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2022年07月08日10:01:11 歷史 1206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1946年5月30日,剛剛落地瀋陽準備親自督戰的蔣介石還未站穩腳跟,便被一通來自東北戰場前線的電話氣得渾身發抖。

他不顧委員長身份,當著眾人的面破口大罵:「娘希匹的,要走就早些走,偏偏在這個時候拆我的台!」

聽到這句,眾人面面相覷,他們只了解蔣介石脾氣差,卻不知道究竟是哪路神仙能讓其大動肝火。

而破了蔣介石「養氣功夫」的,正是從收編以來,一直被他看不起的第184師滇軍。

1946年5月30日,第184師在師長潘朔端的帶領下,和第552團大部在東北戰區之中進行了戰場起義,讓原本位於優勢的國民黨軍隊瞬間士氣大降,戰場局勢頓時改變。

可讓蔣介石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年之後的5月,滇軍60軍第184師卻被林彪帶領的部隊一舉殲滅,並放話絕不再接受起義。

這一年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作為起義軍的184師為何會倒在林彪部隊的槍下?

海城起義

讓時間重新回到1946年5月28日,回到第184師所在的東北戰場上。

5月入夏以來,這裡的氣溫逐漸上升,驕陽好似失控般炙烤着每一寸土地。

同樣失控的,還有戰場上的局勢。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四天前,第184師師長潘朔端得到消息,在鞍海戰役上,守在鞍山的第551團除團長張秉昌和少數人以外,全部馬革裹屍。

感受着寥寥幾字背後透出的沉重與悲慘,潘朔端心中生出憤怒、憋屈、和無力的感覺。

他想不通明明日本已經投降一年之久,國家為何依舊內亂不斷,更想不通蔣介石明明簽訂了《雙十協定》,為何又要陽奉陰違,出兵攻佔東北地區。

但他知道的是,此時的國民黨部隊已經完全成為了貪污腐敗、滋生權欲的溫床,想要讓國家統一,必須另尋出路。

他現在在等一個機會,一個加入共產黨的機會。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潘朔端

早在一個月以前,他就已經開始籌謀這件事。

他知道自己的參謀長馬逸飛曾在1927年加入過共產黨,但因所在地黨組織遭到破壞,被迫中斷了聯繫。

如今馬逸飛雖然脫黨多年,可對於中共的綱領和政策依舊非常熟悉。

為了更好地了解共產黨,他連同馬逸飛和副師長鄭祖志等志同道合之人,每天收聽延安的廣播,並在早餐後由馬逸飛負責記錄並討論。

潘朔端對他們說:

「蔣介石政府貪污腐敗,不顧國家安危、人民痛苦,跟着國民黨只有禍國殃民,遺臭萬年,即使不被共產黨的軍隊打死,也會被蔣介石分化瓦解,被人民罵死。只有把隊伍拉倒八路軍幹革命這條路,才能真正的實現和平。」

是的,第184師作為滇軍,不屬於國民黨嫡系部隊。作為被收編的隊伍,滇軍在國民黨的日子並不好過,不但被其他嫡系部隊看不起,還在每次都被當做炮灰使用。

而這次來東北,蔣介石為了監視潘朔端等人是否有謀反之心,早就在隊伍中安插了自己的眼線。

他命張、彭兩名少將參軍帶着一支由39人組成的「諜報組」,常駐第184師,時刻監視着眾人的一言一行。

這種做法讓連同潘朔端在內的滇軍心生不快,十分反感。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潘朔端不再明目張胆地帶領戰友收聽延安電報,只讓副官每天晚上記錄延安新聞內容,然後再整理文件,裝入機密卷宗,秘密送到各師、團主要將領手中,以作每日「功課」使用。

在連續幾十天的學習下,潘朔端堅定了方向,決定把隊伍拉到八路軍去幹革命。

1946年5月27日,作為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的林彪派人給潘朔端送來一封密信,信中寫到:

「軍校一別,各奔東西,今不期而遇,乃天作之合,望能再次合作,以期殊途同歸。」

看着手中的信件,潘朔端心中百感交集。他和林彪是黃埔四期的同班同學,倆人在校期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如今再次相見,卻不想要兵刃相交。

