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博弈劇烈,成於謀勢,敗於謀子。
1945年國內外局勢亦在巨變。抗戰即將勝利,形勢對我愈加有利,很多人看到了「光明」。5月31日,毛澤東為中共七大做結論報告,他以戰略眼光剖析國際形勢、國內形勢和黨內若干思想政策,在肯定「光明」同時,強調「更要準備困難」,列出17條困難,提出8項對策。這次戰略研判直接決定了之後一系列戰爭和建國後一系列重大決策的根本走向。
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作報告
毛澤東善於審時度勢、謀勢造勢,變劣勢為優勢、變弱勢為強勢,對當下應對國內外複雜局勢極具歷史鏡鑒意義。
1.未雨綢繆:「十七條困難」
1945年4 月23 日至6 月11 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
黨的七大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
當時中共實力有了極大發展,由1936年8月長征會師陝北時不到3萬黨員發展到121萬黨員。八路軍、新四軍發展到91 萬,民兵220 萬,19 塊抗日根據地的人口接近1 億。中共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已經開展局部反攻,形成對日軍佔領的中心城市和交通線的包圍。國際大勢日益明朗,二戰已近尾聲,德、意戰敗,日本已是強弩之末。
但與眾人盲目樂觀不同,毛澤東客觀理性列出了17條困難:
第一條:外國大罵
現在英、美報紙和通訊社都在罵共產黨,將來我們發展越大,他們會罵得越有勁。
他們有人曾經向我們示過威,說:你們那樣不行,美國輿論要責備你們。
要準備着挨外國人的罵。
當時:美國對中共政策出現重大調整,1945年4 月2 日,美國總統特使赫爾利公開宣布美國政府只同國民黨合作,扶蔣反共成為美國的基本政策,指責共產黨及其軍隊阻礙了中國的統一,聲稱武力干涉中國內部事務,並在國際輿論上極力抹黑中共。
因此,毛澤東說:「我們黨的高級幹部,應該特別注意美國的情況。」「國民黨削弱了,就不得不依賴美國,這樣中國就可能變成以美國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主統治的半殖民地。以美國為主控制國民黨,英國可能插進一隻小腳。這一變化將是一個長期的麻煩,我們共產黨要好好準備,以應付這個變化」。
七大也因此成為一個歷史轉折點,中共放棄了積極對美政策,將外交重心轉移到聯合蘇聯。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在七大主席台上
現在:百年大變局主軸仍是中美此長彼消,歷時持久,絕非三五年之功。美西方掌控世界主流輿論,全方位無底線黑化中國。武漢暴發新冠疫情,大罵中國封鎖消息;武漢封城,大罵中國沒有人權;「動態清零」,大罵中國封控導致次生災害。香港國安法,挨罵;新疆棉花,挨罵;舉辦冬奧會,挨罵;不站隊俄烏衝突,挨罵。中國越來越強大,挨罵會越來越厲害,一定要有清醒認識、心理準備、自我定力和承壓能力。
第二條:國內大罵
是大罵,不是小罵,他們(國民黨)將動員一切人來大罵,什麼破壞抗戰,危害國家,殺人放火,共產共妻,毫無人性,等等。
只要是世界上數得出的罵人的話,我們都要準備着挨。
當時:國民黨佔據各大主要城市,控制着各大報刊雜誌,罵共產黨是「政治正確」,在虛假抹黑宣傳下,不少市民恐共反共。
毛澤東、朱德在中共七大主席台上
現在:公知、恨國黨勾結美西方NGO,甘當外國資本走狗,利用中國內部薄弱環節和事件,精準選擇進攻時機,帶節奏、挑事端,如「鐵鏈女」「唐山燒烤店」「丹東沖卡」等,最大限度造成公眾撕裂。
第三條:準備被他們佔去幾大塊根據地
不是說幾小塊,也不是說統統佔光,而是被他們佔去幾大塊,他們要打內戰「收復失地」。
在十年內戰時期,他們就曾經佔去我們幾大塊,這次我們還要準備被他們再佔去幾大塊。
當時:1946 年6 月,蔣介石發動內戰,前4個月,國民黨軍佔領了解放區縣以上城市153 座,包括張家口、菏澤、淮陰、承德、安東(今丹東)這些解放區的中心城市;解放軍收復或新佔48座縣城。相比較,解放軍喪失了105座縣以上城市,包括解放區大片土地和大部交通線。戰爭逐步推向解放區中心地區,解放軍的兵源、財源被壓縮。
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
