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百年:以黃埔精神為旗反「獨」促統,振興中華

2024年06月17日09:04:03 歷史 1879

6月16日,黃埔軍校迎來創辦一百周年紀念。

作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所新型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走過百年歷史雲煙,書寫下兩岸中國人的共同歷史記憶,其鑄就的「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在當下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黃埔百年:以黃埔精神為旗反「獨」促統,振興中華 - 天天要聞

△劇照

一百年前,在中華民族危亡關頭,為結束軍閥混戰、統一中國,孫中山先生同中國共產黨人一道,合力創建黃埔軍校,建立革命軍隊。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演講中,孫中山指出,開辦軍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復興中華、統一中國」的共同追求,成為國共兩黨創建黃埔軍校的底層邏輯。

一百年來,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育了眾多優秀的軍事人才。從軍校走出的大批師生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場上浴血奮戰、抵禦外辱、捍衛國家統一、維護民族尊嚴,踐行了「救國濟民」的革命誓詞和「愛國家,愛百姓,不要錢,不要命」的革命信條,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使之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在時代背景下的重要體現。

可以說,黃埔軍校的百年發展承載着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和精神認同,是寶貴的歷史和精神財富。始終將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黃埔精神,更與中華民族「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精神一脈相承,賡續不絕。

正如台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所指出的,百年黃埔追求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是兩岸中國人共享的光榮資產,雖然兩岸關係陷入低潮,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依然是兩岸黃埔同學及黃埔後人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

黃埔百年:以黃埔精神為旗反「獨」促統,振興中華 - 天天要聞

1949年後,黃埔軍校遷往台灣,並沿用「陸軍軍官學校」的校名,於1950年10月復校,成立第24期學生總隊(接續大陸最後一期第23期),成為台灣地區陸軍軍官的重要培訓學校從軍史、軍魂的角度而言,台灣地區武裝源於百年前的黃埔血脈和黃埔精神,一脈相承,無法分割。

但值得憂慮的是,過去8年,作為執政黨的民進黨當局出於「台獨」的政治目的和選舉需要,對長期支持藍營的台軍人員不尊重、不信任、不重視,指責他們是「米蟲」,污衊他們出賣情報,並刻意製造社會對立和仇恨,削減他們的退休待遇。

蔡英文在任期間,對黃埔精神唯恐避之不及,僅2016年參加過1次黃埔校慶,其後都選擇性地遺忘。為了「去中國化」的需要,民進黨當局更妄圖以1949年為界,將黃埔的校史進行切割,混淆台軍的國家、民族認同,隔斷兩岸之間的歷史連接。

賴清德上任之後,「台獨」立場更為激進、冒險,大肆鼓吹所謂兩岸「互不隸屬」,加緊以武謀「獨」和軍事戰備,並任命頑固「台獨」分子顧立雄為防衛部門負責人,以推動軍中「轉型正義」為名洗滌軍心,大搞軍營內的「去中國化」,要將黃埔子弟發展為「天然獨」以為「台獨」服務,這形同否定傳承百年的黃埔精神,是推動建立「台獨」武裝的危險步驟。

6月16日,賴清德在台灣參加相關校慶儀式時,再次鼓吹「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及「住民自決」等分裂言論,並聲言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充分暴露出「台獨」本質及引戰引亂者的醜惡嘴臉,以武拒統,敵意對抗的心態一展無遺。

黃埔百年:以黃埔精神為旗反「獨」促統,振興中華 - 天天要聞

民進黨當局出於一黨之私,進行政治操弄,刻意製造兩岸危機,倚美謀「獨」,以武拒統的做法,不僅與黃埔精神背道而馳,更是對島內主流民意的背叛,引起島內諸多人士的憂慮與反對。

台灣《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就指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無論是台灣老一輩退役將領還是台灣年輕軍人,都不希望打仗,尤其是中國人不該打中國人,當然希望兩岸關係能和平穩定發展。」

而正是基於「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和對國家統一的追求及對中華民族利益的維護,眾多台軍退役將領已成為島內反「獨」促統的堅定力量。

目前島內統派的精神領袖,曾任台陸軍官校校長、台軍「總政戰部主任」、「退輔會主委」等要職,已104歲高齡的台「陸軍二級退役上將」許歷農曾指出,「黃埔建軍目的在追求國家統一,迄今未完成,但最後統一的目標絕不放棄」。101歲時,許歷農就曾公開表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會給台灣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他更多次表示,「餘生唯一願望,就是希望早日看到國家統一。」

黃埔百年:以黃埔精神為旗反「獨」促統,振興中華 - 天天要聞

△許歷農

去年,黃埔第24期生,曾任台「陸軍總司令」的陳廷寵二級上將公開反對「台獨」。他直言,「我大中華民族的子孫,以五千年光榮歷史傳統文化自豪。我是中國人,是驕傲的象徵」。「(台灣地區)軍隊是不為『台獨』而戰的。我是黃埔人,陸軍官校絕不是『台灣』的軍校。反對『台獨』,朝向21世紀中華民族振興的道路去邁進,這才是真正的黃埔傳人。」

不久前,黃埔軍校畢業生,台「海軍陸戰隊」退役上將季麟連,在島內舉辦的一場紀念活動中更高呼「驅逐『台獨』,復興中華」。對此,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評價說,這「充分展現了島內黃埔人對『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的傳承堅守,對祖國統一、振興中華的執着追求」。

作為黃埔一期畢業生,黃埔軍校同學會首任會長徐向前元帥,在談到如何發揚黃埔精神時曾指出,「中山先生說過:『統一是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幸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國家要統一,是人心所向、民族意願,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他呼籲黃埔校友要「切記中山先生教導,發揚黃埔精神,攜手合作,為統一祖國、振興中華貢獻餘力。」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在黃埔百年之際,回望歷史,展望未來,我們更需要以「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為旗幟,堅定反「獨」促統,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共創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來源:海峽之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着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