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2022年07月02日15:02:16 歷史 1408

2004年6月29日,邯鄲市的廣平府風正村來了一群從韓國過來的客人,領頭的是韓國高麗海運株式會社社長田文俊。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讓人意外的是,這群韓國人竟然是來中國落葉歸根的,他們此行就是為了回到故鄉風正村認祖歸宗的。

隨後代表團受到了村民們的熱情款待,看着鄉里的眾人,代表團眾人熱淚盈眶。很多人都會產生疑問,為什麼一群韓國人的故鄉會在中國?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落葉歸根」的韓國人

認祖歸宗的「韓國人」

時間要追溯到幾百年前,1706年前,有一位朝鮮人來到了大清進行外交事務交流。不過他此次出使的心思卻並不在工作上,而是想借這個機會來中國打聽廣平族人的消息。

這位朝鮮人是何許人也,為何他會有族人在中國?他叫田會一,他的父親田好謙是中國人。年輕時因躲避戰亂而去到了朝鮮,因此在朝鮮定居。

而田好謙的臨終遺願就是希望兒子田會一回到中國認祖歸宗,所以田會一來到北京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聽有關廣府籍官員的信息。

一開始田會一也是四處碰壁,後來有人建議他可以在科舉考試上找。因為科舉考試的學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可以看看有沒有他的族人。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逃難的人

這個方法果然奏效,經過多番尋找,田會一最終找到了一位叫做田思齊的學生。聽到這個姓氏,田會一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但是不幸的是,由於田思齊的母親剛剛病逝,所以現在已經回到家鄉守孝了。無奈之下田會一隻能夠將父親的畫像和一些書信委託給朋友,轉交到了田思齊手中。

當田思齊收到有關於田好謙的物件時,全村人都開始興奮了起來。隨後村民就把田好謙在朝鮮的子孫後代全部寫進了廣平田氏的族譜裏面,朝鮮田氏的同族分支也終於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認祖歸宗了。

在這一次的隔空碰面之後,中朝兩地的田氏族人開始了書信的往來,兩邊的聯繫也開始日益密切。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朝鮮

好景不長,清末年間由於清政府的腐朽,中國開始陷入了不斷的戰火當中,兩地族人的書信往來就此中斷。

廣平家鄉的村民擔心遠在朝鮮的同族,於是派人去朝鮮尋找他們。只可惜當時朝鮮已經被日本佔據,邊境全部被日軍封鎖,無奈之下村民只能夠回到老家。

幾年之後廣平府收到了一封朝鮮田氏族人的信,信中說道目前朝鮮在日本的統治下十分黑暗,處於分裂狀態,田氏族人們都生活在了水深火熱當中。他們希望能夠搬回中國,回到家鄉與族人團聚。

村裡人看完之後就立刻給朝鮮田氏寄信回復,只可惜在信件寄出之後就再也沒有收到過對方的回信了。當時中國正在進行抗日戰爭,書信很有可能在戰亂中遺失了。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抗日戰爭

一直到了上世紀80年代,此時的朝鮮分裂成為了兩個國家,此前朝鮮田氏族人也隨之變成了韓國田氏族人。雖然國籍在變,但是他們一直沒有忘記先人認祖歸宗的遺願。

當時田氏第十九代子孫,田文俊,成為了韓國高麗海運的株式會社長。他一直站在尋親的最前線,四處打聽有關於老家的情況。

1994年,在上海、天津、青島等地出現了許多由高麗海運株式會社建立的辦事處,田文俊得知後立馬委託青島辦事處幫助自己尋找有關廣平府的消息。

只可惜由於時代的變遷,一時間辦事處也沒辦法找到有關廣平府的相關信息。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高麗海運株式會社

前後找了十年,青島辦事處終於在2004年找到了當年的風正村,此時的風正村已經改名叫作風正鄉了。當地的黨委書記田連平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是十分激動,找了幾十年的韓國田姓族人終於找到了。

田連平立刻帶着族譜來到了青島,同時和遠在韓國的田文俊進行了族譜比對,最終確定兩人就是同宗同源的族人。

兩人十分激動地告訴兩地的族人,大家都十分開心。此時韓國田氏已經遠離故鄉381年了,現在終於要回到故鄉的懷抱了。

隨後韓國田氏族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祖國認祖歸宗,另一邊的風正鄉村民也在積極地籌備接待事宜,這一件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是宗族的頭等大事。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風正鄉

於是在2004年的6月29日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以田文俊為首的韓國代表團一共9人回到故鄉風正鄉。

這9人的來頭也不小,其中有着檀國大學校長田光鉉、化學企業社社長田得俊等韓國的社會精英,而韓國田氏族人也發展成了200人的大家族,裏面不乏湧現了一些有着很高成就的人才。

