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那批人是我們這輩人的老師。」這是毛主席評價陳獨秀的話。
陳獨秀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是五四時期青年運動的啟蒙家,也是中國早期馬列主義的宣傳者,更是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
陳獨秀
擁有這些頭銜的陳獨秀自然對中國的民主和科學起到了不可泯滅的貢獻,可是當第一次國內革命失敗之後,他漸漸走向了黨內的對立面。在八七會議上,他的總書記職務被撤銷,再後來他被開除黨籍。
從風光的第一書記到晚年落魄的無黨派人士,陳獨秀一生的經歷可謂是令人唏噓。儘管他晚景凄涼,誓死不肯接受中共的接納,可是他這一生仍然像一顆星星一般閃耀在革命黨人追求馬列主義的上空。連毛主席都認為陳獨秀是他們這群人的老師,也就是說,陳獨秀的功績是無可替代的。
但是陳獨秀後期的轉變也是令大家沒有想到的。大革命可以算作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點。在大革命之後,陳獨秀又做了些什麼呢?
陳獨秀
一、 曾經黨內的紅色元老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和發起人,陳獨秀和那些年代的革命志士一樣,都站在歷史的潮頭髮動了五四運動。
他不光是共產黨早期的創始人和領導人,而且帶領着分散的黨派一步步走向完整。
儘管他出生在一個清朝沒落的官宦世家,但陳獨秀從小的思想卻非常獨立,後來,他為了尋求新的解放思想便去了日本留學,在那裡他接觸到了新世界的文化。甚至他竟然在日本留學期間剪掉了自己頭上長長的辮子,這一舉動也讓許多同學心裏的辮子也逐漸落地。
在陳獨秀回國之後,他積極地參與了辛亥革命和反對袁世凱的各種運動中。但數次的革命果實都沒有得到,於是陳獨秀心灰意冷,再次去往了日本,希望找到一條新的革命道路。
袁世凱
當他再回來的時候,陳獨秀的頭腦之中已經有了成熟的思想。1915年《新青年》的創辦就是最好的證明。當時他和李大釗兩個人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提倡新文化,鼓勵師生遊行,中國人的思想由此全面的空前解放。
當一切前期工作準備就緒之後,時間來到了1920年,這是陳獨秀重要的人生節點。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陳獨秀和李大釗同志開始着手建立中國共產黨。
1921年,經過共產國際的幫助,中共一大正式召開。那時候的黨力量還非常薄弱,因此國際共產國際便要求中國共產黨要與國民党進行合作。
《新青年》
對於這個問題,陳獨秀激烈地表示反對,可那時的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看來只是一個支部或是一個分支。所以不管陳獨秀如何反對,最終我黨還是接受了共產國際的指示,開展了第一次和國民黨之間的黨內合作。
當北伐革命轟轟烈烈開展的時候,國內波雲詭譎的形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當革命勝利的果實還未採摘到手,蔣介石就卑鄙的背叛了革命,將槍口調轉朝向了我黨內同志。
1927年是昏暗的一年,共產黨人在國內遭到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的肆意屠殺,大量的革命人士命喪於這一年。而陳獨秀作為中共的主要領導人痛心疾首,他不明白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又該怎麼繼續。
蔣介石
要知道,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就反對共產國際的種種干預,甚至反對共產國際要求中國共產黨和蔣介石進行密切的合作。如今自己的革命同志慘遭屠殺,而他身上也沒有各種武裝可以使用,這就導致他的思想上開始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路線。
