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室的孝子賢孫很多,在華南某港尤其多,英國女王去世,他們哭得比哈里和威廉都傷心,真把英國女王當成了自己長輩,更有某超人抄底英國資產,用真金白銀效忠英國.天下沒有新鮮事兒,200多年前有一群人更忠心英國王室,但結果卻是首富變成了印度次大陸的打工仔。
這群人就是北美獨立戰爭中的效忠派,他們可比華南某港的居民給力,自掏腰包、自帶裝備給英國王室賣命.北美獨立戰爭並不溫情脈脈,而是立場鮮明地站隊.因此北美居民分成了旗幟鮮明的兩派,那就是效忠派和愛國派.效忠派的人數不低,按照美國開國元勛亞當斯(獨立宣言起早人,美國第二任總統,獨立戰爭時期負責軍火和後勤)的說法,全北美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效忠派,現代學者一般認為當時有五分之一的人傾向效忠派。
這在當時不足為奇,北美13塊殖民地中有5塊殖民地是清教徒的地盤,有六塊是英國國教教徒組成的,還有一個貴格教教徒占絕對優勢的康涅狄格州(貴格教教會直接買下了康涅狄格州的土地,該教的特點是鼓吹不使用武力,但它是北美獨立戰爭時期大陸軍最重要的軍火來源地),以及信奉天主教的馬里蘭州。五塊清教徒殖民地因為一向不把英國王室放在眼中,克倫威爾的兒子就在斯圖亞特王室復辟後,跑路到了北美,在清教徒們掩護下生活。北美的十三塊殖民地中自然也有鐵杆的王室粉絲,賓夕法尼亞州的建立者威廉•佩恩就是出身於鐵杆保王派家庭。
北美殖民地在17、18世紀是歐洲平民逆襲的最好舞台,當時英國本土男性公民年收入40英鎊,北美殖民地的男性年收入是60英鎊。北美的富庶讓大英帝國有了薅羊毛的衝動,於是就有了北美居民的一系列抗爭。在抗爭中,效忠派和愛國派原本是統一戰線,有時候就是兩派頭面人物就是一家人,比如富蘭克林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就是效忠派的著名領袖。獨立戰爭爆發後,北美居民才被迫進行了政治站隊,成了不同戴天的政敵。
這其中有經濟原因,也有信仰和社會關係因素,比如英國國教的神父往往就是鐵杆效忠派,因為英國國教的首腦就是英國國王;還有的人是信念分歧,比如威廉富蘭克林就反對用武力對抗英國,結果連老婆在內都被世叔華盛頓關進了監獄裏;更不用說北美還有不少英國紳士家庭的分支。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也表示自己寧可退位也要保住北美,把北美效忠派感動得熱血上頭。
在北美獨立戰爭中有19000多名效忠派成員,拿起槍和英軍一起對抗25000人的大陸軍,他們的命運也因為戰爭得到了改變。華盛頓的老鐵貝弗利·魯賓遜就是典型,此人是紐約最大的地主,一度讓華盛頓羨慕嫉妒恨。貝弗利·魯賓遜和華盛頓都是弗吉尼亞人,兩人是發小,還一起為大英帝國扛過槍,也一起到紐約應聘上門女婿。他們應聘的對象是紐約最大地主之一菲利普斯家族的女婿,結果是貝弗利·魯賓遜應聘成功,娶了蘇珊娜·菲利普斯;華盛頓迎娶蘇珊娜的妹妹失敗,後者嫁給了一名效忠派成員。
菲利普斯家族的土地在美國也不是太大,也就是紐約州幾百平方英里的土地,曼哈頓等地有不少地皮和街區原本都是他家的產業,他的豪宅就在今天曼哈頓上城的哈德遜高地。貝弗利·魯賓遜迎娶了白富美,華盛頓後來娶了一個寡婦,成了弗吉尼亞州首富。但弗吉尼亞的首富和紐約最大地主比起來還是差了很遠,貝弗利·魯賓遜就經常在自家豪宅招待華盛頓,給後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北美獨立戰爭爆發後,華盛頓領着家鄉子弟兵,成了大陸軍總司令。而貝弗利·魯賓遜一方面是紐約最大的土豪,一方面還擔任他紐約州民兵軍官和紐約縣法官,也是紐約的實權人物。貝弗利·魯賓遜似乎覺得大英帝國天下無敵,大英海軍世界最強(紐約靠海嘛,他的產業就在英國人炮口下),加上連襟的關係,他終於在1777年選擇了效忠派陣營,站到了昔日老鐵的對立面。
土豪貝弗利·魯賓遜自掏腰包為英軍增添了一個團,團名很實在就叫「效忠國王的北美軍團(Loyal American Regiment)」,他本人親自擔任上校。他的長子小貝弗利·魯賓遜擔任該軍團的陸軍中校,次子擔任上尉,享受了一把歐洲老錢頂級貴族的待遇(英國只有公爵才能有家族世襲的團)。貝弗利·魯賓遜和華盛頓干仗,華盛頓也不客氣,大陸軍到達紐約後,第一件事就是沒收了貝弗利·魯賓遜及其親屬(特別是那個昔日情敵)的全部產業,把自己當年住過的貝弗利·魯賓遜豪宅當做了大陸軍總指揮部。
戰後,華盛頓為首的美國政府自然沒有歸還這些產業。《獨立宣言》是寫着「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效忠派老兵對抗過大陸軍,財產不受保護。貝弗利·魯賓遜家族不得不遠赴加拿大,他的子女都成了英國軍隊的軍官,為英國在印度等地戰爭賣命。貝弗利·魯賓遜的遠親加德納也成了軍事打工人,這位大少的母系可以追述到紐約最大的地主利文斯頓家族,和菲利普斯家族一樣擁有紐約州數百平方英里(也就是紐約市區那麼大)的土地,加德納的老媽嫁給了英國軍官,成了北美愛國群眾眼中的鐵杆效忠派,也丟失了所有家族產業,加德納只能在英軍中打工,最後還跳槽到了印度馬拉塔軍閥那裡當教官。
如果沒有北美獨立戰爭,這兩大家族的財富可是能和威斯敏斯特公爵(英國首富,倫敦最大業主)媲美,只可惜他們站隊了英國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