1946年10月11日,蔣介石在佔領張家口當天,即宣布將在11 月12 日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為他出任總統鋪平道路。11 月15 日,蔣介石置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和全國人民的反對於不顧,召開「國民大會」制定獨裁「憲法」,徹底將和平談判大門堵死。並密令第1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偷襲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到1947 年4 月,晉冀魯豫解放區放棄的縣城有46 座,佔全區120 座縣城的1/3多,解放區人口減少六七百萬以上,所屬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及豫皖蘇5 個地區全部被捲入戰爭。陝甘寧邊區90% 的地區受到敵人燒殺搶掠,土地荒蕪360 萬畝,青苗被毀50 萬畝,農作物產量由年54900 萬斤下降到27000 萬斤。山東解放區原有人口3100多萬,敵人進攻後縮減到2200 萬,減少近1/3。
現在:「台獨」分裂勢力挾洋自重、謀「獨」挑釁,台灣問題是中美之間最大火藥桶。境外反華勢力勾結縱容疆獨、藏獨、港獨等,暗中動作頻頻,分裂勢力賊心不死,國家完全統一任務艱巨。
第四條:被他們消滅若干萬軍隊
1941年中央曾打電報給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說我們要把估計放在最困難的基礎上,可能性有兩種,我們要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的政策。
那時我們有50萬軍隊,準備被搞掉25萬,還有25萬。這25萬是什麼?原來50萬是伸開的手掌,這25萬是握緊的拳頭,雖然縮小了,可是精壯了。
現在我們的軍隊差不多有100萬,我們還要發展,到將來蔣介石進攻我們時,我們可能有150萬,被他搞掉三分之一,還有100萬,搞掉一半,還有75萬。
如果我們不準備不設想到這樣的困難,那困難一來就不能對付,而有了這種準備就好辦事。
當時:抗戰時期,蔣介石一直堅持「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路線,1940年、1941年、1943年發起三次反共高潮,發動「皖南事變」,多次向敵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
國民黨發動內戰後,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各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前4個月,人民解放軍傷亡被俘共12萬人,其中負傷約9萬人,被俘占損失總數3%左右。1947年3月,毛澤東提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著名戰略方針,我軍主動撤離延安。彭德懷率領西北人民解放軍,在陝北戰場以2萬餘兵力同胡宗南20餘萬兵力展開較量。
1947年毛澤東轉戰陝北
毛澤東做了最壞打算,軍隊可能損失1/3甚至一半。
現在:一旦發生局部或大戰,國家和民眾必須有承受領土、軍隊、人口、資源損失的心理和物力準備,有長期陷入戰爭的心理和物力準備,有勠力同心、堅韌不拔、抵抗到底的必勝意志。
這是成敗重要因素,也是國人必補之課。
第五條:偽軍歡迎蔣介石
偽軍搖身一變,掛起蔣介石的旗子,歡迎蔣介石,歡迎閻錫山,使我們很不好辦。
日本人撤出的地方,他們馬上就佔了,我們來不及。
我們要有這種精神準備。
當時: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命令解放區軍民原地駐防,不得向日、偽擅自行動,並且命令日、偽軍切實負責維護地方治安,抵制中共軍隊受降。蔣介石一方面命令日軍不許向其他任何武裝力量投降,甚至可以使用武力抗拒;一方面要求日、偽軍力量維護駐地秩序。
日軍正式投降之前,1945年8月12日,蔣介石即任命大漢奸周佛海為軍委會上海行動總指揮,負責上海及杭滬一帶治安。命令廖耀湘「收編駐在南京的偽軍劉啟雄師,並給以京畿東南地區『剿匪』指揮官的名義,與中共軍隊作戰」。
大漢奸周佛海
南京在日本投降之後,國民黨軍隊未能及時接收,老百姓仍要受到日本憲兵清查,直到1945年底,「大量日軍仍然保持武裝,並被國民黨政府用來駐守政府軍隊尚不能到達的華北鐵路沿線各據點」,京滬鐵路、蕪湖防務,戰後一段時間都仍由日軍負責。大戰犯岡村寧次在戰後被蔣介石聘為秘密軍事顧問。