二、 走向對立的第一書記
在大革命失敗之後,陳獨秀表現出了作為領導人的種種不成熟和幼稚。他的打算是先假裝聽從國民黨的領導,把槍全部交出去,然後暗地裡壯大自己的勢力,靜靜地蟄伏等待時機。他的意思是,在等待的過程中積極和國民黨爭奪談判的話語權來保全自己的有生力量。
但他這一路線遭到了許多黨內同志的反對,尤其是毛主席的「要是把槍交出去,我們就任人魚肉了。」
終究是陳獨秀的思想有些過於軟弱,以至於他在革命遭受挫折,並且自己的地位被質疑時離開了中共中央的最高領導位,他退回了自己的書齋。
那個時候的他還是一個純粹的中國革命黨人,直到1929年,陳獨秀看到了托洛茨基論述中國革命的文章,他開始覺得此人和自己有着思想上的共鳴,也開始接受託派關於中國革命理論的路線。
托洛茨基
用大白話解釋「托派」的意思就是,主張跳過民主革命而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所以陳獨秀認為,當時的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資本主義穩定發展的時期,而無產階級正處於一個休憩的狀態,只需用合法的手段爭取選票即可。他的思想最致命的一點那就是反對中國共產黨以武裝的力量奪取果實。
由此可見,那時陳獨秀內心已經被托派深深的影響,而且他對於革命形勢模糊看法也是非常不正確的。
陳獨秀與李大釗的雕像
他躲在自己的書房裡,向新的中共中央寫了一封又一封陳述自己理由的信件。但是這些信件並未被我黨理會,直到他的第三封信。
那封信直指黨的路線是錯誤的,而且其中還借用了很多托派的理論,指出了一些中共六大不正確的路線方針。這些信成了他做出轉變的重要工具。從此,新的中共中央和陳獨秀之間的爭論從路線之爭最後激化為互相指責和扣帽子,此時的他已經徹底地站在了黨的對立面。
自從站在對立面的時候,陳獨秀就開始進行各種活動,他不斷在黨內積極宣傳自己思想,而且還和外地來的黨員宣傳托派。
陳獨秀
1929年10月,中共中央會議要求陳獨秀立即停止這些不正確的活動,並且要求他做出批評與自我批評,而這個十分扎眼的警告卻遭到了陳獨秀的忽視,甚至他還給黨中央寫信,藉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可是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並不能夠完全做主,共產國際對在黨內有着明顯的話語權。在11月,共產國際給予了中國共產党進一步的指示,那就是取消陳獨秀在中國共產黨內的一切職務,並將其開除黨籍。
和別人不同的是,陳獨秀即使被開除黨籍之後仍然在公開活動。甚至在12月的時候他還振臂高呼:「我不怕我被開除黨的範圍,即使是犧牲一切,也要拯救中國革命。」
圖源網絡
後來,陳獨秀又積極的促成中國托派組織的統一,他們這群人明確的擁護托派而反對斯大林,這就意味着和我黨徹徹底底的劃分了陣營。但不到一個月之後,他所謂的托派組織又分崩離析,之後的他被國民政府逮捕入獄。
即使在監獄裏,陳獨秀仍然在傳播自己的思想,並且激烈抨擊中共中央的思想路線都是錯誤的。
在監獄裏的時候,蔣介石知道他在國內的影響力,便數次派人來用金錢賄賂他。蔣介石的這些舉動不僅遭到了陳獨秀的明確拒絕,而且陳獨秀還譏諷他為「反叛革命的第一人」。
蔣介石
由此可見,雖然陳獨秀的思想方針出現了和中共中央較大的分歧,但是他革命黨人的身份卻從未丟棄,事實上他也是如此做的。
三、 意志堅定的黨外人士
當第二次國共合作再次發起的時候,中共中央要求國民黨釋放所有愛國的政治犯罪人員,陳獨秀也被破例釋放。
在他出獄之後,生活窘迫的他來到了川陝地區落腳。當時國內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蔣介石卻依然擺弄着政治的大手。
蔣介石
他知道陳獨秀此時孑然一身,中共那邊也斷不可能接受他,所以他便多次派人向陳獨秀示好,邀請他出山在國民黨做官,但沒想到的是,陳獨秀將國民黨來拜訪之人全部轟出家門。
隨着生活水平下降,陳獨秀的身體也越發地壞了起來,當毛主席和周恩來知道陳獨秀的窘境之後,周總理親自從延安趕往重慶看望陳獨秀,並且還要求他一起去延安共圖大事。可陳獨秀卻固執地認為中共中央依然在排斥自己,自己回去也沒有話語權,所以他拒絕了黨中央的好意。
