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一把團扇誤終身

2022年07月08日10:01:04 歷史 1395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古代的大才女班婕妤,是;最近遭家暴的現代大才女余秀華,也是!

班婕妤:一把團扇誤終身 - 天天要聞

西漢鶯燕爭寵的後宮裡,有一位明明可以依靠脫俗的美貌得到專寵的女子,卻偏偏因為自律和上進與漢帝漸行漸遠,以至最後移居冷宮與青燈為伴。她就是班家大才女班婕妤。


她是漢成帝的妃子,西漢著名女作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


提到漢代班家,沒有不舉雙手點贊的,文才武略那是樣樣了得。祖上曾是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子文。


班婕妤的父親班況,是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她的後輩中,班彪班固班昭,都是東漢著名的史學家,班超是東漢的名將。


出身於功勛之家、名門之後的班婕妤,可謂投胎贏家,是妥妥的超級白富美。而且不僅貌美,還才華橫溢,超級自律又追求上進。放到現代,那絕對是學霸級別。


班婕妤:一把團扇誤終身 - 天天要聞

養在深閨名遠播 一朝選在君王側


班婕妤的父親雖然是武將,但他對子女的教育卻從不曾放鬆。班姑娘從小就熟讀詩書,《詩經》《窈窕》《女師》等都不在話下。


她小小年紀就表現出同齡女孩少有的端莊穩重,再配上萬里挑一的家世,無可挑剔的美貌,令人羨慕的才情,所以,養在深閨卻早已聲名遠播。


皇家也耳聞班家有這樣一個女兒,於是在她16歲那年召她進宮,成了漢成帝劉驁的妃子。

班婕妤:一把團扇誤終身 - 天天要聞


一個大才女,早早嫁為人婦,甘願與其他女人分享丈夫的愛,除了迫於帝王家的威嚴,更多應該是她覺得這個男子是人間值得吧!


這位君王到底如何呢?


漢成帝曾經也是妥妥好少年,愛讀書好文辭,為人寬博,做事謹慎。只是長大後,這枚三好少年在不求上進的路上越走越遠。


老爹漢元帝一閉眼,他登上了皇位。只是這一步登頂的大操作讓漢成帝一下子失去了追求進步的動力,漸漸沉浸在玩樂中不能自拔。


這種狀態就好比中國的大學生,他們在上大學之前,很多都是刻苦的「奮鬥士」,然而一旦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就以為到達了人生頂峰,曾經優秀的學生也會在昏天黑地的網絡游戲裏自毀前程。


而漢元帝則是醉生夢死在溫柔鄉的最好例子。


班婕妤:一把團扇誤終身 - 天天要聞

一把團扇半遮面 楚楚惹君憐


班婕妤脫俗的容貌,與漢元帝其他濃脂粉黛的妃子大不相同,再加上班姑娘「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內外兼修,一下子吸引了漢元帝的眼球。


班姑娘不敢直視眼前這位帝王,但對方射過來灼熱的目光讓她恍惚覺得這分明就是一見鍾情。於是,單純的少女心被一個花心大蘿蔔的箭正中靶心。


剛入宮時,班姑娘還只是個妃位不高的少使,很快,漢成帝就把她連升六級,直達妃位之首的「婕妤」。


根據漢制和傳統,「婕妤」往往會被封為皇后的。若不是當時的許皇后還在,班姑娘一步到位都有可能。


婚後的蜜月期,二人或是在書房以文怡情,寫詩詞,詠歌賦,「調素琴,閱金經」,嫣然校花與校草的完美結合。或是閨房內,一把團扇半遮面,楚楚惹君憐。這樣看,最初的他們是合拍的,甜蜜的,互相欣賞的。


可見,最初的最初,漢成帝對班婕妤是極盡寵愛的,班大小姐也一度以為自己嫁給了夢寐以求的愛情。


班婕妤:一把團扇誤終身 - 天天要聞


班婕妤:一把團扇誤終身 - 天天要聞

淡淡清歡難抵膚淺的「膩愛」


如果把班婕妤看成只想獨佔丈夫寵愛的一般女子,那就大錯特錯了。她絕不是戀愛腦,她是人間清醒。


她始終知道君王該有宏圖偉業去謀劃,一直沉溺於兒女情長不是君王所為。


她也深知,除了侍候皇帝,適時的規勸也是后妃的職責所在。所以,在她聖寵之時,不爭搶不魅惑,一心要做個賢惠的妃子。


但漢成帝未必也這麼想!