9人看着家鄉的親人,眼眶不禁濕潤,隨後來到祖墳前長跪不起。他們終於可以告慰先祖田好謙的在天之靈了,而田好謙的遺願也終於得到了滿足。

381年的分離,是多麼的久遠,這一條回鄉的路又是多麼的艱辛。既然如此艱難,當年祖先田好謙又是如何背井離鄉的呢?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祭拜祖墳

韓國田氏的先祖田好謙

1610年,田好謙出生在廣平府風正村,他是家族的第九代子孫。田好謙的祖先有着極其輝煌的成就,而且祖籍還不是廣平府,這就要追溯到早期的明朝

當時的官府為了開發一些偏遠的地區,鼓勵民眾積極遷徙,到當地開墾發展。而山西洪洞縣的田氏也不例外,他們有一些族人遷徙到了廣平府,成為廣平田氏的第一代祖先。

田氏家族從小有着良好的家訓,家族裡的讀書之人刻苦耐勞,經商之人則生財有道。所以廣平田氏家族很快就發展了起來,一直到第七代的時候終於迎來了家族的巔峰。

當時有兩位田家人在朝廷擔任要職。老三田應弼是御史大夫,老六田應揚則是兵部尚書。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田氏宗譜

這還不止,在風正村的管道上還佇立着10道牌坊。要知道能夠立一座牌坊就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而田家人則有10座,足見家族過往的輝煌。

田好謙也繼承了祖先的優良基因,從小就十分聰明,而且飽讀詩書,不僅長相英俊而且氣度不凡。加上田家顯赫的背景,用現在的標準來看,田好謙絕對是妥妥的「高富帥」。

不僅如此,田家經過了上百年的發展,如今是官商兩開花,朝中有人擔任高管,鄉里則有大片的良田和數不清的客棧商鋪。如此家族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妥妥的士族大家。

當時田好謙可以選擇從政或者經商,而天資聰慧的田好謙則更喜歡經商賺錢。於是他開始整日四處奔走,忙得沒時間休息。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經商

在他的努力下家族企業也在迅速發展,而且業務範圍越來越大,田好謙也經常需要跑到外地去談生意。

如果田好謙出生在和平年代,那麼在當地的富豪史上必然會留下他的名字,只可惜在歷史的洪流面前,每個人都是那麼的渺小。

1637年,田好謙打算前往東北地區處理業務,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田好謙這一去,終其一生都再也沒有回來了。一直到了300多年之後的二十一世紀,田好謙才得以「重回故土」。

當時的明朝已經徘徊在崩潰的邊緣,連連的天災使得全國上下農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水深火熱的百姓

屋漏偏逢連夜雨,朝中的官員還要貪污成風,救災不力,於是全國各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

正當朝廷軍隊在平定國內農民起義的時候,遠在關外的滿族人開始崛起,隨後扎着辮子的部隊開始入關席捲全國。之後因為李自成的衝冠一怒,全國都落到了滿族人的手裡,中國歷史開始進入到了滿族人的時代。

當時全國上下兵荒馬亂,而此時的田好謙還在前往東北的路上,結果就在路上遇到了清兵的衝擊。

田好謙只能夠跟隨着難民四處流竄,幸好來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暫時躲開了清軍,小命算是保住了。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清兵

但是此時的田好謙也迷失了方向,那個時候也沒有導航,田好謙不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結果一經打聽,田好謙才知道自己原來到了朝鮮,這也難怪這裡沒有清軍了。

此時的田好謙身上沒有半毛錢,而且人生地不熟,每天只能靠行乞度日

他一度想過回去自己的家鄉,但是由於當時國內兵荒馬亂,加上沒有專人接送,估計沿途的清軍、土匪和難民會要了他的命。

更別說自己現在連回去的路都不記得了,萬一走錯了方向,那就距離死亡不遠了。無奈之下田好謙也只能夠在朝鮮暫時生活下去,等到局勢穩定了再想辦法回去祖國。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朝鮮

然而朝鮮也沒有那麼太平,由於朝鮮國王拒絕了向大清稱臣,所以大清派遣軍隊大肆進攻朝鮮。

而田好謙則再一次加入到了難民的隊伍當中四處行乞求存。有一天隊伍行乞到了一所軍營的門口,士兵們為了羞辱這群難民,故意把剩飯剩菜倒在地上讓他們吃。

看着難民們狼狽的樣子,士兵們開始嘲笑了起來,唯獨田好謙有着文人的骨氣,寧願餓死也沒有去吃地上的飯菜。

士兵們看到人群當中有這樣一個特別的人,於是就好奇過來詢問起了田好謙,田好謙直接答道:「我生於東方禮儀之邦,可餓死也不願作此之態。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禮儀之邦

