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2022年07月14日15:34:39 歷史 1861

2007年,作為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第2次踏上了前往孟良崮的路。只是這一次和上一次並不一樣。這一次,她是應粟裕將軍侄子的邀請,前來祭拜亡夫的。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王玉齡和張靈甫照片合影

粟裕和張靈甫是孟良崮之戰的兩軍首領,也算是站在了不同的立場上。如今兩家人一同前往孟良崮,倒是別有一番情誼。

此時的王玉齡已經為張靈甫守寡60年,可以說她奉獻了一個女人最美好的一生。但是,時年79歲的她,內心並沒有任何的不滿和痛苦,全是對祖國美好未來和統一大業的殷切期盼,因此,她在丈夫犧牲的地方寫下了「和平統一」四個大字。而這四個字,也是王玉齡一生最大的願望。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彼時的張靈甫正因「殺妻風波」而被蔣介石關進大牢。國民黨內部內鬥得厲害,蔣介石能夠信任的嫡系不多,尤其是在這樣緊要的關頭,他迫切地需要有人能夠擔當抗日救國的大任。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張靈甫

察覺到了蔣介石心理的于右任等人用最快的速度為張靈甫出面保釋,這才讓張靈甫重新回到了戰場,能為抗日戰爭出一份力。

此時的侵華日軍已經將目光放在了上海,直逼中華民國當時的首都,南京。為了抵禦日軍前進的步伐,蔣介石匆忙調兵前往上海,抵禦日軍的侵略。被安排在了74軍51師的張靈甫也跟着大部隊來到了上海,參加「八·一三」淞滬保衛戰。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淞滬會戰

儘管75軍一直被稱為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裝備十分精良,但是實際上就是一些西方國家淘汰了的武器,和日軍武器的殺傷力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好不容易重回了戰場的張靈甫在這場戰爭當中殺紅了眼。在看到機槍手犧牲之後,張靈甫憤怒的將自己身上的軍裝一把扯下,然後跳出了戰壕,瘋狂的朝着進攻的日本鬼子掃射。

有了張靈甫這樣不怕死的反擊,戰壕里一百多名戰士也沒了任何顧忌,他們學着張靈甫的模樣,瘋狂的朝着敵人掃射,先後擊退日軍七次進攻。僅僅在這一場戰役當中,張靈甫就帶着自己手下的戰士們打死打傷了800多個日本鬼子,打出了51師的威名。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張靈甫和國軍將領

而這一年的王玉齡剛剛9歲,因為侵華日軍的暴行,無奈地離開了家鄉,過上了逃往的生活。

王玉齡出身於一個商人世家,不過父親也曾當過軍人。或許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生逢亂世的王玉齡自小就有很重的家國情懷。尤其是在日寇全面侵華的八年里,過夠了逃難生活的她見識到了太多日本人製造的慘案,因此她對日本人深惡痛絕,一輩子都沒用過日貨。

1945年,王玉齡正在貴陽中學讀高中。得知抗戰勝利的消息,王玉齡和同學們興奮的連課都不上了,瘋跑到了街上參加慶祝勝利的遊行。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王玉齡

彼時的中國人都以為再也不打仗了,日子也能越來越好了。王玉齡的母親一心記掛着長沙的舊宅,於是匆匆忙忙的就帶着王玉齡趕回了長沙。也是在回到長沙之後,王玉齡認識了年長她25歲的張靈甫。

這一年的王玉齡剛剛17歲,正是青春懵懂的年紀。對日本人深惡痛絕的她,遇到了在抗日戰爭當中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張靈甫之後,沒過多久,便墜入愛河了。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張靈甫和王玉齡合照

嫁給張靈甫之後的王玉齡一心想着跟自己的愛人相守終身。得知蔣介石表露過想要張靈甫從事外交方面的事務,王玉齡還特地請了英語老師回家來補習英語,一心想要成為張靈甫的賢內助。

可是此時的她沒有想到,蔣介石會撕毀「雙十協定」,自己的丈夫要再次走向戰場,幫助蔣介石打內戰

解放戰爭開始的時候,即將走上戰場的張靈甫將自己的一把小手槍遞給了王玉齡,讓她做好應對之策。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解放戰爭當中的國民黨軍隊

