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懸棺,到底怎樣埋葬在百米懸崖之上的?答案說起來如此簡單

2022年07月05日01:00:22 歷史 1471

僰人懸棺,到底怎樣埋葬在百米懸崖之上的?答案說起來如此簡單 - 天天要聞

其實統一稱為懸棺是不太負責任的。因為懸在空中的棺材只有一部分。具體是在懸崖上鑿兩個眼,把兩根木棒打進去,把棺材放在木棒上面。因為年代實在太久遠,在日晒雨淋之下,有的木棒就斷了,棺材早已掉下來了,只能看到孤零零的半截木棒懸在空中,讓人判斷那裡曾經是懸棺。

除了懸在空中的,還有直接在懸崖上鑽一個岩洞,把棺材放進岩洞裏面的。當然也有的在懸崖上有天然的岩洞,這樣就省去了鑽岩洞的人工,直接把棺材放進去。還有一些岩體有裂縫,也有把棺材塞進裏面的。這些各種形式的懸棺加起來有兩百六十多個,規模也算比較龐大了。

僰人懸棺,到底怎樣埋葬在百米懸崖之上的?答案說起來如此簡單 - 天天要聞

這些懸棺無一例外,都在半山腰,上不挨天,下不着地,也沒有哪怕是羊腸小道延伸到上面去,當然也沒有像川北棧道那種在岩石上建木棧道的痕迹,那需要在岩體上打洞的。這些懸棺距離地面最近的有十多米,最遠的在一百米以上。因為陡峭,不管從上方還是下方還是側面,人都不可能到達懸棺的地方,更別說抬着笨重的棺材了。棺材是木質的,一頭大一頭小,跟今天在川南地區流行的棺材樣式差不多,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棺材的造型不是能懸掛的原因。

人們百思不解的是,在那懸崖峭壁上,棺材是怎麼放上去的?一般認為是用繩子從上面吊人下來打洞,然後把棺材吊下來的。但這其實絕對不可能,有很多棺材的上方有突出來的岩石,棺材是不可能放在橫木上去的。

僰人懸棺,到底怎樣埋葬在百米懸崖之上的?答案說起來如此簡單 - 天天要聞

然而老嚴昨天看了那位老鄉的回復之後,幾乎是想都沒有想,就已經知道僰人懸棺是怎麼回事了,也就是破解了僰人懸棺的建造方法。不過要講清楚具體方法,還得一步一步來,請大家稍安勿躁,泡一杯茶喝着。

僰人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這裡說的民族是一種猜測,很多民族可以是同一人種。而在上古時代,人種情況非常複雜,有時候一個部落就是一個獨立的人種。所以僰人也有可能是一個獨立的人種。不過不管是民族還是人種,都不影響棺材是怎樣放上去的。最早記載僰人的書是戰國時期的。當然任何一群人都不可能是憑空出現的,僰人在戰國之前也還有很長的歷史。這不是推測,這是必然的。不過在那些年代還沒有被使用文字的人發現而已。

僰人懸棺,到底怎樣埋葬在百米懸崖之上的?答案說起來如此簡單 - 天天要聞

珙縣這地方跟四川盆地周邊的其他地方一樣,群山林立,高低不平。海拔高度在六百米到一千米之間,看到後面大家就會明白,這是一個很尷尬的數據。

在距今四千三百多年前,顓頊帝在位的時候,地球上發生了一場席捲全球的超級大洪水。關於這一場大洪水是不是真的發生過,現在已經沒有人懷疑了。人們需要探索的是大洪水發生的原因、影響的程度、結束的時間等問題。當然,如果讀者朋友中有不相信大洪水發生過的人,那得麻煩你端起茶杯輕輕飄過,着地的時候還要小心把腿摔折了。

僰人懸棺,到底怎樣埋葬在百米懸崖之上的?答案說起來如此簡單 - 天天要聞

對於這一場大洪水,幾乎上古時候有文字的地方都有記錄。比如埃及文獻,蘇美爾人的泥板文書,南美洲的印加人猶太人的舊約,當然中國的文獻也有記載的。這些文字毫無例外都記錄到洪水達到天際,南美洲的文字寫到上千米高的海嘯。而從中國當時受災的情況來分析,潼關以東的地方几乎全部被淹沒,分析起來,海嘯也有至少一千米高。

