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斌是吃國家福利長大的,從一個家裡窮困的農村小子到國家部委幹部,在這巨大的成長中,地方政府出了錢,大學母校出了錢,大學老師出了力,就是這樣被中國福利養大的孩子,有一天卻成了背叛中國最瘋狂的那個瘋子。
工作16年,叛國20年,20年里,他總共泄露了國家情報達5200多份,其中關係國家整體安全和利益的絕密級別情報有59份,機密情報848份,秘密級的情報541份。
這個程度,任誰看了都會覺得心驚。
可笑的是,直到最後,他也不知道這些情報被賣給了哪個機構,真是被人賣了還在為別人數錢。
這個工作體面,前途無量的張向斌為什麼要背叛中國?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地方政府為他上大學保駕護航
張向斌1970年出生於廣西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等到他要上學的時候是70年代末,我國恢復高考就是在70年代末,而且那時規定高中生、工農兵、社會青年只要文化水平達到了高中水平也可以報考。
那時這個消息一出來,全國上下一片歡呼,張家雖然是在廣西的一個小村落里,但是他們也聽說了這個消息,心裏也決定了無論多難都得把孩子供養上學,如果他能考上大學,那麼他們家以後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於是張家父母舍着張老臉把周圍親戚都借了個遍,最後終於給張向斌借到了學費。
也許是知道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期待,張向斌從小就比其他同齡孩子多了一絲沉穩,按說小學的孩子都是比較活潑的,比起寫作業可能更喜歡玩,但是張向斌從小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他不太「合群」,從來都是自己一個人學習,寫作業。
鄰居看這孩子這麼沉穩,還和張家父母說過他們孩子似乎太過於木訥了,讓他們父母多照顧照顧孩子。
張家父母知道張向斌身體心理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他這麼愛學習就是因為心疼他們為了他的學費太操勞,所以他想好好學習報答他們。
就這樣,在父母的全心支持下,張向斌有了一個非常安穩的讀書環境,他的成績很好。
1988年,張向斌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聽到這個消息,張家父母非常高興,他們心裏已經開始期待張向斌以後找個好工作,出人頭地,那他們家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
當時最實際的問題就是學費,張家父母把家裡所有能賣的都賣了,又把還願意借他們錢的親戚借了個遍,最後一數,還是差了一些。
就在張家父母着急的想辦法的時候,地方政府聽說了這個優秀的學生,是他們當地的,又考上了北京,以後就是他們當地宣傳的人才啊,為了保護這個本地人才,地方政府給張向斌資助了一筆錢,加上他父母籌措的錢,不僅學費有了,還剩一些可以做生活費。
此時實實在在感受到好處的張向斌心裏很感動,他非常珍惜這個機會,想着到了大學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回報社會。
張家全家都陷入了一種無以名狀的喜悅中,誰也想不到這個令他們無比驕傲的兒子在不遠的未來竟成了一個「賣國賊」!
學校和老師資助培養他,他成功進入中央國家機關
張向斌是在自己父母的依依不捨和鄉親們的羨慕中離開老家的,來到繁華的北京,他的心裏大為震撼,這不愧是大城市,和自己的家鄉完全不一樣。
但他沒有被這城市的霓虹燈所迷惑,此時還是很堅定的要學習的,他知道自己一個從偏遠小山村裡過來的窮小子如果不好好學習,那麼自己永遠也融入不了這個城市。
大學裏面的社團活動很多,張向斌一改之前只顧學習的狀態,在學習之餘還積极參加學校的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很多學校活動裏面都有他的身影,這樣他在各個老師面前露臉的機會多了,老師自然注意到了這個踏實努力的小夥子。
看到他努力的樣子,老師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身影,因為老師年輕時也是家裡窮,後來也是這樣過來的,在張向斌身上,老師看到了他成功的潛力,於是後面他開始專門去培養他,在學業上給他提供幫助,在有活動時專門帶他參加一些翻譯工作。
為了減輕他的生活負擔,還儘力幫他申請國家補助,有老師這樣的貴人相助,他的大學生活非常充實有意義。
在畢業時,別的同學還在各處投遞簡歷,他就已經進入到了翻譯行業,成為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的一位工作人員。
有了大學期間的積累,他的專業水平是很紮實的,所以他的能力得到了領導的賞識,最後他被分配到了亞洲二局,負責東北亞和印支地區國家的翻譯活動。
現在看來,這個工作是非常好的,專業、體面,令人羨慕,剛開始張向斌也很珍惜,工作很努力,效果也很不錯。
不過,隨着時間的增長,張向斌感到一些抱怨,他看着其他同事都在成長,但是就自己還在原地踏步,他覺得是領導沒有看到自己的優秀,從而對單位和領導產生了一些不滿。
這些年來,他一直在受到各種資助,家鄉政府的、學校的、老師的,因此他的一路是順風順水的,但現在在工作上,他沒有了貴人在旁邊一直指點扶持,他的狀態開始不對了。
他老是覺得自己進步的慢是因為領導沒有賞識自己,殊不知這都是因為他的心態有問題,之前因為有專業老師的幫助,他進步當然快,但他卻把這種速度看做是自己的能力所致,以至於當沒有了外部助力,他面對真實的自己,竟然反而接受不了了。