回想起前幾天第551團的慘狀,蔣介石對百姓和滇軍的態度,他隨即決定帶領全師進行反蔣反內戰起義。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5月28日入夜,他將鄭祖志、馬逸飛和第552團團長魏瑛召集到一起商議起義事項,決定在起義前先和民主聯軍取得聯繫,並將軍中蔣介石的眼線全部控制住,至此,軍中絆腳石算是全部踢開。

5月29日黃昏時分,潘朔端與民主聯軍聯繫成功。

當晚11點,潘朔端和民主聯軍四縱隊特派代表會面,雙方在思想上達成一致。

次日清晨,為配合潘朔端起義,民主聯軍以黑雲之勢包圍海城,原本還有反抗之心的士兵看此情況,頓時萎靡下去。

眼見時機成熟,潘朔端高舉反內戰、促和平的大旗,在東北民主聯軍的配合下,成功向著太陽,加入解放全中國的革命中。

但此時的潘朔端怎麼也沒有想到,因為自己忽略了一個人,從而導致讓第184師隨其陷入了死地。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被迫」聯盟和叛逃

當潘朔端「舉家」起義時,遠在大石橋陣地的550團團長楊朝綸也接到了繳械接受整編的命令。

但潘朔端不知道的是,除了自己和楊朝綸保持聯繫之外,東北剿總司令杜聿明同樣與其有着「約定」。

杜聿明以第184師師長的職位為誘餌,要求楊朝綸固守大石橋,等待援軍到來。

這一誘惑,讓楊朝綸本就不堅定的意志產生了動搖,他在道義和名利之間,開始向杜聿明傾斜。

他知道國民黨對滇軍不好,因為他本身就是滇軍出身。

但這次從滇軍「首領」龍雲被邊緣化後,他就開始心向「中央軍」,並希望自己能夠進入國民黨軍隊的核心層。

這次起義,對他來說是個好機會。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可就在他等待援軍到來,做着日後揮斥方遒的白日夢時,第550團突然就被民主聯軍一鍋端了,自己也淪為俘虜。

看着夢想破滅,楊朝綸腦子裡只有一個問題:明明說好的等待援軍,為何等來的是民主聯軍呢?這種變故讓他有些拎不清情況。

就楊朝綸的處置問題,軍中在結合潘朔端等人的意見後決定:先將其收編,再慢慢改變思想

考慮到楊朝綸是滇軍舊隊的「袍澤」,並且在軍中具有一定威望,於是便將其任命為新成立的民主同盟軍第一軍184師副師長,而原本他麾下的第550團中的部分人員也同樣得到了任命。

就此,楊朝綸算是「被迫」加入了共產黨聯盟的陣營。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但這並不是楊朝綸想要的,一個副師長的虛職,哪裡有正師長的實權來得痛快。

於是他利用平日訓練和閑暇之餘,籠絡了大批思想有問題的基層軍官。

他們表面上人畜無害,背地裡卻在軍中愈發地肆無忌憚。

由於第184師是潘朔端帶來的,軍區首領考慮他們的思想還未轉變,暫時不能適應共產黨的艱苦條件,所以對184師極其照顧,不僅在生活物資上有優先權,平日里還天天都能吃上大米。

相比之下,我軍其餘部隊卻只能吃高粱和野菜混一塊的饃饃,而且還不能確保每個人都吃飽。

這種千金買骨的手段無疑是想讓這些人感受到人民軍隊的關懷,讓他們有種「回家」的感覺。可誰知一旦將條件放低,他們就開始鬧事,說我軍和蔣介石沒什麼區別,都欺負他們滇軍不是嫡系部隊。

慢慢的,第184師中產生了一種驕奢淫逸的風氣。軍官們拿着錢財吃喝嫖賭,下面的士兵跟着有樣學樣。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這一切的背後自然有楊朝綸的影子,但此時他並未將心思放在這些小打小鬧上,他要了解國民黨軍隊的動向。