此刻的他恨不能與他的愛妃時時刻刻膩在一起。為了便於二人同游,他還特地命人製作了一輛很大的輦車。


當輦車出現在班婕妤面前,她沒有漢成帝預想的那般驚喜和嬌羞,反而惶惶然跪地:「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


意思是,古代聖賢君王都有賢臣在身邊,而夏商周三代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才有寵妃在側。我如果和您同車進出,是不是和三代末主的情況很像呢?


天子聽到這麼歸正勸諫的話,是啥感受?


漢成帝本來幸福得像花一樣的臉上,突然感覺火辣辣,像被人拍了一巴掌的不自在。雖然沒有當場發作,但一個君王被拒絕還被側面訓誡,心裏肯定不快。


王太后聽到此事,曾對左右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她用春秋時期以絕食規勸楚莊王的樊姬與班婕妤作類比,可見心裏非常認可這個賢惠的兒媳婦。同時希望她能成為漢成帝晉級明君的神助攻。


班婕妤也一直以樊姬的標準規範自己,在這點上婆媳同心。只可惜,漢成帝並不是楚莊王。


班婕妤:一把團扇誤終身 - 天天要聞


當然,班婕妤也不是什麼糊塗二姐,她知道深居後宮,皇帝是她唯一的依靠,爭寵是必然的手段,任何違逆皇帝的言語和行為都可能失寵。


但「人間至味是清歡」才是她對愛情的追求,但皇帝偏偏不喜「清淡」,更重「膩愛」。


班婕妤是後宮少有的人間清醒! 她更懂得,任由貪玩的皇帝沉膩在情情愛愛里,不但讓他毫無建樹,還極有可能陷國家於危難。到那時自己將不得不背負禍國妖妃的罵名。


想得長遠,境界不一般,這才是賢妃的典範。可惜,漢成帝不是明君的料。他追求的不過是鶯鶯燕燕,膚淺至極,也僅此而已。

班婕妤:一把團扇誤終身 - 天天要聞

古燈清茶,揮筆作辭賦


一次,在陽阿公主的家宴上,漢成帝見到了為他們歌舞助興的趙飛燕。婀娜的身姿,輕盈的舞步,靈動的水蛇腰,一下子讓這位一直網羅美女的皇帝,嗅到了另一種味道。


當晚,漢成帝就把趙飛燕帶回宮裡,並直接封為趙婕妤,和班婕妤同級。後來,趙飛燕又把自己的妹妹也招進宮,被封為昭儀


從此,二趙就長久地專寵後宮。


雖然人們常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但當新鮮感褪去,再吸引人的美貌也有泛膩的時候。或許,輦車一事的不快,一直讓漢成帝如鯁在喉。


再者,對於一貫尋求新鮮刺激的漢成帝來說,曾經的「靈魂伴侶」班婕妤,遠比不上低俗魅惑的二趙讓他更有慾望感。


就這樣,賢德的班婕妤敗給了低俗的鶯鶯燕燕。就這樣,雖然不得專寵,但若能受皇帝庇護一二,也能安度一生。


只是,後宮向來都是盡顯狠辣的修羅場。飛揚跋扈、擾亂宮闈的二趙怎麼會容忍一個分攤皇帝些許愛的妃子存在呢?


