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今天,正值內憂外患的清朝末期,那是一段中西方劇烈碰撞的年代,也是今天中國人最為熟悉和屈辱的一段近代歷史。
無論是哪一個朝代,在走向衰亡的時候都普遍存在兩種現象,並且一定是共存的,那就是窮困潦倒的人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而有權有錢的人卻極度揮霍、奢靡無比。
讓我們從一組清末老照片中感受一下一百年前富人與窮人真實的生活場景。
富人篇
兩名晚清富家子在悠閑地下圍棋。從他倆略顯富態的體征上來看,絕對是當時的地主階層,房間牆壁用古畫裝飾,右邊那人手中執扇,像極了江南一帶的顯貴。
一個將要出門的八旗子弟,戴着當時最時髦的墨鏡,出門不僅坐着人力車,還特地僱人幫他拎着鳥籠遛鳥。
滿族婦女坐在一起吃飯,桌子上飯菜豐盛,飯碗上的花紋也很考究,一看就是大戶人家。
兩個紈絝子弟在青樓與風塵女子一起風花雪月、吃喝玩樂。
正在吸食鴉片的八旗子弟,旁邊面容清秀的妻子穿着滿族服飾,手裡拿着一個水煙。
幾名富家子弟在一起聚餐。經過查閱相關資料該照片可能是擺拍的。
富人乘轎子出行,這是達官貴人才能享受的待遇,因為要養轎夫,開銷不小。
晚清地主家庭的婦女,右邊的丫鬟在給她整理髮飾,右邊則是她的女兒。丫鬟身穿的衣服非常樸素,和電視劇中的差別很大。
一名富人的擺拍照,左手大拇指的玉扳指足以見得這個人非富即貴。
清政府駐法公使裕庚的第二個兒子馨齡與一名外國鋼琴教師的婚禮現場。
窮人篇
大街上一個婦女帶着六個孩子,有的孩子甚至連褲子都沒有穿。破爛不堪的衣服,瘦骨如柴的身體,這是當時鄉下人真實的寫照。
晚清一家普通人家正在吃飯。本不想將這張照片列為窮人篇,看這一家人的穿着和婦人右手的鐲子,也就是普通人家,不過相比富人家庭的富麗堂皇,這個家庭明顯寒酸了太多。
四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乞丐靠着牆邊曬太陽。
一名窮苦的婦人帶着兩個孩子。母子三人,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面對着鏡頭,他們甚至不敢過分地直視,一副茫然無措,聽天由命的樣子。
穿着破爛的父親正用擔子挑着自己的兒子,他手裡拿着一個用來乞討的筐子。面對的鏡頭,這位父親雖然很是害怕,可是他還是將自己手裡的筐往前伸了伸,似乎希望拍攝者能給自己一點施捨。
一名老乞丐赤裸上身、褲子殘破不堪。他來到碼頭撞撞運氣,希望上下船的富人們能夠給他點食物。
一個女乞丐拿着一個大葫蘆切成地瓢帶着孫子沿街乞討。懷裡的孩子餓的一直在哭泣。
一個裹着一塊破布的小乞丐坐在石板上,手裡拿着一個破碗向路人乞討。
三個蓬頭垢面的小孩出門撿牛糞。
三個小乞丐,蓬頭垢面、衣衫襤褸。
在農田勞作的一家四口,看衣服上的補丁就知道這個家庭是多麼的貧苦。
在當時的大清朝,像這種以最為極端的方式反映貧窮與富貴的現象,在全國各地比比皆是,而它也非常直觀地展示出來,在那個時代的清朝到底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封建王朝,還是一個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腐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