周總理
那時的他非常潦倒,生活也十分窮困,他的革命友人李大釗被國民黨反動派聯合絞殺,他的兩個兒子也隕落在革命的戰場當中,昔日和他並肩作戰的同伴們也都離開他,那時的陳獨秀已經是孤苦無依,再無盼望。
李大釗
隨着年齡越來越大,陳獨秀患上了高血壓,他每日受着病痛的折磨同時還在擔憂着中國革命的路線和狀況。
可他不知道的是,當時的中共中央已經換了一番天地,從前黨中央被共產國際干預的光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他若是可以,便能夠回到黨中央進行一番作為,只是他再次錯誤的估計就形勢,以至於自己晚景凄涼,窮困潦倒。
幾年之後,陳獨秀因為飽受疾病的折磨而不幸去世。在他死後,毛主席還積極地關切過他的家人,要知道,陳家滿門忠烈。
晚年陳獨秀
時至今日,陳獨秀在大眾的眼裡仍然是一位純粹的革命黨人,儘管他曾經一度站在黨中央的對立面,但是他從未做過損害共產黨的任何事情。甚至在國民黨邀請他之際,還大罵國民黨是反革命的頭頭。
陳獨秀這一生一共進了五次監獄,每一次都是因為自己沖在為黨出謀劃策的最前線而被捕入獄的,究其一生,他是一個信仰堅定,黨性堅定的黨員。
之所以他在大革命之後有那樣的表現,也只是因為他的能力的確是不足的。何況當時的中國處在蒙昧之中,馬克思主義儘管在中國漸漸受到歡迎,可是每一個革命志士都是在黑暗中摸索的。
陳獨秀從來沒有脫離過自己革命黨人的身份,即使是被開除了黨籍,他仍然是以一個革命人的身份在謀求民族的復興。
陳獨秀
的確,陳獨秀對於大革命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但他卻不是一個直接導火索,當時指導中國革命的是共產國際,而國內的主要激進人士也是在黑暗之中探求路線,所以在種種消極的因素撮合之下,大革命的失敗既是客觀條件所限,也是黨的能力不足所限。把大革命的全部失敗全部強加給陳獨秀身上恐怕是錯誤的,也是在有意抹殺陳獨秀的功績。
所以按照客觀情況來講,共產國際以及駐華代表對中國大革命的失敗應負有嚴重的且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然陳獨秀自己的問題也不可謂不嚴重,可是這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他當時的年齡要比毛主席,鄧中夏和小平同志他們大了二十多歲,一個中年人帶領導一幫青年人進行革命,意見分歧自然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一個中年人的思想很容易偏於保守。
圖源網絡
而且他和毛主席最大不同的一點就是,他從小接受的是文人的教育,所以他一直是在書本上探求革命的理論和方向。但毛主席不一樣,他是從土地里生長的孩子,對於中國的實際和實踐有着深切的認知。
因此,陳獨秀嚮往的是那種沙龍式的寫文章、做演講、喝喝茶之類的革命。這就與當時的中國實際相悖,毛主席曾經有一句話這樣評價:「幹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這就足以說明兩個人之間的區別。
毛主席
綜合來說,陳獨秀有着命運多舛且波瀾壯闊的一生,他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奮鬥了將近30年的春秋。這比他的前輩和同事都奉獻了更多的數不清的經歷和心血。
哪怕是在生命最後的15年里,他仍然在堅持用自己乾枯的雙腳趔趄前行,哪怕步履蹣跚,哪怕沾滿泥濘,哪怕摔跟頭,可是他從未做過叛徒,從未做過漢奸,也從未做出一點不利於中國共產黨的事情來。
陳獨秀
因此,毛主席的評價非常公正。陳獨秀的確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黑暗中摸索着民族向前發展的道路。這種精神是大無畏的,是堅定的,是忠貞的,哪怕是思想上和路線出現了錯誤,這也不影響他就是一個純粹的黨員的這一事實,而許多人看待陳獨秀,不過是把自己放在了上帝視角,以現在的高度來審判過去人的做法。
若是位置調換,今人或許未必會比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