此時的王玉齡已經身懷六甲,剛剛18歲的她接過丈夫手裡的槍淚如雨下。她不明白張靈甫為什麼要對蔣介石如此愚忠,更不明白蔣介石為什麼一定要打內戰。

1947年5月,華北野戰軍的二十萬大軍將張靈甫帶領的74師圍困在了山東孟良崮,張靈甫的失敗成了定局。

被圍困的張靈甫曾寄希望於蔣介石四十萬大軍的救援,可是國民黨各個派系的鬥爭早就讓國軍成了一盤散沙,誰也沒有出兵解救74師的三萬大軍,眼睜睜的看着張靈甫等人走向絕境。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孟良崮戰役舊址

王玉齡得知張靈甫身死的消息時,已經是好幾個月以後了。此時的她剛剛19歲,卻成為了張靈甫的未亡人,拖着尚不滿月的兒子和年邁的母親,走上了艱難求生的道路。

此時的國民黨為了穩定軍心,到處宣揚張靈甫是為了「黨國」而「殉節」,是國民黨的「英雄」。可是只有王玉齡知道,丈夫是實在走投無路了,才選擇開槍自殺。

儘管王玉齡比張靈甫小了25歲,但是在民族的大是大非上面,她卻比自己的丈夫看得清楚。在張靈甫死後,王玉齡多次向母親抱怨:「靈甫怎麼就想不明白呢?他的死改變不了國民黨敗亡的命運,為了一個背棄了人民的政府去死,太不值了!」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張靈甫並沒有給王玉齡母子留下什麼遺產,「英雄」的名號也沒為她這個遺孀換來任何好處,就連撫恤金,蔣介石也沒有多發一分錢。

上有老下有小的王玉齡拿着到手的撫恤金欲哭無淚,面對民國時期高昂的物價,那些錢根本撐不了幾個月。

一向要強的王玉齡原本想着自力更生,找個工作來養家。可是蔣介石一直吹噓張靈甫是國民黨的「大英雄」,要是王玉齡出去做工,那不就證明他虧待「烈士遺孀」了嗎?王玉齡可以放下官太太的身段,但是蔣介石不能丟了自己的面子。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王玉齡

為了蔣介石的「面子」,家中已經十分貧困的王玉齡只得靠着家中不多的積蓄度日。原本以為仗打完了日子會好過一點的她,沒想到國民黨在戰敗之後,連拖帶拽地將她們一家老小拖上了去往台灣的船。

到了台灣之後,王玉齡一家的生活更加難過了。原本還能按月發放的撫恤金也沒了,變成了每個月不固定時間發放的大米,甚至連數量都不夠。就算是一天三頓熬米湯,拖着母親和兒子的王玉齡也沒辦法讓一家三口吃飽飯。

在台灣遇到的種種不公,一度讓王玉齡陷入到了崩潰的境地。一個午後,王玉齡將家裡的人都支了出去,喝了一瓶名叫「DDT」的農藥。幸好王玉齡的母親察覺到了不對,及時趕回了家中,才救下了女兒的性命。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王玉齡和兒子

王玉齡被送到醫院的時候,她的四肢已經不能動,不過還有意識。聽着母親帶著兒子在自己身邊痛哭的聲音,王玉齡心如刀絞,她忍不住在心底埋怨張靈甫的愚忠,讓他們孤兒寡母在世上受欺負。

王玉齡的自殺驚動了張靈甫曾經的同僚孫立人等人,此時他們才想起來張靈甫臨死託孤的事情。可是此時的蔣介石仍不願意王玉齡出去找工作,於是孫立等人只好動用關係,將王玉齡送到美國去找工作養家。

到了美國的王玉齡憑藉著自己當年學習英語的一點底子考上了美國紐約大學。為了能夠早日將母親和兒子接到身邊,王玉齡白天打工,晚上上課,每天累得覺得自己的腰都快斷了。

可即便是這樣,王玉齡的心裏仍然對未來抱有期待,因為美國沒有了國民黨的掣肘,她終於可以不用顧忌任何人的面子,安心賺錢養家。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王玉齡全家福

1957年,在工作和學習中努力平衡了四年的王玉齡終於從大學畢業。找到了人生當中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她立馬就將自己的母親和兒子接到了美國,一家人也有了全新的生活。