日本戰犯岡村寧次
蔣介石大量留用戰犯和日俘,建立國防部第三研究組,到1946年6月,日留用、徵用者概數為4.7萬餘人。民眾慨嘆「我們勝利了嗎?」
現在:警惕公知、精美、精日、買辦、漢奸、臭港分子、台毒等一眾帶路黨。警惕美西方抹黑和醜化共產主義,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瓦解國人信仰。尼克松曾說:「隨着一代一代往下傳,我們將開始看到和平演變的進程在東方集團中紮下根來。」
第六條:爆發內戰
我們要用各種方法制止內戰。抗戰八年以來,我們的政策就是使蔣介石既不能投降又不能「剿共」。
我們的政策還要這樣繼續下去,使他不敢輕意地發動內戰,但是我們要準備他發動內戰。
當時:正如毛澤東預判,蔣介石1946年6 月26日撕毀《國共兩黨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全面進攻解放區。蔣介石認為國民黨軍隊有400餘萬,有強大的美國在軍 事上、財政上作後盾,控制着全國3/4的 土地,完成了進攻準備;人民解放軍只有 100餘萬,解放區面積不到全國1/4,遠不是國民黨對手,聲稱「三個月內就要堪平內亂」。
全副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
美國將二戰期間亞太地區剩餘的作戰物資,總值20億美元以上的1150架作戰飛機、471 艘船艦、67000 輛各型車輛以及大量的坦克、大炮、彈藥等,以低價和不計價地轉租給了蔣介石政府。1946年12月,杜魯門政府發表聲明稱:「駐華美軍準確實力為11.3萬人。」美國第7艦隊60艘艦船進駐黃浦江。
美軍幫蔣介石運兵
1945年黨的七大期間討論抗戰勝利後黨的發展前途時,毛澤東說:「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末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當然,其他根據地沒有丟,我們又有了東北,中國革命的基礎就更鞏固了。」
抗戰勝利後,毛澤東迅速調集2萬幹部和11萬軍隊搶佔東北,七大選出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總共77人,其中派往東北工作的達20人。事實證明這個戰略決斷對解放戰爭勝利發揮了極為重要作用。
1947年東北軍發動冬季攻勢
現在:台海局勢風雲跌宕,美西方擬製造「第二個烏克蘭」,台灣已成全球危險「火藥桶」。隨着福建艦的下水,人民海軍事實力再次實現重大提升。新一代航母命名為福建號,表明了中國大陸收復台灣,實現兩岸統一的堅定決心和信念。
第七條:出了斯科比,中國變成希臘(即外國干涉)
這種情況我們要用各種方法來避免,如果發生了,就採取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方針。
無論斯科比來了也好,蔣介石來了也好,我們都是採取有理、有利、有節的自衛原則。
不打第一槍這個原則我們要謹記,從一個時期來看好像不一定有利,但從長遠來看則是很有利的。當然到了該打的時候,就要堅決、徹底、乾淨、全部消滅之。
有人講兩面作戰怎麼得了?
他們要搞兩面作戰,我們有什麼辦法,我只好準備這一着。
我們現在好像坐牢一樣,前門是日本人守着,後門是蔣介石守着。
當時:毛澤東判斷「對中國的斯科比估計得嚴重些好」,強調堅持「老子主義」「晉文公主義」和「孔夫子主義」三條原則(即「不為天下先」、「退避三舍」、「禮尚往來」政策),並採取了對美髮出警告、報刊揭露批判、暫時中止對美合作、自力更生鞏固實力等具體措施。
毛澤東要求全黨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採取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方針」。果然,美國向國民黨提供大量武器,派遣大批軍事顧問,積極幫助蔣介石進攻解放區。
1943年開羅會議,蔣介石夫婦與羅斯福、丘吉爾會面
現在:2022年5月拜登訪日公然表示,美國將用「軍事介入」方式「保護」台灣,「這是我們的承諾」,美國不會允許中國大陸「武統」台灣。美日時刻謀求以「台灣牌」遏制中國發展。
第八條:「不承認波蘭」(比喻我們得不到承認)
現在我們是一個中指頭,你不承認,將來是一個大指頭,你也不承認,到了是一個拳頭、兩個拳頭的時候,看你承認不承認?