四川盆地結構特殊。海嘯從東面翻過高山,湧入盆地,把整個盆給灌滿。——不要問老嚴需要多少水,反正老嚴一輩子肯定用不完這點水。而四川盆地非常封閉,洪水來得快,泄得慢,就這樣長久裝在一個巨大的洗腳盆中,水的深度達到海拔七八百米。這時候珙縣就尷尬了。海拔六百米到一千米,也就是低矮的地方全部被淹了,然而高山地方全部在水面上。而且和那些直接被海嘯席捲的地方相比,盆子里的水位是慢慢上升的,所以僰人有足夠的時間跑到山頂上去。

僰人懸棺,到底怎樣埋葬在百米懸崖之上的?答案說起來如此簡單 - 天天要聞

洪水上升慢,但那也就是十天八天、三五個月的事情。然而洪水消退更慢,那是幾十年甚至兩三百年的事情。所以在山頂上,僰人艱難地生活着,在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裏,在一代又一代的經驗傳授之中,他們必然學會了造船和划船,因為這是山頭與山頭之間交流的唯一方法。他們就這樣適應着新生活。

也就是說,洪水已經淹到了半山腰。在這種情況之下,要在懸崖上鑽眼,要把棺材放到懸崖上,對於已經學會划船的僰人來說,幾乎沒有任何技術難題。所以老嚴的結論是,作為中國難解之謎的僰人懸棺,其實就是大洪水時期的產物。那時候的生產力雖然非常低下,但是人們還是有點力氣的;只要有點力氣,就可以往懸崖上放置棺材的。

僰人懸棺,到底怎樣埋葬在百米懸崖之上的?答案說起來如此簡單 - 天天要聞

以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洪水逐漸消退,放置在懸崖上的棺材離水面就越來越高。而洪水最終消退是幾十年甚至兩三百年的事情,在這麼長的時間裏,肯定有不少僰人不幸去世,他們的棺材也通過水麵運送到了懸崖,並且放置在了懸崖上。等到洪水全部消退之後,懸崖上高高低低,到處都是懸棺,成為一處獨特的人文景觀。

老嚴認為,相信史前大洪水的朋友,看到這裡,肯定百分之百的接受了老嚴的說法,而且感嘆這個矮胖子真是太偉大了。然而老嚴自己打臉。原因很簡單,網上介紹僰人懸棺,判斷的年代是最久遠的不知道什麼時候的,最近的是明朝時候的。這就有點傷心了,明朝到今天才幾百年,而老嚴以上的分析必須是四千多年前放上去的。老嚴的分數肯定錯了。

僰人懸棺,到底怎樣埋葬在百米懸崖之上的?答案說起來如此簡單 - 天天要聞

但幸虧老嚴臉皮厚,後來又自己找到了補救方法。既然說最早的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年代,也就是不知道到今天已經多少年了。那就說明僰人懸棺考古並沒有作過年代檢測,而是根據文物來判斷的。這一具棺材裏發現了竹簡,因此判斷大約是漢朝的。那一具棺材裏發現了青花瓷,而且寫着窯名的,因此判斷是宋朝的。另一具棺材裏面找到了一張朱元璋的聖旨,因此判斷是明朝的。等等等等。當然並不是真發現了這些文物,老嚴只是舉個例子。

然而這種根據文物來判斷年代的方法非常不科學。講個故事吧,去年老嚴就遇到這麼一個事情,跟人家爭得差點打架。在新疆圖木舒克唐王城,考古發掘出了漢代的錢幣和錢範,因此跟老嚴同行的人認為這座城市是漢朝時候開建的。然而老嚴認為這種判斷並不嚴密,因為銅錢和錢範這些東西是便攜的,完全有可能是唐朝的人帶到了那裡的。漢代的西域都護府並沒有鑄錢的權利,所以就算帶去一些錢幣,也不應該帶着錢範。

僰人懸棺,到底怎樣埋葬在百米懸崖之上的?答案說起來如此簡單 - 天天要聞

如果你要問老嚴跟那位同行誰打贏了,那麼很不好意思,讓你失望了,最終並沒有打起來,而是不了了之。因為老嚴不贊成漢城的說法,所以也沒有接那個業務,灰溜溜地回家繼續遛狗了。如果在僰人懸棺發現宋元明時期的文物,只要是便攜的,只要不是大批量的,也有可能是盜墓賊帶進去的。雖然從上面放繩子沒法放棺材,但是一部分懸棺,用繩子放人下去還是可以辦到的。

所以各位朋友認為,僰人懸棺是大洪水時代的普通埋葬方式,這個結論有沒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