1946年10月,楊朝綸從廣播中了解到國民黨軍隊即將向南滿根據地發起大舉進攻,於是心中便有了盤算。

10月30日,共產黨被迫放棄通化,全軍向臨江方向轉移。走之前,軍中下令命184師從石人車站撤離。

聽到這個消息,楊朝綸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

深夜11點,楊朝綸聯繫舊部,策動反動人員,裹挾強迫1300人脫離革命隊伍,趁着他人入睡之際吹響經濟集合號號角,帶着反動人員叛逃。

這支反對隊伍雖然很快就被擊潰,但楊朝綸還是逃出生天,順利進入國統區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林彪:堅決殲滅

回歸國民黨的楊朝綸在杜聿明的幫助下,成功當上了184師師長。

雖然此時的184師已經名存實亡,但他還是一副「願為黨國獻身」的架勢,準備和共產黨抗爭到底。

但世間大勢猶如滾滾長河,阻擋歷史前進腳步的人,一定會被歷史踩在腳下,楊朝綸也不例外。

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之後,國民黨不僅失了人心,更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

在林彪和聶榮臻的帶領下,東北民主聯軍已經成為了一支鋼鐵隊伍,隊中每一名戰士都像是一把尖槍,直刺國民黨的要害。

1947年5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決定對國民黨發動夏季攻勢,而作為瀋陽至永濟和四平至通化兩條鐵路交匯點的梅河口,也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梅河口我軍要,國民黨的軍隊也要,可讓雙方都沒想到的是,就當雙方在此碰面後,卻發現對方竟是自己的「相熟之人」——第184軍。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對於當年的石人車站叛逃一事,民主聯合軍上下都在心裏憋着一口氣,如今除了必須拿下梅河口交通戰略要點以外,還多了一份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戰前戰略會議上,平日中少言寡語的林彪罕見發火,他特意指示南滿部隊:

「對待184師,凡經過戰鬥打響者,即堅決殲滅之。切勿中途接受不解除武裝之起義。」

切勿接受起義這句話足以看出林彪對此前背叛一事的想法,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打。

而且這一仗,必須要將184師徹底打散,打趴下,一切想要談和起義之事不用考慮,決不能再給這種兩面三刀之人機會。

四縱隊副司令韓先楚接到命令後,帶領隊伍火速趕至前線,進行戰前動員和軍事建設。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22日,攻城隊伍包圍梅河口。

24日下午,第10師在炮兵火力的掩護支援下,奪取梅河口鎮北外圍陣地,第30團沿鐵路向敵軍發起猛烈進攻。

25日,在兩個炮兵團連續的轟炸下,梅河口守軍被炸出一條口子,突擊隊伍瞬間湧入,準備第二輪進攻。

但由於此地地形開闊,無法進行步炮協同,缺少炮火支援的條件下,我軍遭到敵方火力壓制,傷亡慘重。

26日,在經過一夜的商討調整後,韓先楚決定另外選擇突擊點,將兵力火力向車站方向轉移。

守在此處的184師士兵自知沒有退路,決定拚死一搏。這場遭遇戰雙方打得殺紅了眼,負責突擊行動的第30團損傷巨大,敵軍也只剩殘喘之力。最終,車站在我軍支援到來後被破。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28日,最後的決戰來臨。

遼東軍區為將184守軍集中殲滅,一舉拿下梅河口的控制權,決定從南、東、東北三個方向同時進攻,一舉突入守軍核心陣地。

當天的戰鬥中,守軍所在的樓房不知被炸毀多少,地上的彈坑不知被填平又炸開了幾次。

雙方將子彈打完了就用大刀,大刀卷刃後就上手肉搏,地上堆滿了屍體。

這場戰鬥將東北民主聯軍的血氣完全打了出來,將此前因184師所受的憋屈和屈辱全部發泄了出來。

林彪派兵包圍叛軍184師,怒下軍令:全部消滅,不准他們起義 - 天天要聞

此役,我軍打出了英勇無畏的氣勢,將184師全部殲滅,生俘少將師長陳開文,控制了該區域極為重要的交通樞紐,與北滿主力成功在四平以南會師,結束了南滿,北滿解放區被分割的局面。

而楊朝綸作為184師的師長,也在1950年被潘朔端親自宣判了死刑。

優待俘虜一直都是我黨政策,但作為一支屬於人民的部隊,絕對不會容忍叛徒的出現,也絕對不可能輕易對叛徒從輕發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 天天要聞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區陸續通過開展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與黨旗合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激勵廣大黨員幹部錘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