當時後宮之主的許皇后,已被皇帝冷落許久,實在對二趙的行為不滿,於是私設神壇,晨昏誦經禮拜,既為皇帝祈福,也詛咒二趙災禍臨門。


不成想,有人走漏風聲,二趙便以此「一石二鳥」。


先找漢成帝哭訴,故意添油加醋,說許皇后不僅詛咒她們姐妹還要加害皇帝。漢成帝震怒之下,立即廢后,並打入冷宮。然後,又捏造班婕妤也參與了許皇后的「巫蠱」案,想讓皇帝也把她擼下去。


偏聽偏信的漢成帝竟然真的來興師問罪。


問心無愧的班婕妤,抬頭看着眼前這個曾經把她捧到心尖兒上的男人,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青春終究是錯付了。


「人都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不是人力能做到的。我常做好事都得不到福報,何況做壞事,又有什麼希望呢?如果鬼神有知,怎麼會聽信這些禱告?若是無知,那我詛咒又有什麼用呢?所以,這件事我根本不屑去做。」


班婕妤的一番說辭,讓皇帝意識到錯怪了這個聰慧又超然的女子,曾經的卿卿我我一時浮現眼前,頓時心生愧疚。


最後,班婕妤沒被責罰,反而被賜予豐厚的賞賜。二趙的詭計沒有得逞甚是不滿,但也只能暫且作罷。


班婕妤:一把團扇誤終身 - 天天要聞


從恩寵後宮到聖恩難覓,從一見鍾情到移情別戀,這些起落,班婕妤一一受過,也更清醒得認識到:皇帝已難有更大的作為,他們夫妻之間的脈脈溫情早已不在。


與其在此與爛人糾纏,時時妨着被誣陷詬病,不如遠離紛擾,既得庇護,又落得清靜。


於是請辭去長信宮侍奉王太后。從此,古燈清茶,揮筆作辭賦。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人們說起這段宮闈往事,總是大讚班婕妤的賢德,說她一生通透,失寵後也能夠活得瀟洒獨立,是世間女子的楷模。


一句句標榜賢德的話把班婕妤捧得老高,似乎她有半句抱怨就配不上賢妃的美名。


試問,世間被拋棄的女子有幾人能大度到毫無怨言?


如果班婕妤心中沒有怨,她又怎麼能寫出古代十大最哀怨凄婉的「宮怨詩」之一的《團扇歌》?(又名《怨歌行》)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1]。

裁作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意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這首千古絕唱以「夏受寵秋遭棄」的團扇自比,當初「皎潔如雪」,而今「棄捐篋笥」,表面寫秋扇閑置,實則寫自己從受寵到被遺棄在深宮的哀怨。

班婕妤:一把團扇誤終身 - 天天要聞


想當初,一把團扇半遮面,楚楚惹君憐;而今,團扇成了自己被遺棄的縮影,怎不哀怨?


但她的詩又不同於其他宮怨詩,它哀而不傷,始終保持着一份清醒和獨立。這也是她被後世不忘的原因。是她的智慧為她在文學史上佔有了一席之地,而非賢妃的身份。


後代文人常常把「秋扇」比喻女子被棄。納蘭性德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由此而來,而且用到班婕妤身上再合適不過。


後來,漢成帝因長期酒色蝕骨而死。班婕妤又請求王太后自願到帝陵守墓,如此度過餘生。一年後,也隨漢成帝而去。終究沒有逃過一個「情」字。


或許有人為班婕妤惋惜:如果當初她不拒絕同輦,可能依然會是他心上的最愛。

可能嗎?微乎其微吧!自古帝王多薄情。

其實,不論時代怎樣變遷,三觀不合的兩人,即使有轟轟烈烈的開始,也未必能長久地相守。因為之前美好的記憶最終抵不過以後歲月里的煎熬。


班大才女的及時抽身,立刻止損,是明智的選擇,正因此,歷史上才有了這位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

也希望詩人余秀華也能從這段傷痕纍纍的情感里及時抽身,祝福她吧!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立刪)

班婕妤:一把團扇誤終身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倆娃的媽,愛寫文畫畫,不願讓生活的瑣碎埋沒了心中的念想。希望以文字結緣,期待遇見有共鳴的你!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 天天要聞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區陸續通過開展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與黨旗合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激勵廣大黨員幹部錘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