因為有了工作,王玉齡一家人的生活也好轉了很多,可是即便美國的生活再好,王玉齡的心裏還是惦記着祖國。

年幼時因為日軍的侵略而被迫逃難,最想回去的地方是長沙。後來好不容易成了家,又從大陸被迫遷往了台灣,最不舍的是大陸的一草一木。如今為了生計,只得長期定居異國他鄉,而中國又成了她無法踏足的地方。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王玉齡參加關於丈夫的紀念活動

鄉愁,是王玉齡人生當中一直無法抹去的痕迹。或許是因為對家鄉的思想太過濃重,每次在美國看到中國人的身影時,王玉齡總覺得十分親切。對於這些同在異鄉的同胞,王玉齡也總是能幫就幫。

其實王玉齡的心裏明白,自從丈夫選擇站在發動內戰的蔣介石身邊之後,就意味着張靈甫已經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身為張靈甫的妻子,她沒有想過自己會有機會再次回到大陸看一看,因此,她只敢藉助幫助同胞這些小事,來寬慰自己的內心。

但是她沒想到,1973年時候,她竟然會收到周總理夫婦的邀請她前往中國大陸的消息。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王玉齡和鄧穎超合影

從1949年到1973年,時隔24年,王玉齡終於再一次踏上了大陸的土地。在飛機落地的時候,王玉齡的忍不住淚流滿面:張靈甫曾經是和解放軍打過仗的,可她今天仍然能踏足大陸,就證明共產黨的胸懷是寬廣的,認可了張靈甫對於抗日戰爭的貢獻。

2007年,有關孟良崮之戰的電影《紅日》傳出了翻拍的消息,而當時張靈甫指揮作戰的山洞也被修復了。粟裕將軍的侄子粟剛兵,在得知王玉齡一直希望能到丈夫犧牲的地方看一看的時候,便決定以粟裕家人的身份邀請王玉齡一同前往孟良崮。

作為曾經作戰過的兩個高級將領的家人,粟剛兵和王玉齡在孟良崮親切地握了握手。王玉齡和兒子還親自在山頂寫下了「和平統一」四個大字。在她看來,不論曾經的他們是何黨派,但是他們都曾為未來的中國而奮鬥過。

2007年,張靈甫遺孀受粟裕侄子邀請二上孟良崮,她當眾寫下四個字 - 天天要聞

年少時經歷了抗日戰爭,成年後又見證了解放戰爭,對於顛沛流離了半生的王玉玲來說,「和平統一」四個字就是她內心最大的期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 天天要聞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6月28日晚至29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部分城區和鄉鎮出現洪澇災害。當地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搶險救災,積極開展災後清淤、排水、搶修等工作,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生活生產。6月30日,在貴州省鎮遠縣城關五小共和校區,老師在清理校園。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6月30日,商戶在貴州省鎮遠縣城...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致命的三次失誤

項羽的人生巔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為他就是在這一年分封諸侯。要知道,當時的項羽可是諸侯的盟主,而劉邦僅僅只是十八路諸侯的其中一位諸侯。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石庫門小樓靜靜矗立,烏漆木門、雕花門楣、朱紅窗欞,芳華依舊。回望一百多年前,舊中國風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殫精竭慮,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拼版圖片:左圖為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右圖為中共一大會址原址房間內部(中共一大紀念...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 天天要聞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慶市開州區人,享年71歲。幼時讀私塾,13歲時父親因瑣事糾紛被當地惡霸打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他開始給人家放牛。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答案,說的是為什麼多爾袞被後人捧得那麼高?這答案給我看樂了!說多爾袞有一項功勞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他以開國皇帝之實力,挫骨揚灰的悲慘結果,告訴了後世:帶着孩子的盤不能接,別人的兒子養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聞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歲。施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舊文《施平:一隻理想主義的「土撥鼠」》(原載於2015年4月11日《文匯報》),以饗讀者。百歲施平,攝於2010年9月。「我是一隻土撥鼠。」施平在自傳里這樣寫...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 天天要聞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一張老照片,珍貴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拍攝於1947年,拍攝地點在陝北小河村,這是毛主席與機要科人員留下的彌足珍貴的合影和罕見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此時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樣蹲在地上,也沒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並不影響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