你90年不承認,100年不承認,將來到101年,你就一定得承認。
因為我們的政策正確,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
當時:美國對新中國採取「遏制孤立」政策,政治上不承認,軍事上威脅,經濟上禁運。並千方百計阻止其他國家與新中國建交。整個西方世界很長時間內都不承認新中國。
直至建國23年後,1972 年2月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才開啟正常化進程,又過了7年,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新中國成立30年後才憑實力被美國承認和尊重。
1972年2月21日,毛澤東會見尼克松
現在:美國通過「北約」、亞洲「小北約」、四國機制、G7、印太經濟框架(IPEF),在政治、軍事、經濟上構建排華「小圈子」,試圖在產業鏈、科技鏈上與中國脫鉤,鎖死中國。
第九條:跑掉、散掉若干萬黨員
將來如果形勢不好,蔣介石、斯科比兩面夾攻,到處打槍,有些黨員就向後轉開步走,跑掉了,散掉了。
黨員中有一部分悲觀失望的人就跑了,有一部分被壓散了,也無非就是這樣,我們準備散掉1/3,或者更多一些。
當時:在極端艱苦條件考驗下,一些動機不純、意志不堅、品行不端的必然會暴露出來,必然把一假革命者淘汰掉。留下的都是「真金不怕火煉」。
現在:承平日久,一旦發生急難險重情況甚至是戰爭等極端狀態,警惕意志薄弱者出現悲觀和投降情緒。
第十條:黨內出現悲觀心理、疲勞情緒
中國革命是長期的,從1921年到現在24年了還沒有勝利,還要搞下去,還要犧牲許多黨員和軍隊。
黨內會出現悲觀心理、疲勞情緒的問題,不僅要對我們大會、中央、中央局,還要對區黨委、地委這些領導機關都講清楚。
從前我們黨內有一個傳統,就是講不得困難,總說敵人是總崩潰,我們是偉大的勝利,是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
現在我們要有充分的信心估計到光明,也要有充分的信心估計到黑暗,把各方面都充分估計到。
當時:二戰結束時,美國國際聲望達到頂峰。當時軍民中既有恐美心理,也有親美思想。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黨中央先後在志願軍和人民中進行了「三視」教育。
195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關於在全國進行時事宣傳的指示要求:「全國人民對美帝國主義應有一致的認識和立場,堅決消滅親美的反動思想和恐美的錯誤心理,普遍養成對美國的仇視、鄙視、蔑視的態度。」
1951年4月22日在臨津江戰役中,志願軍 「幹掉」英軍王牌格洛斯特營
11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怎樣認識美國》,指出:仇視是要仇視美國,揭露其侵華事實,認識其侵略本性;鄙視就是鄙視美國,認清美國政府是少數大資本家統治的工具,美國是腐朽的帝國主義,是全世界反動墮落的大本營;蔑視就是蔑視美國,認清其紙老虎面目,是完全可以打敗的。
鼓舞廣大軍民樹立必勝的信心和決心。
現在:百年大變局,中美博弈是一個長期過程。美國力圖擴大軍事同盟謀求絕對安全,脅迫別國選邊站隊製造陣營對抗,漠視別國權益大搞唯我獨尊。特別是2018年中美貿易戰打響,國內一些崇美媚美思想言論泛起,甚至體制內也有的主動唱衰中國。特別是個別主張投降的輿論,認為中國國力不強,不如美國,與其抗爭,不如早投降,早投降損失最小。動搖人心、瓦解鬥志,危害極大。
事實證明,中國經過貿易戰洗禮,反而愈挫愈勇、越戰越強,經濟持續增長,國民心態也理性平和、更加自信;而美國卻國內通貨膨脹加劇,不得不考慮取消部分對華加征關稅政策。
第十一條:天災流行,赤地千里
最近得到報告,華北、華中很多地方都天旱。天災是一件壞事,但是它裡頭含有好的因素,你要是沒有碰到那個壞事,你就學不到對付那個壞事的本領,所以艱難困苦能使我們的事業成功。
我們要講節省,從中央起都要講節省。
共產黨有本領就是要在這種情況下打出一條生路來!
