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朱棣成了大一統王朝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2022年07月14日15:34:27 歷史 1880

在我國古代想當皇帝的藩王太多了,為了夢想成真,不惜鋌而走險走上造反這條不歸路。但是罕有成功的例子,大多數做了炮灰,身死」國「滅。僅僅只有明朝燕王朱棣成功這一例,改天換命,登上九五之尊。

靖難之役:朱棣成了大一統王朝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 天天要聞

明成祖朱棣

秦統一六國之後,全國實行郡縣制,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歷史進步。但是漢朝之後,直到明朝,還存在着大量的同姓王。他們對皇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西漢初年漢景帝時期,吳王劉濞聯合其他幾個宗室諸侯王,以「請誅晁錯,清君側」的名義,發動叛亂,結果被梁國周亞夫聯手僅用三個月時間就給平定。

靖難之役:朱棣成了大一統王朝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 天天要聞

七國之亂

西晉武帝,分封的親王尤其之多,多達27個諸侯王。晉武帝死後,為了爭奪中央權力,爆發了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嚴重地損耗了國力,為西晉的短命埋下了禍根。

靖難之役:朱棣成了大一統王朝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 天天要聞

明惠帝朱允炆

01

靖難之役,朱棣為何能成功

  • 少年朱允炆登基 朱元璋的太子朱標,被寄予厚望。但是,造化弄人,天不假年,朱標在洪武二十四年(1392年)去世了。朱元璋有了立燕王朱棣為太子的想法,在朱元璋看來,燕王太像他了,一樣的英明神武,一樣的心狠手辣,一樣的殺伐果斷,一樣的雄才大略。朱元璋立朱棣為太子遭到了強烈的反對,自古立嫡立長。朱元璋無奈立了自己的皇太孫朱允炆為帝國未來的接班人。
  • 朱元璋大殺功臣,為朱允炆剪除異己,未曾想到為朱棣做了嫁衣。朱元璋通過郭桓案胡惟庸案、炮轟慶功樓、藍玉案等,將開國元勛宿將幾乎屠戮殆盡,碩果僅存的寥寥無幾。以至於,後來燕王起兵,朱允炆放眼文武百官,盡然找不出一個統兵禦敵的帥才。

靖難之役:朱棣成了大一統王朝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 天天要聞

明太祖朱元璋

如若有一個像徐達藍玉那樣的不出世的大將在世,結局或許會反轉。朱元璋在提防這些開國功臣時,沒有想到最後讓自己的老四朱棣摘了桃子。

  • 少年天子朱允炆,自小生長在深宮之中,政治和軍事經驗幾乎為零。雖然飽讀詩書,儒家經典爛熟於心,縱然學富五車,奈何紙上談兵。治理國家的能力,需要通過長期的實踐才會有所提高。

只可惜,貿然削藩,讓朱允炆投身到了鎮壓國家叛亂的漩渦。

  • 朱允炆不會用人,也不會聽取正確的意見齊泰黃子澄是朱允炆倚重的文臣左膀右臂,可惜這兩個人是一豬隊友。

齊泰主張首先削除燕王、但是黃子澄提出先除掉其他五個王,最後除掉燕王。後來,朱允炆採取了黃子澄的意見,給了燕王喘息和準備造反的準備時間。

齊泰主張扣留到南京祭祖的燕王三個兒子,但是黃子澄怕打草驚蛇,放了三個兒子回北京。把三個人關起來,起碼可以減少朱棣的幫手。一場戰爭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朱允炆優柔寡斷,白白浪費機會。

碩果僅存的開國將軍耿炳文,擅長守城,不會打運動戰,敗給朱棣。朱允炆啟用了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事實證明虎父也有犬子。李景隆率五十萬大軍北伐燕軍,戰果令人大跌眼鏡,幾十萬大軍幾乎被燕軍消滅。

李景隆被召回南京,1402年,李景隆打開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南京被燕王佔領,朱允炆不知所蹤,燕王實現了自己的皇帝夢。

靖難之役:朱棣成了大一統王朝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 天天要聞

李景隆劇照

  • 朱棣本人就是一流的軍事統帥,在北方和蒙古交戰10幾年。還有姚廣孝這樣的半人半仙出謀劃策,也有張玉朱能張輔和燕王三個兒子的鼎立輔佐。

02

明成祖之後的藩王造反

  • 明宣宗元年,不知天高地厚的宣叔叔漢王朱高煦,妄想效仿自己的父親明成祖,來個「靖難之役」2.0版本。在沒有做到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倉卒在自己的封地山東樂安州,發動軍事叛亂。最終,明宣宗御駕親征,叛亂很快被平定。朱高煦被關入大牢,後被處死。
  • 明武宗時期,就藩南昌寧王朱宸濠,不甘寂寞,蠢蠢欲動。組織了六萬軍隊,發動軍事叛亂,從南昌出發,沿長江東下,攻克了九江,企圖擴大戰果,最後佔領南京。

很不幸的是,寧王遇到了千年一遇的集儒學大家和軍事天才於一身的明朝一哥王陽 明。王陽明組織八萬餘人,採用圍魏救趙之計,直搗南昌。寧王被迫回援,雙方在一起 鄱陽湖大戰,經過一個月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

靖難之役:朱棣成了大一統王朝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 天天要聞

王陽明

  • 清朝入關以後,深刻吸取了歷朝歷代藩王作亂的教訓。把親王都放在北京,不許離開北京半步,如同今天調皮搗蛋的小學生被老師安排在眼皮底下學習一樣。親王在自家大院享福就好,守着自己的田產等不動產基業,聽戲看曲、提籠架鳥,就是不要僭越皇權,惹是生非。

總之,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取得成功,完成了大一統王朝任何一個藩王空前絕後的壯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 天天要聞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6月28日晚至29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部分城區和鄉鎮出現洪澇災害。當地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搶險救災,積極開展災後清淤、排水、搶修等工作,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生活生產。6月30日,在貴州省鎮遠縣城關五小共和校區,老師在清理校園。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6月30日,商戶在貴州省鎮遠縣城...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致命的三次失誤

項羽的人生巔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為他就是在這一年分封諸侯。要知道,當時的項羽可是諸侯的盟主,而劉邦僅僅只是十八路諸侯的其中一位諸侯。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石庫門小樓靜靜矗立,烏漆木門、雕花門楣、朱紅窗欞,芳華依舊。回望一百多年前,舊中國風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殫精竭慮,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拼版圖片:左圖為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右圖為中共一大會址原址房間內部(中共一大紀念...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 天天要聞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慶市開州區人,享年71歲。幼時讀私塾,13歲時父親因瑣事糾紛被當地惡霸打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他開始給人家放牛。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答案,說的是為什麼多爾袞被後人捧得那麼高?這答案給我看樂了!說多爾袞有一項功勞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他以開國皇帝之實力,挫骨揚灰的悲慘結果,告訴了後世:帶着孩子的盤不能接,別人的兒子養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聞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歲。施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舊文《施平:一隻理想主義的「土撥鼠」》(原載於2015年4月11日《文匯報》),以饗讀者。百歲施平,攝於2010年9月。「我是一隻土撥鼠。」施平在自傳里這樣寫...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 天天要聞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一張老照片,珍貴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拍攝於1947年,拍攝地點在陝北小河村,這是毛主席與機要科人員留下的彌足珍貴的合影和罕見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此時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樣蹲在地上,也沒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並不影響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