於是田好謙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軍中,這也讓朝鮮將軍具宏知道了。具將軍得知了田好謙如此硬氣後,立刻就叫人把他請到了自己的營帳當中,並且想好好了解一下這個奇怪的人,

這不問不知道,一問才知道原來田好謙是一個出身官宦世家的大才子,不僅博學多才還見多識廣。這在當時大字不識一個的朝鮮軍隊當中,絕對是宗師級別的人才。

見到具宏的田好謙也是十分淡定從容,他雖然此時身份卑微,但是面對大將軍的問話對答如流。

具將軍見狀認為田好謙是一個十分有用的人才,於是就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邊為自己出謀劃策。是金子總會發光,田好謙從一個難民搖身一變成為了顧問,離不開他本人超強的能力。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軍師

田好謙難得找到了一個安身之地,不用再經歷顛沛流離的生活,隨後也安心地在具宏身邊做起了軍師。可是好景不長,當時的朝鮮還處於戰亂之中,清軍很快就攻破了朝鮮的都城。

打了敗仗的朝鮮國王無奈地向大清稱臣,這也讓他在全國上下的威望大跌,於是就開始有人想要推翻國王取而代之。

1644年,沈器遠將軍發動了起義,他打算推翻國王另立新君。

具宏正好是沈器遠的上司,看着自己的小弟叛亂,自然要親自鎮壓。田好謙在鎮壓的過程中屢立奇功,幫助具將軍很快地鎮壓了叛亂。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鎮壓叛亂

具宏看到了田好謙在平叛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軍事才華,隨後就將他推薦給了國王,國王得知了田好謙的功績之後十分開心。

國王決定要封賞田好謙,隨後就封他為通政大夫。這個職位可不小了,是堂堂三品大官。

後來,田好謙又接連立下大功,官職也是隨之飆升,擔任朝鮮王國的龍驤衛護軍,正式的二品大官。

田好謙在朝鮮的名頭也逐漸打響,成為了名動一時的風雲人物。那麼身處高位的田好謙是否還打算要回到祖國呢?他為此又做過怎麼樣的努力?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尋根問祖

心繫祖國卻難再歸來

田好謙憑藉個人的能力,很快就在朝鮮獲得了極高的地位。此時的他不僅擔任朝中高官,而且受封賞無數,家裏面有田有地,還有了一個完美幸福的家庭。

現在的田好謙過得絲毫不比在家鄉差,取得的成就甚至比在家鄉時要多出不少。

要問他現在缺的是什麼,大概就是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吧。此時的田好謙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落葉歸根的思鄉之情在田好謙的心中不斷遊盪。

但是眼下有兩大因素限制着田好謙的回國。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朝鮮

首先是國內嚴峻的局勢。當時李自成已經攻陷了北京,崇禎皇帝自殺身亡,而吳三桂又引清兵入關。

當時全國人民都陷入到了一片戰火當中,田好謙想要回國自然是十分困難的,加上故鄉的家人有沒有為了躲避戰亂而離開家鄉,這個就沒人知道了。

其次就是朝鮮方面的阻攔。此時田好謙已經是朝鮮王國的重臣,國王絕對不會允許他隨意離開朝鮮。

而且此時的田好謙已經在朝鮮娶妻生子了,家裏面有四男三女,他也不忍心丟下家人獨自回國。由於家庭的羈絆和朝廷的阻攔,田好謙想要回國更是難上加難。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戰亂

雖然回不到家鄉,但是田好謙一直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他在每到逢年過節就會來到海邊朝祖國的方向進行叩拜。

田好謙還經常給孩子們講家鄉的故事,告訴他們自己是中國人,以後有機會了就一定要回到故鄉。

不僅如此,老了之後的田好謙還在家的附近一比一還原了老家風正村的面貌,藉此來慰藉自己的思鄉之情。

遠在國內的親人也沒有忘記過田好謙。母親在田好謙失蹤後終日以淚洗臉,晚年的時候還哭瞎了雙眼。而妻子則十分想念曾經的丈夫,還經常去東北尋找田好謙,只是一直都沒有找到。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祭拜祖先

1687年,77歲的田好謙躺在自家的床上,家人們都圍在他的身旁。此時的田好謙已經病入膏肓,即將不久於人世。

不過他在臨終前還是將兒子田會一叫到了自己的身邊,並且用盡最後的一絲力氣告訴他:「我們的根在中國,我們的老家在廣平府風正村,我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說罷,田好謙就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

