。4年後,歐陽倬的侄媳婦賀春蓮在打掃歐陽倬舊宅時,在牆洞中發現了一塊印有叔公名字「歐陽倬」的紅色綢布。
賀春蓮將這塊紅色綢布交給歐陽倬的後人史天開。1980年,史天開將這張紅色交通證捐贈給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經黨史專家走訪調研和一些老幹部回憶,最後確認這塊紅色綢布是井岡山鬥爭時期紅色交通員歐陽倬的通行證。歐陽倬的革命經歷這才為人所知。
《現代閱讀》雜誌推薦
電子工業出版社《博物館裏的黨史故事》
編著:周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