華北、華中許多地方都要準備這一條。
當時:日軍「掃蕩」、國民黨經濟封鎖,加之天災、蟲害等因素,抗日根據地財政經濟極為困難。毛澤東號召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大生產運動,部隊戰時作戰,閑時種地。
1940年到1944年,王震率領的三五九旅將農業生產種植面積翻了百倍(2450畝到261000畝),收穫糧食從200石變成了37000石,實現了肉油菜100%自給和糧食200%自給。天災、圍堵、封鎖不但沒有將根據地軍民餓垮,反而鑄就了延安軍民艱苦奮鬥精神。
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荒生產
現在:世界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加劇。2022年6月,聯合國發佈報告稱,俄烏衝突使糧食、能源和化肥價格高企,糧食價格指數目前接近歷史最高點,同比高出20.8%;能源價格預計同比上漲50%;化肥價格上漲100%;海運價格是新冠疫情前的3倍。世界正面臨21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生活成本危機。
第十二條:經濟困難
有天災經濟是困難的,沒有天災經濟也是困難的,所以我們要大力學做經濟工作。
我們曾經提出這樣的口號——在兩三年內學會做經濟工作,要首長負責,親自動手,克服困難。
當時:解放戰爭第一年,人民軍隊由127萬發展到近200萬,加上支前民工,對財政靠農業支撐、人口不足 1 億的解放區負擔巨大。1947 年,陝甘寧邊區農業稅徵收額占農作物產量的比例達到 27.33%,山東解放區達到 22.5%,晉察冀邊區達到 14.9%。
毛澤東決定將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1947年7月10日,毛澤東要求「我軍將逐步轉入攻勢」「總的意圖是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使我內線獲得喘息機會,以利持久。」
按照中央部署,劉鄧大軍分三路向大別山疾進,8 月進入大別山,開始經略中原;晉冀魯豫野戰軍太岳兵團 8月下旬挺進豫西地區;華東野戰軍主力 9 月下旬進入豫皖蘇平原;華東野戰軍的內線兵團(1948 年 3 月改稱山東兵團)10 月初向膠東地區之敵發起攻勢;西北野戰軍8 月下旬轉入反攻。晉察冀野戰軍9 月初對平漢線北段之敵發起攻勢;東北野戰軍 9 月起在長春、吉林、四平地區和北寧線錦西至義縣地區發起大規模的秋季攻勢。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實現了毛澤東提出的「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的戰略目標。
1947年8月27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影響交織疊加,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紊亂、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更加脆弱,為各國發展蒙上陰影,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首當其衝。美國加息縮表收割世界。
第十三條:敵人兵力集中華北
有的同志問:日軍退出華南、華中,把兵力統統撤到華北,怎麼辦呢?現在日本法西斯作戰是寸土必爭,看樣子是不會撤的。
但我們要把事情往壞一點想,即使長江流域的日軍統統撤到華北,難道我們就嗚呼哀哉了嗎?中國抗戰的局面是明年日本就要被打倒了,它橫行不了多久了。
敵人集中華北,提出和平妥協的條件,跟英、美講和,假如這件事出現了怎麼辦?