在原工作崗位蹉跎了四年,他受不了了,開始尋找新的出路,1996年,張向斌向組織提出申請,調去海外工作。
這時的他沒有了努力奮鬥的心,一心只想投機取巧,他在期待着在一個全新的環境做出大的成績。
他沒有想到,這一去,竟是死路一條。
被利誘、色誘,泄露國家機密
張向斌接受組織的安排,去到外國擔任長駐人員,還是主要負責翻譯工作。
來到一個陌生環境,反而給張向斌帶來了不確定的刺激感,他好奇的感受着外國的生活,外國的習俗,在國外,沒有了國內法律那樣的約束,因此他的那顆本就不安的心開始躁動起來。
就在這時,外國的一個陌生人走向了他,那個人稱自己是這個國家的外交部工作人員,同樣是公職人員,不是社會上閑散人員,所以張向斌對他的接近沒有抵觸。
後來這位朋友請他吃飯,張向斌發現在飯桌上除了自己認識的那個人,還有其他的陌生人,這些人自稱都是朋友,自來熟的拉着張向斌喝酒,喝酒之際,這些人對張向斌一陣誇讚,張向斌聽得暈暈乎乎,心裏很滿足,這是在國內從來沒有過的感覺啊,他很喜歡別人的恭維。
酒足飯飽之際,大家開始聊天,這些外國朋友剛開始問了張向斌一些私人生活的問題,張向斌只當是他們好奇,就一一回答。
後來他們自然的把話題轉向了問中國的一些話題,比如中國哪裡比較好玩,哪裡好吃的最多等等,都是一些很普通的話題,所以張向斌都回答了,並且他很享受別人問他問題,聽他解答的過程,好像是別人在求教。
慢慢的相處之後,張向斌把他們當成了真正的朋友,不久之後,張向斌在國外又交了一個女朋友,外國女孩的活潑開朗熱情讓張向斌感到着迷,兩人陷入蜜戀期。
張向斌完全不知道他認識的這些朋友還有女朋友全部都是外國情報機構間諜,他們編製了一個巨大的網,把張向斌緊緊的捆綁其中,而張向斌還沒有察覺出一點不對勁,還在迷戀這種外國生活帶給他的美好。
張向斌越陷越深了,這些朋友開始問一些更深入的問題了,之前問的都是非核心問題,現在問的問題更接近核心了,只不過他們很聰明,把問題包裝的面目全非,通常都是和一些生活場景結合,這樣最不容易引起人的警覺,張向斌當然也沒有覺得不對,耐心的回答了所有問題。
他不知道的是他回答問題的時候都被錄音了,這以後會成為他自掘墳墓的起點。
果然幾個月之後,這些朋友們拿出了這段錄音,他們威脅他這就是他出賣國家的證據,同時他們以金錢為誘餌誘惑張向斌上鉤,從和張向斌的相處中,他們知道了張向斌對金錢和地位很渴望,喜歡別人恭維他,所以這一招算是直接打在他痛點上了。
最後,張向斌的外國女朋友給張向斌加了最後一根稻草,她告訴張向斌如果不同意,他們就分手。
這最後一把火一添上,張向斌終於被打動了,一邊是階下囚,一邊是名利加身,他貪婪的選擇了後者。
於是從1996年開始,張向斌就正式成為了外國的一名間諜,他接到的首個任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數據搜集,只要點點鼠標就可以從國家內網裏面搜集到數據,但他得到了一筆非常豐厚的報酬,這讓張向斌欣喜若狂,自此以後陷得更深,其實這只是外國情報機構的常用套路而已,第一個任務很簡單,但報酬很豐厚,以此讓間諜人員心裏獲得超過預期的滿足感。
有了錢之後,這些朋友帶着張向斌開始各處玩,享受生活,張向斌也徹底放飛自我,隨心所欲,酒吧娛樂場所,所有金錢能買來快感的地方他都嘗試去。
久而久之,他的私生活變得徹底混亂了,他與外國多名情婦同時保持着不正當關係,還與一位外交女官員生下兩個孩子。
好幾年過去了,他倒賣情報的事情還是沒有被發現,也因此他的膽子越來越大,情報的密級和數量也直線上升。
他當間諜的時間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1996年至2008年,這十二年時間裏,他是以駐外人員身份利用自己職務便利從單位內部竊取情報提供給外國。
這個期間,他提供的絕密級、機密級文件達14份。
一面是國家間諜,而另一方面他還維持着自己表面的風光,在擔任某處副處長期間,他在核心期刊上還發表了《越南發展農業農村的舉措和經驗》,為自己的履歷增色。
而到了2008年,他向單位提出了辭職,也許在他心裏,這樣他的危險性可以降低一些,這就是他間諜工作的第二階段。
為了讓自己後半生繼續衣食無憂,他決定在走之前在單位裏面拷貝大量資料,以後慢慢賣,給自己賺養老錢。
他到底搜集了多少份資料呢?
5200多份!
後面抓捕他的警察曾在他的電腦裏面看到了超5200份資料,其中絕密級有50多份,機密級800多份,秘密級500多份,看到如此多的涉及國家完全的資料都在這裡待價而沽,所有警察感到心驚!
張向斌交代這些資料大部分都已經給了國外的情報機構,但具體是哪個機構,他不清楚。
他說:「情報都給了哪個機構,哪個組織,到現在我也在找。」
他說這話真是可笑,合作這麼多年,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情報都給了誰,他完全處在一個極其被動的地位,就像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2019年,百色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張向斌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他不明白,他的父母也不明白他們看着長大的孩子怎麼變成了如今這般,被國家福利養大的孩子竟然選擇背叛國家,這到底是誰的悲哀。
但是可以明確,張向斌走到如今這步,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針對張向斌這種在國外工作的公職人員,希望國家可以健全對他們的監管,隱秘戰線上的鬥爭時刻都在進行,構築國家安全的鋼鐵長城,保護好國家和公民的利益,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