在田好謙去世之後,朝鮮的田氏後人一直都沒有忘記過這位先祖臨終前的遺願,更沒有忘記遠在故鄉的族人。

於是田好謙的兒子田會一在一次偶然去到中國的時候,就開始打聽故鄉的消息,隨後就出現了前文的故事。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田氏家族紀念碑

之後經過了足足381多年,韓國的田氏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故土。

為了彌補多年來的別離,韓國的田氏後人在認祖歸宗之後決定要為家鄉做出一些貢獻,田文俊創辦了「明煥基金會」幫助田氏後人奮發學習。

隨後又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打通了韓國到風正鄉的經貿線路,促進當地家鄉的發展。

此後很多年裡,韓國田氏後人都一直在支援家鄉的建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這一刻他們等了太久了。

在韓國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 天天要聞

圖丨田氏宗祠

結語

故地有月明,何羨異鄉圓。

田好謙憑藉自己的努力,在異國他鄉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後,仍舊不忘故土,這種精神值得所有國人的敬佩。

田好謙的愛國情懷也打動了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對於他們來說,無論去到世界上哪一個角落,故鄉永遠都會在他們的心中。

正如歌詞所說:洋裝雖然穿在身上,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烏克蘭「特赦」部分重罪犯派往前線 - 天天要聞

烏克蘭「特赦」部分重罪犯派往前線

美國《華盛頓郵報》當地時間16日播發一篇調查報道,稱烏克蘭為緩解前線步兵短缺,開始釋放部分重罪犯,派往前線參與高風險的突擊作戰。△5月17日,頓涅茨克地區,一名烏克蘭士兵戴上頭盔。報道說,烏克蘭議會5月通過「特赦項目」法,允許因毒品交易、盜竊、持械傷人和謀殺等重罪入獄服刑的罪犯參軍,已有2750多人因此獲釋。...
女廳官周海琦,任上被查 - 天天要聞

女廳官周海琦,任上被查

據四川省紀委監委6月17日消息,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周海琦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周海琦(圖源:四川發佈)官方簡歷顯示,周海琦,女,漢族,1972年1月生,四川成都人,在職研究生學歷。1990年3月參加工作,199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周海琦曾先後在四川...
細數《說唐全傳》中不死不休、有你沒我的四對死對頭 - 天天要聞

細數《說唐全傳》中不死不休、有你沒我的四對死對頭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樣的彼此關係夠得上不死不休、有你沒我的死對頭。像比較著名的羅成、單雄信,宇文成都、裴元慶,蓋蘇文、薛仁貴更傾向於宿敵,不至於無法共存,所以真正的深仇大恨僅限於近似於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兩類。
閻步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札記》小序 - 天天要聞

閻步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札記》小序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札記》書影我與同事合作,在北京大學開設一門公共課「中國傳統官僚政治制度」,把古代皇帝制度、法律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監察考課制度、軍事制度、選官制度、官學制度、俸祿制度、品位制度、王朝禮樂制度等,一樣一樣地講給學生聽。此外還有一門「中國古代官僚等級管理制度研究」,逐一...
報中共中央批准,三人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報中共中央批准,三人被開除黨籍!

中紀委打「虎」反腐不停歇。6月16日,中紀委周末「打虎」,正部級幹部吳英傑落馬。6月17日上午,中紀委同時官宣三名中管幹部被「雙開」消息:河北省紀委原副書記、省監委原副主任陳玉祥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黑龍江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黨組副書記、副省長王一新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
報中共中央批准:李鵬新、王一新、陳玉祥被「雙開」 - 天天要聞

報中共中央批准:李鵬新、王一新、陳玉祥被「雙開」

新京報訊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官微6月17日消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原副書記李鵬新,黑龍江省委原常委、副省長王一新,河北省紀委原副書記陳玉祥,三人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李鵬新培植個人勢力,大搞新型腐敗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官微6月17日消息,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
廣東省地質局局長黃德發,任上落馬! - 天天要聞

廣東省地質局局長黃德發,任上落馬!

據中紀委網站6月17日消息,廣東省地質局黨組書記、局長黃德發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廣東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黃德發是任上落馬。「上官匯」查詢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官方網站發現,黃德發的相關信息還在「領導之窗」欄目中。相關信息顯示:黃德發,男,漢族,1964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現任省自然...
「佇將文綺色,舒捲帝王宮」,淺談南宋帝王歷史教育的積極影響 - 天天要聞

「佇將文綺色,舒捲帝王宮」,淺談南宋帝王歷史教育的積極影響

引言南宋的帝王歷史教育中,相當注重從歷史上的明君德政與暴君弊政的對比,致力於人君君德的培養,致君堯舜是每一個臣子的願景。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下,南宋一代的君主雖有不慧、不善治的,暴君之主幾乎可以說是沒有,而且人主往往也能從歷史教訓中汲取經驗,以