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嬪妃65人,雍正母親德妃生3子3女,寵愛幼子與長子雍正不和

2022年07月15日23:51:03 歷史 1997

康熙有嬪妃65人,雍正母親德妃生3子3女,寵愛幼子與長子雍正不和 - 天天要聞

康熙

1675年,康熙內宮又多了一位皇妃,名字叫作烏雅瑪琭,這一年康熙21歲,烏雅瑪琭15歲。

烏雅瑪琭的父親是三品包衣護軍參領魏武,祖父是膳房總管額森。

烏雅瑪琭為康熙生了六個孩子。

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1679年,封為德嬪

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1681年,被冊封為德妃

1682年,生皇七女,1683年生皇九女,1686年生皇十二女,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嬪妃一共有65人,包括4位皇后,4位皇貴妃,其餘還有妃11人,嬪10人,貴人14人,庶妃4人,常在9人,答應9人。

這些嬪妃為康熙一共生育了55個子女,包括35個兒子,20個女兒。其中只有24個兒子、8個女兒活到了成年。

而德妃一人竟能為康熙生育三子三女,說明康熙對她是寵愛的,因此她定有其過人之處。

康熙有嬪妃65人,雍正母親德妃生3子3女,寵愛幼子與長子雍正不和 - 天天要聞

德妃

在她生育的三個兒子中,皇六子胤祚在6歲時就夭折了。而皇四子和皇十四子胤禎雖然是一母同胞,但關係卻並不親近。

在奪嫡鬥爭中,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是一黨。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敦郡王胤䄉,十四阿哥胤禵是一黨。

為什麼親兄弟反而不親近?因為胤禛不是母親德妃親手養育長大的。

胤禛出生時,母親德妃地位低,而且清初時後宮也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胤禛滿月後就交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因此胤禛與佟佳氏非常親近,和親母反而疏遠了。

十四阿哥胤禵則是德妃在29歲時生的,那時候她已經封妃,所以可以親自撫養十四阿哥胤禵。因此,德妃更疼愛十四阿哥胤禵,康熙也很疼愛胤禵。從少年時代起,胤禵就頻繁地扈從康熙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給予一些特殊優待。

後來康熙九子奪嫡,德妃就產生了讓十四阿哥胤禵當繼承人的念頭。但最終帝位卻落在了四阿哥胤禛的手裡。

在獲得帝位前,胤禛很低調,他尊釋教道學,自稱「天下第一閑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對父親康熙至誠至孝,最終贏得父親的信賴,在儲位鬥爭中取得了勝利。

1722年12月20日,康熙駕崩,7天後,胤禛繼位,即雍正帝

康熙有嬪妃65人,雍正母親德妃生3子3女,寵愛幼子與長子雍正不和 - 天天要聞

雍正

德妃卻很失望,甚至直接說兒子雍正即位,"實非夢之所期"。

康熙駕崩,德妃給雍正下馬威,要以死相殉。逼得雍正無奈地說:「你死我也死,否則我以後蒙受不孝的惡名,有何顏面對天下臣民?」

雍正登基大典那一天,德妃又來為難兒子,以「皇帝誕膺大委,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 為由,拒不接受雍正給自己行禮。

雍正繼位後,尊封生母為聖母皇太后,徽號仁壽皇太后。而德妃在生前,竟斷然不肯接受「仁壽」皇太后的尊號,也不肯從自己原先居住的永和宮移居到太后應住的寧壽宮去。

這對親生母子簡直連陌路人也不如,但為了避免背負不孝的罪名,雍正只能趕在母親尚未起身的這個點兒前去「請安」,免得和母親話不投機。

康熙去世半年後,即1723年6月25日崩逝於永和宮,享年64歲。

德妃是怎麼死的?康熙死後,她「哀痛深切」、「積哀日久」。而民間傳法則是太后想見見兒子胤禵,雍正不許,德妃當著雍正的面撞柱而亡。

雍正是如何對待親弟十四阿哥胤禵的

雍正帝繼位之後,將胤禵改名為「允禵」,隨即軟禁於景陵附近的湯泉讀書,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范時繹監視他的行動。

不久,德妃去世後,雍正晉封允禵為郡王,但未賜封號和給予俸銀。1725年,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1726年,雍正又革去允禵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這麼一關就是十年,直至1735年八月雍正去世。乾隆即皇位不久,下令釋放十四叔允禵。1748年,乾隆又晉陞允禵為多羅恂郡王,這一年允禵已經61歲了。

康熙有嬪妃65人,雍正母親德妃生3子3女,寵愛幼子與長子雍正不和 - 天天要聞

十四阿哥允禵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 天天要聞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龍門陣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寶成鐵路電氣化迎來開通50周年。這條穿越秦巴山脈的鋼鐵巨龍,承載着厚重的歷史與幾代人的夢想。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一個關於父女與寶成線的故事,也在這蜿蜒的鐵軌上,清晰迴響。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 天天要聞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3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推出優秀文藝作品、文藝活動有關情況。9月3日晚將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晚會根據中央安排,中央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