我們準備想各種辦法對付之,這些辦法大家想,中央也想。
當時:其時日本敗局已定,但毛澤東考慮日本會不會選擇與美英等國單獨妥協,然後集中兵力到華北來對付共產黨。體現了偉人底線思維。
現在:日本是美國僕從國,在台灣問題上叫囂協防。
第十四條:國民黨實行暗殺陰謀,暗殺我們的負責同志
歷史上有過這樣的事,所以我們要有準備,以防萬一。
當時:蔣介石政權有流氓基因,和黑幫有千絲萬縷聯繫,經常搞政治暗殺勾當。必須防之又防。
現在:台媒叫囂,增程型「雄風-3」可以覆蓋廣東外海和浙江沿海地區。
第十五條:黨的領導機關發生意見分歧
不要以為不會發生意見分歧,上述困難一來,許多情況出現,就可能產生黨內意見的分歧,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不滿意等等。
如果我們準備了,分歧就可能少一些,沒有準備,分歧就可能多一些。
當時:經過1942年延安整風,黨內思想空前統一。但毛澤東沒有忘記黨的歷史上路線之爭導致的嚴重後果,始終保持清醒意識,強調「團結到底」「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
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為陝北公學學員講課
現在:十八大以來,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取得重大進展,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培植個人勢力等得到根本清除,大大提振了黨心民心軍心。反腐敗鬥爭也最顯成效、最得人心。
第十六條:國際無產階級長期不援助我們
中國革命是長期的,由於各種情況的原因,國際無產階級還沒有來得及幫助我們,他們還料不到我們的困難來得這樣早,就是料得到也沒有辦法,遠水救不了近火。
我們要做國際聯絡工作,做外交工作,很希望國際無產階級和偉大的蘇聯幫助我們。但由於各種情況的原因而沒有援助,我們怎樣辦?
還是按照過去那樣,全黨團結起來,獨立自主,克服困難,這就是我們的方針。
當時:抗戰時期,中共始終立足於「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僅是一條發展經驗,更是一種奮鬥精神,是一股「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韌勁兒,是絕境重生的一件終極法寶。
現在:隨着我國發展壯大,發展的獨立性、自主性日益凸顯,特別是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把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第十七條:其他意想不到的事
許多事情是意料不到的,但是一定要想到,尤其是我們的高級負責幹部要有這種精神準備,準備對付非常的困難,對付非常的不利情況。
這些,我們都要透徹地想好。
毛澤東所講的17 條困難,給七大代表留下深刻印象。有的代表說:「毛主席這種從最壞處着想爭取最好前途的思想,是他一貫的思想。給人的啟發是非常深刻的。任何時候,對於做好各種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這17條困難都是着眼於應對「大事變」,既有國際因素,也有國內因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因素;既有物質因素,也有精神因素。講困難絕不是對前途悲觀失望,凡事從最困難、最壞處準備,目的是爭取最好結果,爭取勝利。
1949年3月25日,西郊機場組織解放軍入城閱兵
2.運籌帷幄:「八項對策」
毛澤東接着又講了「一定要勝利」的理由,有八條,充滿了辯證法。
第一,暫時吃虧,最終勝利
終久我們是要勝利的,馬克思主義者要堅信這一條。
第二,此處失敗,彼處勝利
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我們總有道路。
第三,一些人跑了,一些人來了
黨員中間的動搖分子,在困難的時候就跑了,要跑就跑,我們開歡送會。
今天有一些人跑了,明天有一些不怕困難的人又來了,我們說一定有許多的人會來的。
第四,一些人死了,一些人活着
我們要準備一些人犧牲,但總有活着的人。
這樣大的黨,這樣大的民族,怕什麼。
第五,經濟困難就學會做經濟工作
就是首長負責,自己動手,發展生產,克服困難。
第六,克服天災,太行有經驗
共產黨會捉蝗蟲,這些經驗很好。
第七,黨內發生糾紛,這也是給我們上課,使我們獲得鍛煉
來一次大糾紛,就是一次大鍛煉。
毛鐵煉成鋼,是要經過無數次的敲打的。
第八,沒有國際援助,學會自力更生
要學會自力更生,準備沒有援助。
現在對中國共產黨就是一個大考驗,考驗我們究竟成熟了沒有,有本事沒有。
這八條都是與困難並存的,或者被困難逼出來的。看起來是在說「一定要勝利」,其實是在講如何堅定信心,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怎樣尋找辦法。
毛澤東特別提醒全黨的17 條困難後來很多出現了,有的是部分出現了。而8 條勝利理由也讓全黨提前做好了戰略調整和應對準備,沒有出現驚慌失措、束手無策、「打無準備之仗」的被動情況。在「大事變」來臨之時,毛澤東保持憂患意識,以超前的戰略眼光籌劃未來,從而牢牢把握了領導中國革命和黨的自身建設的主動權,並激發軍民奮鬥圖強、戰勝困境的決心和勇氣。
現在百年大變局加速演進,毛澤東應對「大事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仍有寶貴啟迪。
(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